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一个小白问题,云视听听到的不是自己设备声音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6-28 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云视听,b站等等,不都是通过自己的设备输送给耳朵的吗?听的不都是自己设备的色调吗?

百思不得其解
2
发表于 2025-6-28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贺州
戴墨镜不影响你看红绿灯和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16: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SDK 发表于 2025-6-28 13:26
戴墨镜不影响你看红绿灯和道路

肯定会有色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5-6-28 16: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动脑比动手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6-28 18: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泉州
听的是器材比较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6-28 18: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对一半吧,这样说好理解:所有人,所有设备都是听到的自己耳朵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6-28 1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觉得是用你的设备“扮演”被云试听的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6-28 19: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虽然都是用你的碗吃饭,但吃干的和稀的还是不一样吧!不知道这个例子是否恰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6-28 2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唱片专辑是听别人的录制还是自己的设备声音?是不是有者都有?
那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录制水平好那么声音下限就会放在那,同样你设备也能呈现出录音的相对水平。
这样听音能力可以被训练出来。
当然听录音只能听个大概,听个下限,因为自己的录音设备就是个简单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6-28 2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gzhyxx 发表于 2025-6-28 19:27
虽然都是用你的碗吃饭,但吃干的和稀的还是不一样吧!不知道这个例子是否恰当!

有点恰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6-28 20: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都是你煮的菜,煮的龙虾还是白菜,味道一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6-28 2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听风格,音质会压缩的,我只拿来对比设备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6-29 0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新泰
饭菜 盛饭得碗 吃饭的地方 自己的味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7-1 18: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是很难作为评判标准 录音场所混响情况 录音设备 声压、响度 然后自己的返听设备 都是失真环节
即便对自己的返听设备很熟悉 也就能够在云视听听个大概
不过随着在线上线下听设备的经验增长 云视听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7-2 0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7-2 02:01 编辑

非常建议楼主自己玩一下云试听,或者了解一下录音技术这个发展百年的技术,到目前是个什么程度,给你一套录音设备你亲自操作下,然后亲自听一下,你兴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说得简单一些,假设给你一套录音设备你啥都不懂,就直接开录,假设也能顺下来,没录炸,电平也没有太低,细节没有淹没在噪声里——假设你人品好这一切都没出问题,录出来的效果应该和实际差了十万八千里(恭喜你,达到了和我一样的云试听录制水平,我在包括B站各大平台上的ID是fenk1984,你们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真正要想还原,反而需要大量后期,再说难听点,靠混音师傅手艺给他脑补回接近现场的状态。那些嚷嚷着纯天然不加工的人,不是真还原派,因为并没有什么设备是能做到还原的,这点你不相信我,起码也相信常识吧。

如果你特指耳机云试听,这事情略复杂一点,耳机在设计和测试的时候就是以人工耳这类收音设备为参考的,他们在录制过程中模拟声音从外耳进去以后,整个这个耳朵对声音进行的“渲染”,也就是说加工(注意这是一个物理过程,不是脑放。比如说耳道对声音就有调制作用,因此记清楚了,人对声音的感知和声音在耳朵外面的环境里传播时的样子是不同的)。所以一个耳机的曲线其实已经包含了厂商对这个的理解了。因此你要还原他,你需要再次还原一遍耳机进入耳道以后的整套加工渲染过程,一般这种人工耳,人工头,他一般还是模拟耳道处理过后的效果,他是记录声音在接近耳膜这一位置的状态,那么请你想一下,即便你回放的时候戴的是耳机,这个发声的位置顶多在你耳道中间,即声音还没被耳道完全加工的那个位置,那么一个已经经过双耳渲染的声音,再入一遍你的耳道再被渲染一遍,我请问这样套娃你觉得声音能对劲么?
经过双耳渲染的,这种一般叫人头录音,如果经过耳外的音箱播放,等于再叠加一个完整的双耳渲染过程,声音一定是错误的(通过录制设备叠加好耳朵对声音处理过的效果——>通过音箱回放,叠加房间里的各种声学效果——>叠加你头部肩部对声音的渲染——>再次叠加你个人的耳朵对声音的渲染=啥玩意儿?!),但好在有专门的算法来抵消掉这层叠加,而且也有成品,weiss就做过,不过非常贵,意义不大。人头录音必须耳机播放,但是即便是耳机播放,如果录制设备麦克风的位置接近于耳膜的位置,其模型也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耳道的话,那么除非这个声音能直接怼到你耳膜上,否则我觉得也是不太对劲的。但是,这个过程嘛,其实玩耳机云试听的师傅们,他们也都会靠主观结合客观来调教的,各种反EQ等等,归根结底,让他进来听起来有点参考性。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最后问你一个问题,我刚才已经告诉你了,耳机耳塞一旦和耳朵耦合在一起,假设原来的目标是一条直线,那么他此时会因为各种原因各种走样的,目前各种目标曲线或多或少就是研究这些的,但他也只是一个大概,你听一个耳机感受和我不一样,很大概率还不是你心理上和我想法不一样,所以听感不一样,很可能是因为咱俩的脑壳和耳朵在物理上就有差别,所以这个耳机在你那个肉身上产生了不一样的声音,你觉得现在有办法精确测量你戴耳机之后,你耳膜收到的声音吗?你觉得现在有办法精确采集你耳蜗里输出的听觉信号吗?

耳机云试听最本质的模型就是:你能否把一个耳机EQ成另一个耳机,能否用一个耳机去100%听出另一个耳机的效果?如果真能做到这种云试听,其实你也不用买那么多耳机了对不?以后干脆耳机厂也不做实体耳机了,都是虚拟的了。你觉得这个可能不?耳机云试听比音箱云试听多了许多耳道对声音的处理,且他和音箱云试听最大的不同在于,耳机和你耳道之间独一无二的相互作用,他完全无法知道,也完全无法模拟(音箱和空间的耦合,这块倒是有不少模拟,作为音效形式出现,虽然不精确,但是起码好做一些的),而且其实这个作用的偏差之大,基本上对声音来讲是决定性的,少了这个因素,让他权威性确实打了不少折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7-2 07: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fenk 发表于 2025-7-2 01:28
非常建议楼主自己玩一下云试听,或者了解一下录音技术这个发展百年的技术,到目前是个什么程度,给你一套录 ...

讲得非常好,由这个原理引申一下,那就是很多人直接录制系统的声音,然后来上传,一般这种我都懒得听,原理就在大佬的解释里面。所以看到很多神人对着这些个人上传的没混音的录音视频,录音指点江山,直接当傻子处理,顺带拉黑所有听感结论,毕竟都没脑子了,怎么可能玩的好hif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7-2 08: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之前还研究过一点音乐厅现场的录音,是深圳音乐厅的讲解,正是因为原始录制的干声,与实际现场听到的完全不同,所以混音师为了还原跟现场差不多的听感,会有专门特制的混响器。深圳音乐厅有三个不同距离位置的混响器数据,就是给后期混音用的,以便模拟出人在音乐厅的听感。。。

所以遇到一些杠精说什么你在音乐厅坐的位置不同,录制的麦克风又在台上,你坐在台下,听着完全不同,hifi系统追求现场听感,还原派没意义的。同样的当傻子处理,懒得解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