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深夏映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铁三角ADX5000暨观点汇总与点评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08: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aishangniu 发表于 2024-10-20 02:25
我也整理过 ADX5K 类似的,因为要买,但是没有那么全,你这太全了

有讨论度但缺乏长篇论述的耳机不在少数,稍微费点心做一个整合,就能打开对耳机理解的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4-10-20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本帖最后由 creamy_wan 于 2024-10-20 10:45 编辑

略略跑題說些廢話:

樓上v兄的sony兩機我都曾經長時間持有研究過,隨著心態和想法的轉變,r10即使在音效水平上不及q010,但還是一支完成度較前者更好的耳機;ath的除了L5000 只曾借朋友的來詳細研究過,現役的上級都在手上正常運轉,也好比較一下……

R10是本身耳機就有良好的質素和調音完成度,怎樣插都能玩出好感覺,q010 雖有一定的個性,但它測試器材般的性能對整個回放系統的構成帶來考驗;就像考牌一樣,系統攪好的q010會讓r10顯得落後過時……

L5000 跟  q010的情況有點近似,那機有著生產時頂流的質素,卻不像L3000般特色明顯,一下子讓人驚艷的調音,使系統構成為用家帶來不少麻煩,不少買家甚至連run in 都未完成就已經放棄……

在我看來,L5000 在今天ATH的序列中,至少質素上還是穩坐第二位,ADX5000 或 KG都不是它的水平……

至於樓上說坊間流傳的adx是L5000 的技術下放,那壓根就對ath的產品線有錯誤的理解……

Ath 對 技術高度的突破嘗試都是用限量款式來完成,另一方面,無論材料,技術以至本身開放封閉的設計差異,代表廠方技術的限量型號的L5000 和常規旗艦 adx5000 ,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

作為量產型號,Adx5000沒甚麼傳統包袱,甚至目標就是出圈; L5000 則是有繼往開來的責任……

在我看來,adx5000 相對較好的做到它的任務,L5000 則似乎沒有完成它的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4-10-20 1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L5000 给人的感觉就是音源如何,它就展现成什么样,没啥调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4-10-21 0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惠东
我补充一点,adx5000听本地产的acg音乐是挺合适的比德系耳机合适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4-11-30 0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欧洲和中东地区
求问先锋大师跟这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4: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eavenswar 发表于 2024-11-30 09:53
求问先锋大师跟这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和烧友交流的成果,原文引述:

要聊这两个耳机有什么区别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总结,
虽然二者都是走的经典开放式耳机的三明治结构路线,但是二者在各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先锋大师的目标更加倾向于准确性、参考性、均衡性,采取较为平直中和的调音。
大师的阻抗并不高,驱动难度不大,前端素质足够,音源信息量充足即可。


先锋大师更倾向于利用阻尼器思路来给单元增加阻尼,而非加高阻抗提升稳定度和控制力,
这样可以保证更好的灵敏度和声音宽松性,这也是先锋大师听感更温和的原因之一。
大风扇则是采用一体化障板加上单元的极简结构进行设计,
利用编织、复合材料给单元提供阻尼,而非采用多层阻尼器结构
铁三角的波明德高性能磁铁和镀钨振膜提供了极强的声音密度,
这也侧面支撑了单障板调音的技术路线

另外,障板调音的高开放性对能量密度的高要求,也运用高阻抗无氧铜线圈来增强大声压下的控制力
大风扇的调音思路更加激进,并非按照传统监听路线,而是着重强化铁三角的细节表现,这是铁三角常用的一个特性
同时,ADX5K对于前端要求则同时存在推力和风格两方面的需要
一是有足够充分的推力支撑中低频密度来支撑足够大的声音框架,二是较强的高频控制力。


由此产生的两大问题成为ADX用户折腾前端的重点:刺激问题、推力问题
说句题外话,ADX这个产品有一种日本人独有的“最终决战兵器”风格
追求极致的解析技术;先锋大师则是传统的监听旗舰思路的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4-12-2 15: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毕业论文式大长文太牛了,佩服佩服,五体投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4-12-19 2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yuki8868 发表于 2024-10-19 12:26
“边界感模糊,老派cd,传统胆机,”主要是您这几句描述很对我的味

我大耳最常听的就是二套:

您好请问一下这边说的凯音kt88是具体哪一款型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1-18 07: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我有k812和t1二代,要不要出掉t1买adx呢,我个人也是解析狂魔,听的歌曲节奏都超过190bpm的高难度演绎日女摇滚编制交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新海翔 发表于 2025-1-18 07:38
我有k812和t1二代,要不要出掉t1买adx呢,我个人也是解析狂魔,听的歌曲节奏都超过190bpm的高难度演绎日女 ...

不妨一试。系统的动态和瞬态要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1-26 12: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iamhongliang 于 2025-1-26 12:53 编辑

前天刚重新买回,正在煲机中

adx.jpg (164.45 KB, 下载次数: 0)

adx.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1-26 1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iamhongliang 发表于 2025-1-26 12:52
前天刚重新买回,正在煲机中

喜欢早期大风扇的声音,低频丰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1-26 1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inston 发表于 2025-1-26 13:03
喜欢早期大风扇的声音,低频丰满,

多煲煲,前端多搭配下试试,我刚才听了下,低频还是健在的,目前才煲了 20 多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5-1-26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在湖人V590pro上感觉就是hd800s pro水平,而且有些还不如hd800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5-1-26 19: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winston 发表于 2025-1-26 13:03
喜欢早期大风扇的声音,低频丰满,

现在的版本也可以低频丰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25-1-26 20: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ouko 发表于 2025-1-26 13:54
在湖人V590pro上感觉就是hd800s pro水平,而且有些还不如hd800s

V590Pro下,ADX5000比HD800S强在哪里,弱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5-2-1 17: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镇江
youko 发表于 2025-1-26 13:54
在湖人V590pro上感觉就是hd800s pro水平,而且有些还不如hd800s

个人感觉胜800S半档,弱800半档。主要是输在整体感和交响气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5-2-3 16: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不错。ADX更多表现是直达音,而不是森海营造的堂音。
这个可能和日本传统音乐的表演环境与西方不同有关。我看日本的旧年代的影片,无论是古琴还是三味线都是在空间不大的房间里演奏,家庭式的木屋,门窗都是纸糊的,本来声音就是扩散出去的,很少反射,听众也是近距离围观聆听为主。不像欧洲的音乐表现,室内剧院theater,教堂,露天扇形剧场,有大量回声叠加,观众离得远。两者古往今来的音乐表演环境就很不同,可能多多少少影响到对声音的理解。

音乐并不是依靠“规模”大小来区分高低贵贱,不是一个复杂的交响乐,就比一个简单的独奏更高级。音乐看的是怎样感动人心。
有的人因为辨别出每个乐器的方位而感动,也有的人则为简单的音色鸣响感动。各取所需,我们无需把两者对立,非要分个高下。



(4)日本器材的通病,精巧,重视局部,缺乏全局感。
     听低音乐器独奏是不错,巴赫大无尚可,但弦乐群缺乏气势。
      强调精细地认知和表现事物。
     “如果我们从他的德性品格上去分析起来,崇高、伟大、幽雅、精致这四种品性,
        最富的是幽雅精致,缺乏的是伟大崇高,而尤其缺乏伟大。”


        缺少“森海和拜亚的借力打力,铁三角在直达声走到底(Lox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1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tapie 发表于 2025-2-3 16:04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不错。ADX更多表现是直达音,而不是森海营造的堂音。
这个可能和日本传统音乐的表演环 ...

在西方古典乐迷里,可能室内乐,艺术歌曲的鄙视链比交响音乐高。而大众是把(通俗音乐)大型管弦乐和交响乐混淆的,
所以在一部分不资深的大众眼里,没有气势(动态强劲)的耳机“不适合”听西方古典乐。

有人认为日系耳机由于适配本土的日本古乐,不强调复音(复调音乐),所以回放西洋乐器“缺东西。
可能是(我所听过的)空气动圈管乐不如棉被系的原因。
由于我不懂乐理,只是凭主观听音以为,R70X/ADX3000加了厚度,弦乐的腔体共鸣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5-2-3 1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通
我听AD7感受差不多。这个和音源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0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