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楼
发表于 2025-11-28 15: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来是个简单的问题。关于母带数字化,那我就再多解释一下。
80年代末到90年代,随着cd的普及,开始了第一波模拟母带数字化,那时数字化后的格式只有16/44.1,因为即使ddd录音那时的数字母带的格式也就只有16/44.1。这个时候,距离这些模拟母带诞生的时间,大多不过十几二十年,母带保存状态相当好。这个时期大量add录音以cd形式再版,我们日常收的很多“头版cd”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品。
第二波老模拟母带数字化工作在2000年代末至今,这时候sacd和dvd-a已经比较普及了,hires的概念也出来了,cd的16/44.1显然不够用了,必须重新从仓库里把40-50年前制作的前模拟母带拿出来转录,不可能从80年代第一次数字化的16/44.1数字文件升频。这一时期的模拟母带数字化工作,反映到成品上,除了sacd、dvd-a,还有一堆经过各种技术(各个品牌都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实际都是模拟转数字)处理的cd。
第二波模拟母带数字化工作中,也分先后,2000年代末到2010年代主要以24/96为主,进入2020年代主要以24/192为主。有些过于知名的经典录音,比如三巨头这张三重协奏曲,先后转了两次,24/96和24/192都有。其他格式,24/88.2和24/176.4,大部分都是制作dsd的副产品,跟dsd同步产生。
所以,我说24/192是近期的产品,并不一定指今年发行今年才转制,但是,从技术发展史可以显著看出,24/192是2010年代末开始才成为主流的,从仓库里拿出模拟母带转制的时间不会早午2010年,这距离这些模拟母带诞生的1950-1970年代,已经是一段相当漫长的时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