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手区征文应征】  “烧”可退,烧不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2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之前vickapom版主开了这个活动,现在好像还没有看到什么响应,那我就过来写一点吧。正好注册会员也快一年时间了,当做是一个留念。也欢迎各位朋友捧捧场。

征文规定了三个题目。作为新手,前两个谈经验的力不从心,就写一写第三个“大家坛为自己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Chapter Ⅰ Music and Gear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个体的故事都十分平凡,但是世界的多彩与动人正是由无数平凡叠加产生。来到大家坛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不同,生活经历各异,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就是大家都对音乐有着热爱,跟它也或多或少有着一段特殊的缘分。同样,我也可以说跟音乐是分不开的。下面就从这个方面说说我的经历吧。(如果觉得有些流水账请大家包涵哈。)

音乐(或者广义到音响)给生活带来的色彩是无处不在的。幼儿的时候家里放故事磁带给我听,用的是老古董的那种“收录机”,灰色的大盒子,两边各一个扬声器,中间两个卡带仓,下面一排按键。一盘塑料卡带“孔雀的焰火”,听了又听,十分着迷。故事里本身只有旁白和几个角色,对话简单,但是当配上背景音乐后,就神奇地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被爸妈领出去,遇到熟人停下来交谈,假如说是在一个有音乐的地方(比如公园的广场),那谈话仿佛也变得没那么枯燥。旋律对自己的感染似乎从那时起就十分明显。后来外婆去参加老年合唱团,我每次都要跟去,这也算是主动在生活中寻找乐曲的存在吧。

小学四年级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当时妈妈去美国出差,带回来一个松下的便携CD机。当时看到这个物件觉得挺神奇挺高级:made in Japan,anti-skip system,还有各种按键和液晶屏,连购机附带的头戴耳机仿佛都是那么优质。但真正不一样的还是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的一刻。当时只买爸妈只买了两盘CD:一张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精选,一张肯尼•基的精选。我惊叹音乐竟然第一次变得如此清晰而动人:看着封底上克莱德曼的照片,仿佛琴键的音符就从他内心流出;封面上肯尼基手持萨克斯管在幽暗的房间里,仿佛无限的情趣就从房门溢出。(有时候在房间里听入迷了,妈妈进来看到,还问我是不是产生追星心理了,我无言以对…)从此之后,我开始专门安心聆听音乐。

虽然知道CD很好听,不过在此之前,我对于器材还是没有概念的,对它们的印象还是限于外观新奇度、使用方便程度和功能的花样等方面。初中时候妈妈从日本给我带回来一个索尼walkman,卡带播放器。因为觉得它小巧、只用一节电池、还有收音功能,我在学校就主要用它了。后来中考完以后妈妈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德国trekstor MP3播放器,觉得好精致,存歌又多,就又主用它了。

真正让我对器材有一定直观体会还是高一时候。当时班上一个哥们儿经常头戴一个大的黑色耳机(现在看来应该是某个老型号HD2××),用CD听歌。我觉得这耳机形状挺特殊,上面还有“sennheiser”,这么怪的牌子,心中充满好奇,一个机会借过来听。我想这应该是人生中又一次可以用“一耳朵惊艳”形容的时刻。因为当时听的主要是欧美流行,顿时觉得低音变得如此给力,震撼心底,同时乐曲也变得有立体感。从这之后就开始有意关注一点关于耳机的东西,兴趣也逐渐变浓。终于在高一的某一天,购入了人生中第一个我认为是“专用耳机”的HD201(当时还是住校每周五天生活费不到一百的年代,没多少闲钱…不过现在看来当时的HD201做工好像比现在好不少~)。买回来以后那种给力的感受得到了延续,比较满意。当时班里也没什么人折腾耳机,我这个也算是好东西了,于是各种外借,耳机估计也受了不少摧残。此后(从高二到大二),又陆续购入了px100(hd201受了摧残),px200(px100外观老化耳罩杯具),k420(px200被偷了),k450(k420觉得档次上不如被偷的px200,心有不甘)。不知道我这些小小的心理细节附注有没有引起一些朋友的共鸣。我这里简单谈到器材,为了说明当时选择带有的一丝盲目性,觉得同一品牌的话一定是价格高的比较好,看评论也是在一些不专业的测评里面看看就决定;也为下文做一点铺垫。

用过的正在用的一些东西

当然,以上的这些日月我与音乐的故事绝不仅仅是播放器和耳机那么简单。我学过单簧管,生活中大量听歌、听的歌的风格也发生着变化。当然,这会也在在后再细谈。



        
Chapter Ⅱ erji.net
大二花超过600米的“重金”购入了K450之后,曾痛下决心在有自己的收入之前绝不再买什么耳机了。不过,当时用MP4凑合听歌,觉得不满意,如此对播放设备重新产生了兴趣。这样开始上网各种查资料,“做功课”(事实上也是挺盲目的),对所谓的高素质播放器产生了兴趣(之前我对于MP3这种东西的心理档次也就是几百米,至于苹果那是一个例外)。最后经过内心的一系列折腾,购入了头版的HM601。至于账户里瞬间少了一千好几百米,内心感受就不在多说了。这个事件的关键在于,在做出决定的后半时期(其实已经决定了),看了各种文章、经过无数链接以后,偶然的机遇进入了耳机大家坛。

其实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大家坛作为一个行业影响力比较大的论坛,应该很好找;在百度中搜索几个比较专业的词汇,大家坛的贴一般也会出现在搜索结果的头几条中。如此为什么最后才来到这里?其实这跟我个人有很大关系。在此之前,我是不上什么论坛的,贴吧这种也不逛。因为曾经在一些论坛性质的网站中有过不好的体验,觉得注册啊什么啊手续繁琐,操作也不人性化;而且一直觉得论坛是一群对某种东西有着特殊浓厚兴趣的人所组建的机构,在当时看我不觉得我对什么东西有那么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后面也会再提到)。总之,之前看文章也好找资料也好,一般都去一些自认为比价大(实际上也比较散)的网站。

没错,大家坛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涉足的第一个论坛,光从这一点来看,它在我以后的生活中也好,回忆中也好,都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接着刚才。来到大家坛以后,顿时感到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如此多的帖子分类,如此多的器材介绍,还有如此多从未听说过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整个人瞬间就被无尽好奇心所笼罩了。我平常算一个比较安静的人,闲暇一个人时候挺乐于看看电影上上网什么的,对感兴趣的东西又比较喜欢钻研,因此很快就成为一名潜水员,看各种帖子和评论。

在潜水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浏览器同时开着三个窗口:大家坛、百度、淘宝。说来有些好笑,但是确实如此。在大家坛看各种答疑的楼,遇到不懂的器材或者术语就在新手区的各种置顶或者精华的基础部分求科普,没看到的就百度搜;对于一些器材也在淘宝上搜来明白大概的价格以及档次。这种看似枯燥而且花费时间的工作在当时我看来是那么有趣。不过由于知识体系还几乎是完全没有,再加上对未知世界的热情有时候也使脑热,还是干了一些不靠谱的事。比如当时用hm601配k450,按理来说驱动应该毫无问题而且声音应该是厚上加厚闷上加闷了,但是因为对放大器作用的好奇,竟然还去淘宝上弄了一个diy的电子管前级耳放。(结果产生的声音应该是可想而知了。)

很多时候做出类似不靠谱的事情或者产生这种想法,后来分析,归根到底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是对于一些新的事物与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却是不愿意投入太多金钱与心血,本质上讲,就是从潜意识里向往,但是从深层理性看还没有完全认可在这方面的投入。容易理解,中国人讲究勤俭的美德,做为男子丈夫更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精神,才好在将来支撑家庭和事业;而音响器材都是不便宜的,再加上我也不算有钱人,因此每次投入以后,心中都会感到一种压力和愧疚,在心态上对下一次的探索产生一定的阻碍。我说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我觉得来到大家坛以后,对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这种理性中的不认可最终走向了认可。继续说。

我觉得我在大家谈中受益最深之处,无疑就是广泛的知识所引起的好奇心和实践精神的结合。正好我们大学的校训中核心的一条就是求是。于是在对器材产生兴趣之后,就乐于去各种蹭听,主要是在音响器材实体店。记得第一次蹭听时,冒着酷热转了几趟公交,经过近一小时的寻找,在城市某个偏远地点的一座写字楼高层某房间找到了试听点。当时我还拿着便携机和k450准备对比听感的,结果进去以后还有点失望,供试听的耳机就窗台旁边一小排。但是当老板给我接上一个hd600系统(好像是u2推的,接了一台cdp,估计万元以下级别),插入一盘古典碟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听感。(我当时还从未听过现场,因此那种感觉还是很强烈的)。后来又换了650和天龙的某几个较高端型号,对比自己的随身设备,把听感很认真地写在一张专门准备的纸上(现在看来真是好笑了,那张写满的纸现在还能找出来)。这是我第一次对系统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之后一次在另一家店,又偶然试了一下某cdp系统下的he400。当时听了一首张靓颖的歌,声音的那种通透与纯净现在还有印象。在好的声音的同时,也越发感到音响系统真的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

此后继续在坛里增长知识,也慢慢开始建立起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判断。值得一说的是,在大三时候,妈妈去德国出差,她走前我无意识地让她有闲工夫帮我看看几个耳机,本来没当一回事,没想到她还专门去找地方看了,还比对了价格,一天我在教室自习接到德国来的电话问我要哪一个。后来综合需求价格折扣什么的要了hd518。虽然说这款耳机现在看来本身素质一般,性价比也不算很高,但是当时我还是很满足的,更重要的是十分感动,默默觉得这是老妈对我爱好的一种支持;而且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这副耳机也打破了我之前所发下的“毒誓”。但是奇怪的是,破了自己的誓言,我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惭愧,反而开始思考自己当时的心态。我应该是从此时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开始改变了。听音器材固然耗米,但类似的“誓言”我也明白不会再对自己说了。

蹭听

大家坛确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这里面各种东西都可以找到:测评、听感、用心之言、灌水之词、精华、枪文、披着精华外衣的枪文…这正是大规模论坛的特性。也许有很多人觉得这种环境下水比较深,但是好歹坛子的灵魂还是对于这个特殊领域的热爱,集中爱好者终究多于贪心商人或无赖者。而且对于我这个算是乐于钻研实践的人,也正是好处,可以通过精华的内容积累知识,也能通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内容提升判断力。我觉得论坛里的一些精华甚至比它们看起来更加有用。我最初也是十分有热情地把新手区七百多层的,三百多层的广厦几乎跑遍,但是一次的研读是不够的,结合自身实践中的体会,再回来重看,理解将会提升。如此反复,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感觉能量无限。

当然论坛也必须也有生活化的一面。很多时候大家发一些随心的帖子,甚至灌灌水,都是可以的。不过对于我来说,还是喜欢比较有创新性的帖以及一些中肯之词的帖,我自己也是看帖多很少发。至于现在有很多朋友发一些求推荐或者求科普的帖子,这样固然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实际上只要愿意多花一点时间看看一些比较基础的精华的文章,想问的问题多半都能得到答案,而且理解会更加深刻。我想对这方面爱好的朋友应该也不介意多花点时间的。

后来也不断尽可能地蹭听,增长见识。我家在武汉,现在在杭州上学,这两个城市比较大的提供试听的店基本是都去过了。一次去上海看望表姐,抽空去了浙江中路某家器材较多的店,在那里听到了很多耳机,从声海、akg、拜亚等的经典型号,到较高端的hd800,009都有机会尝试。在那里呆了一下午,甚是满足,成了那次行程最大的收获了。

目前的系统开始应该还是在大四的某次蹭听。当时听了雅马哈s2000音源、甩小二驱动下的k601。之前就对k601的盛名有所耳闻,这次又用它听了《渡口》和不插电版的《加州旅馆》,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声音。于是在之后涉水二手区,完成了人生中第一笔二手交易,收来一只一万一千多号的奥制k601。之后又不断看帖研究组件方案,结合自己十分有限的经济能力,在二手区长期潜水,目前终于搭建了一套入门的系统,虽然说确实谈不上档次,但是也耗了不少心血,声音也挺满意,算是实现了一个小小的理想。

当然,我现在还处于入门阶段,还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可以慢慢做,于是大家坛也会继续陪伴。总体来看,大家坛给自己的改变,就是让自己开始结合对音乐不变的热情,把“hifi”这个事情当做一个能够欣然接受的爱好,同时也用认真的态度而和方式来研究它。

入门系统初成



Chapter Ⅲ Enthusiasm and joy in life
对某一件事物有着特殊爱好和情感的人,一定都经历过一段孤独。对于音乐,更是如此。

我从小是比较体弱多病的,这一点决定了我不能过多地和朋友出去疯跑,相反却多出不少自己一个人看书、看电视、听音乐之类的时间。因此逐渐也在性格深处积淀下了安静思索的因素。不过人小,主要自然还是对自然科学的一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思考比较多;对于音乐,主要还是喜欢旋律本身的美感,并没有想到什么更深层的动词。

不过,这是理所当然的。自然的、科学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之在很小的时候都能够受其刺激;而音乐有很大的人文成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来触发的,太小的孩子,懂的也不可能很多。

说到这里,我要提一提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汽车。大部分孩子对于它的喜爱可能源于小时候NFS之类的电玩,但对于我,还另外有别的特殊之处。在高二至高三时期,经历了许多事情:失恋、亲密朋友之间的关系曲折、学习上不断增大的压力。更为重要的,因为准备高考的必然缘故,本来丰富多彩,充满自由与个性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单调而沉重。当时就越来越觉得自己失去了人的属性,而变得更像是一台机器。一种孤寂感从内心侵袭而来。当时我本来也有点喜欢汽车,再加上我们中学以及学校附近正好高富帅比较集中,学校附近经常有不少名贵车辆出没,这就成了一个契机。自己开始不断关注各种品牌车型、看车展,兴趣也逐渐增加。后来定期购买相关杂志,上网也主要关注新车型的发布等。从目前来看这个爱好还是蛮有趣的。现在街上驶过的各种小车任何一辆,基本能在看到一秒之内知道型号。
这个爱好,关键在于,它在我孤独之时给与了我陪伴。

汽车这个爱好,我后来思考也是反映了自己的内心诉求。自己学习着理工科,但是对偏向人文与艺术的东西又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利用理性、客观的科技来带来感性的、主观的最好体验与享受成了一个中和产物。我觉得汽车就是如此。一辆Ferrari跑车,拥有人类制造业的尖端技术,同时也具有最浓烈的浪漫气息。

同样地,hifi器材也是如此。

利用对电子器件设计制造技术的掌握,实现在想要的地方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

不过有一点区别的是,汽车的气息是奔放的激情,适合于欢快热情忘我之时。而音响器材更多是一种内敛的静谧与忧伤(大家如果看过电影《先知》,片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角色打开家中的音响,响起贝七第二乐章之时就会有这种感受),更适合于安静之时的回味与思考。这一点是音乐的性质所决定,也是hifi器材的精致与冷艳所造就。

大学合唱课老师曾经说过一个我觉得很有道理:当你幸福愉快的时候,是想歌唱的;当你忧伤惆怅的时候,是想歌唱的;只有人在颓废萎靡之时是不愿歌唱的。这同样适用于各种音乐。音乐是一种丰富情感的有效载体,而且结合了特殊的经历与场景之时,有着时空轮转的感情唤起。对我来说,安静而忧伤之时,这一点尤其明显。我的一个表姐在市中心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居住,她是一个动漫迷,追各种日本动漫;而离此不远的地方,则是前女友的家。在一些安静的下午,坐在沙发上,阳光斜斜地射进来,当听着仓木麻衣的《time after time》时,就会想到表姐,想到曾经一起在她家追动漫的欢乐闲暇时光已成往事;又想到家在附近的她,想到曾经的快乐与悲伤;加上歌曲本身略带伤感的旋律,经常会让我鼻腔酸楚。

而器材,它们的严谨与神奇变化的表现力也令人难忘。进入大学之后,身边多了许多出类拔萃之士,对比起之前高中自己在班中的“王者”形态,落差料到会有。但是没有料到的是,这种落差并不是开始就十分明显强烈地显现在面前,而是在学校偏重学术的环境辅助下,一点点地可怕地渗透进自己的生活,慢慢地蚕食信心和激情。学习上觉得有数不尽难以战胜的困难和对手,生活中也感觉没有人能懂以前我们高中那种比较自由洒脱的风格。虽然说成绩也还过得去,但是觉得要命的是整个人逐渐从内心深处重返孤寂,对很多东西丧失了兴趣,慢慢地丢失了我认为最重要的年轻人的激情和对生活的向往。基本就在这种背景下我开始接触大家坛,开始了解hifi器材,开始了上面说的,对它们的兴趣和爱好。可以说,在这又一段的寂寞之旅中,是hifi陪伴了我。

而热情与爱好也是动态的,是会变化的。

这里就应该说说自己喜欢音乐风格的变化。从初中时代当仁不让的周杰伦、后街之类的流行,到高中充满激情的一些新金属,linkin park之类,又到后来大学逐渐接受不了那种冲动嘈杂(不过话说回来现今的linkin park 风格也有了本质性的转变),转而稍“静”一点的欧美摇滚pop乡村混合,什么avril,taylor swift之类。又到孤独时期的更加偏安静治愈类,仓木麻衣、还有一些小编制提琴,乃至少数大编制。

而至于乐器,单簧管是一个比较纠结的物件。初中时爸妈鼓励我学一个乐器作为以后自娱自乐之用,但是我对此完全没有概念,因此不知出于什么缘由(可能当时比较流行学),就选了单簧管。它对我的影响是矛盾的,一方面对它的学习肯定促进了自己对古典的了解和爱好;然而另一方面,出于娱乐和表现的考虑,这实在是一个失误的选择。现在单簧管放在寝室柜子里,偶尔摸一下,着实惭愧:这么贵的一样东西,当时又花了时间精力学,总想继续好好用;但是事实是以现在的水平结合它的难度,想起到自娱自乐的作用是很难了。总觉得应该学一些表现力强的,比如吉他、架子鼓什么的比较合理。矛盾。

我的布菲e13

但是接触了大家坛以后,经历了思想上的一些变化之后,对一些本身纠结的问题也想得更明白。喜欢音乐风格变化,淡然视之。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心境与情绪下,对各种音乐形式的喜好本来就是会不同的,音乐本身虽然在进化,但是完全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别;而喜爱的乐器,纵然有过曾经,但是既然处在这个有所活力和激情又乐于表现的年龄,就应该欣然追求属于这个年龄的东西。攒足了时间和金钱,还是会去学一下架子鼓之类的。

就这样,明白了不管什么时候,热情才是最宝贵的。生活的乐趣有不同的载体,但是都源于热情地对某个东西进行追求时的那种体验。

对hifi器材的态度是如此。我曾经也怀疑过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值得花钱去弄器材,也曾经去做那个著名的“listening test”,试图从本身就难以多听的材料中努力寻找那零点几分贝的失真。现在看来只会觉得傻而微微一笑。一方面本身可不可信值得怀疑;更重要的方面,记得曾经看到一位朋友的跟帖,“…就像篮球鞋,有些人可能本身跳不高,甚至不怎么会打篮球,但是爱漂亮的球鞋,你能阻止他买来穿吗…”。我小时候支气管哮喘加严重鼻炎,经常咳嗽喷嚏,这些对耳朵都会有损伤,耳朵不可能好到哪去。但是既然有这份热情,既然感受到变化与感动,又何尝在乎那些和“价值”“性价比”相关的东西呢。

对大家在坛里的讨论也好,交流也好也是如此。打开一个陈旧的老楼,很多账号最后登录时间已经定格在了数月前、一年前甚至几年前,感到一丝伤感,但是更多的用户在现今活跃着,以后也会有更多新玩家进来。看到很多老烧的签名“退烧”之类,但是依然每天会过来逛,感到一丝欣喜:器材有到尽头的时候,但是关心和热情却没有。正如某个答疑帖lz所说:“趁现在有精力,也还有热情,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在这里,一切都是会变的,唯有“热情”不变。只要热情在,就有疑问、就有解答、就有生机与活力。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生生不息,生活或内敛或洒脱,总有所热爱,总有所寄托。
音乐与器材本身就不矛盾,它们有时候就是一体,是一种寄托,是广大坛友热情的寄托。希望对我、对大家,这种寄托永存,热情永存。“烧”可退,烧不退。

全文完。也祝大家开心,祝坛子越来越热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1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