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olfgangwei 于 2025-1-21 10:04 编辑
始于HUGO2,直推HD490pro和极致ED5,高频、超高频确实比较特别,整个拔高了系统预期。
加V222推HD800S。低于预期,全频完整度不足,声音偏薄。
加线电Sbooster BOTW P&P MKII。预期改善声音厚度。结果厚度加强一般,声音鲜活度、立体感、超高频空气感提升。简而言之短板没提升,长板继续加长。
一卖一买把HUGO2换成Qutest,解码一模一样,用qutest的2v输出,声音框架明显好了,hugo2有点类似qutest的3v输出的效果,看来这是匹配度的问题。
至此基本满意。
这个系统依然整体偏上盘,但是框架完成度已经较好,听马勒已经过关了,听室内乐、中小型管弦乐基本上两三万系统的合理水平。
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线条感稍重不够宽松,正打算要不换换耳放搞胆机试试。(幸好没迈出这步)。把家里的数字源试了一圈,对原来主力的QA662同轴输出抛弃脑放,把其它播放器的usb、同轴都试试。结论是和弦usb都好于同轴(奈何QA662没有usb输出)。最终落到老播放器艾利和CA1000的usb输出。听感和信息量做到了最大平衡(把v3d、飞傲M15的usb和同轴都PK下去了),至于艾利和不能兼容dsd ISO那是可以原谅了。
至此完全搭建完成,素质、信息量、听感、耐听度都完全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