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v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一耳朵区别和盲听问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4-8-19 23: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很难得在这见到一位思维这么清晰的烧友,难得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2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kugongzi 发表于 2024-8-19 21:48
seven兄说“一个新设备对你来说最大的差别就是刚刚拿到手的那一瞬间”,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但是,烧久之 ...

我觉得并不是啊,这点道理我还是会懂的也会考虑在内的。也有一些东西插上去之后我觉得差别压根不大,这样的东西为数也不少呀。
一般来说,大件价格翻一倍肯定是大的。不管怎么都是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8-19 2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在家心平气和的时候听出了区别,到了盲听比赛时却不一定能听出来并不奇怪。
奥运赛场上成绩不及平时训练成绩的选手也不少嘛,还是要看他是不是一位比赛型选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8-20 05: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取决于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程度和感知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8-20 09: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一耳朵区别是明显区别,比如同一系统换耳机,同一耳机换系统,但盲听很多时候类似于“扯淡”,比如听听哪根线更贵。
基于同一个系统,换某一根线材,绝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敏感,但不乏区别明显的线材,比如铜、银之间,可如果都是铜线,有多少人能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8-20 0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盲听就好像晚上关了灯抱着女人睡觉,哪怕换了一个身材差不多的我也能感觉得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8-20 0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sven 发表于 2024-8-19 20:40
这样吧,我觉得可乐这个例子对我来说有错误,因为我个人不是可乐粉丝,我也不觉得百事和可口可乐哪个更好 ...

作为一个平常不喝咖啡的人,在各种场合喝过一些(应该是)很好的咖啡,味道差异很明显,但是我完全没有感觉到某一种比另外一种好喝——对于我来说,除非低到速溶咖啡那个档次,要不然现做的咖啡都是“一样”的——这里的一样并不是指的实际上没有差异,差异非常大,而是我主观上没有任何偏好,这些价格可能差了几十倍的咖啡对于我来说没有“情绪”上的差异。我觉得你告诉我需要注意什么,再让我反复试喝之后我也能明确感受到其中差异,但这些差异对于我来说并不会和价格层面的高低端构成任何联系。


audiophile玩的这些东西我觉得也是一样,对于发烧友来说追求的就是很细节的一些东西,当你抽身出来的时候它占到整体声音的影响因素可能不足1%,但在具体对比时候看的就是这1%,有没有那就完全不同。而这些细微差异什么贵什么便宜,算是长期以来行业逐渐形成的共识,愿意为了这些feature花钱的人多,所以这些是更贵的——贵的那自然应该是好的,这是很常见的心理。但实际上这其中很多细微差别并不是真实的好坏差异,而是某种feature被消费者拿钱投票投出来的偏好。好几万塞子线材受众可能就是那么几十位土豪,那么这几十位土豪的审美就决定了所有“超旗舰定价”耳塞线的方向,那你能说这些看起来贵得离谱的线材一定是更好的吗?当然不是。产品也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它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某个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数量很少,那么几乎可以理解为是定制化的产品了。
甚至可以说,有大量高价品本质上并不是高级品,而是定制品所以才那么贵,只是为了justify价格所以必须要往高级品那么吹。
这些feature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真的值更多钱,并不是个技术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8-20 10: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感觉帖子要火,先插留印。
感觉一耳朵差别与说一耳朵差别,是有一耳朵差别的,感觉是自己的,咋说都行,如果说一耳朵差别,就需要点证明了,盲听是有力的证明方法之一,双盲法实验也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被广泛认可的。
如果盲听不能成立,一耳朵区别的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争议的主要原因,你不能证明吗,非要他相信这就勉为其难了。
还有一种是仪器测试指标,这个无需争议,绝对是有区别的,物质结构都不通的,但是争议在于人耳朵是否能听出来这细微的差别。
说到底一耳朵这个用语是很强烈的用语,表示非常大的差别,对于细微的差别几乎听起来时隐时现的听感,质疑者认为是说过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8-20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支持L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sven 于 2024-8-20 10:49 编辑
okamibao 发表于 2024-8-20 09:58
作为一个平常不喝咖啡的人,在各种场合喝过一些(应该是)很好的咖啡,味道差异很明显,但是我完全没有感 ...

我觉得自己觉得没有偏好就不花钱好了。就像可口和百事哪个便宜我买哪个。

但是去论证别人花钱是买feature而不是bonus这个就有点搞笑了。

消费世界我看不懂的东西多了去了,难不成我一个个去论证别人都是智商税?从白酒到口红,哪个不是如此。非要论证别人的消费是“不理性”的这也是另一种发烧友的执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4-8-20 11: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kugongzi 发表于 2024-8-19 21:48
seven兄说“一个新设备对你来说最大的差别就是刚刚拿到手的那一瞬间”,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但是,烧久之 ...

可以退回去再听,退不回去就说明换对了。现用器材有三个测试是失败的退回去更好。另外一个系统尝试过降级,但也失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4-8-20 1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举冰红茶(柠檬红茶)的例子怎么样,至少喝的多的话每个牌子的冰红茶都有点区别,也可以喝出它的调味偏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4-8-20 14: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okamibao 于 2024-8-20 14:46 编辑
sven 发表于 2024-8-20 10:48
我觉得自己觉得没有偏好就不花钱好了。就像可口和百事哪个便宜我买哪个。

但是去论证别人花钱是买feat ...

所有消费市场都一样,这本来就是所有消费品的正常逻辑。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是智商税?这个和智商税毫无关系。如果你吃那一套“你花大价钱买的东西都是技术上更领先的,都是更好的东西”的叙事,这么说服自己没啥毛病,但得意识到所有人天然都会这么觉得,这是一种很常见的justify自己消费行为的叙事,它和事实没有关系,只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而已。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听到的声音,自己的感觉是最正确的,那么自己更喜欢的为什么不是更好的呢?对于每个人自己来说这么想很理所当然,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扩展到群体就会有点麻烦——不同的人感知和喜好不一样,那要以谁为准?答案是……当然还是以每个人个体为准。你买了一个你很喜欢觉得升级明显的东西,别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坑;别人买了一个很喜欢的东西,你也可能会觉得这东西很坑,这都不影响你们各自喜欢你们买的东西,这里并没有什么智商税,只是为了自己的喜好而付费罢了。每个人设定的“Hi-end”,或者说终点线不尽相同,这只能说大致方向可能存在一定共性,这个共性的大方向也并不天然意味着“更好”。发烧友群体觉得HiFi/Audiophile的好坏有着相对明确方向性其实多数时候也没问题,但当初觉得重低音就是好和随后的过度补偿高频的时代也经历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整体性偏差也是存在的。市场里面的器材影响着消费者对于好坏的判断,消费者的喜好也在影响着器材的发展方向,这两者都不能忽略。
至于理性这个问题我觉得更奇怪,如果说其他消费行为还多少有一些实用性层面的考虑,音频发烧几乎和实用性毫无关系,完全看个人喜好的,到底有多奇葩才会不理性消费?因为相信了某些故事所以跑去买了个自己很不喜欢的器材?在发烧里面唯一的效用就是自己高兴,理性消费就是自己高兴就好,不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而放弃自己效用最大化的选项,这种情况下还能怎么不理性……

也不是没有更加“不消费”的市场,往专业市场看就好了,也有大量发烧友在用专业设备。
bonus:专业市场怎么评价器材好坏的?


回到主题。盲听是为了检测差异的显著性,但对于发烧友来说,差异的显著性并没有那么重要一个盲测没有任何区别,但非盲测大家都觉得区别很大的产品,如果区别是能够持续造成影响,那还是应该认为它有区别——因为现实使用环境就是非盲测状态。甚至说如果某些设备能够非常稳定触发安慰剂效应带来希望的结果,那么它也一样是很好的器材,并不是智商税。问题是,如果非盲测的受试者对于测试器材毫无概念,根本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开脑放,甚至说不知道脑放该给谁开,那么这个“安慰剂”很可能是失效的。大多数情况下新的器材都算是介于安慰剂和差异明显中间位置——或许该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比较合适,在反复叠加的正反馈下,器材能发挥出更大的魔力。而在盲测情况下,甚至可能还会有自我怀疑带来的debuff,自然难以达到非盲测情况下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5: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okamibao 发表于 2024-8-20 14:44
所有消费市场都一样,这本来就是所有消费品的正常逻辑。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是智商税?这个和智商税毫无关 ...

我既看不懂你的观点,我也觉得你没看懂我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4-8-20 21: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个问题好回答。
同样的系统:PC或转盘-Hugo2-niuniu eroica 推812和ED11,不要说咸菜的区别,就连光纤和同轴,我都没法一耳朵分辨。
直到我今年开始玩歌德,从Ps1000e 到 Gs1000x Gs3000e,感觉依然差不多,就是信号线从铜线换成银线的确是素质高了些。
最后我入了Gs2000e,这个出了名“体质敏感”的耳机,咸菜的区别就大去了,原本的直接无法听,高频刺耳,中频散,低频倒没问题。逼着我把咸菜通通换掉,从廉价的DIY换成欧亚德、Qed的旗舰(这2个牌子旗舰也没多贵),其中换的每一条线都是明确可知的一耳朵改变。
这改变有多大呢?甚至不需要仔细听。
DIY银线——脑壳疼(真的疼,像被针扎)
欧亚德AZ-910——顺滑、舒服,脑袋不疼了。
所以,能否盲听,更多在于耳机/音箱是否敏感——是敏感、不是高级,例如我的2000e就不会比之前的3000e更高级,素质上2个耳机也相差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4-8-20 2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老烧都知道一耳朵不准的,盲听则需要训练,随便听就好了,我现在都是hufi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5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