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2G卡的意义,为什么播放器要那么大的容量,为什么需要播放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30 16: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宝山区
本帖最后由 autumnlaketime 于 2018-11-30 16:01 编辑

之前说过内存不够用的事情,很多朋友觉得你怎么256G的内存还不够,这次说一下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大的存储空间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哪怕按照全部都是16/44.1的FLAC来计算,256+512一共768G,也完全可以放下20000首无损音质,考虑到一些DSD和MP3,这里就是60000分钟,10000小时,差不多41天,也就是说日夜不停的听,都要一个多月才能听完,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一:足够多而全的音乐
我举个例子,比如贝多芬的9首交响曲,卡拉扬有3个版本,阿巴多有3个版本,富老有2个录音不错的版本,别的还有很多,这里差不多就有10套,这些我NAS里面都全,播放器里面正常每位指挥就留一套,最起码20G了,这还不算德沃夏克,勃拉姆斯,舒伯特,巴赫等等很多很多。当然了有人会说你放这么多,平时会听么,其实关键不在于会不会听,而在于有没有。我打荒野大镖客2的时候,不管什么都要搜刮一下,打塞尔达更是通关了所有神庙,不然心里不舒服。


二:随机性,我的音乐主要分为了几个文件夹,比如古典,原声,华语,摇滚,轻音乐,民谣等等,我有时候会选择顺序或者只听某些特定类型的进行播放,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完全随机,是的,整个文件目录随机播放,我喜欢的是这种惊喜感,一种不确定性,前面还在听Kokia的《覆盖》,下一曲就到了Stratovarius的《Move The Mountain》,这种不确定性,这种落差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当然了,古典交响这种有章节性质的音乐是不好随机播放的,叙事性被打乱了。
人的心理总归是喜新厌旧和越多越好的,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我全都要,就是这么个意思,抛开这种不谈,自然是新鲜感更为重要,人为什么喜欢旅游?为什么喜欢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为什么喜欢随机播放?很大程度上就是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受,但是容量是随机的基础,只有音乐到达一个程度才可以做到真正的随机和不重复,我现在1W多首音乐随机播放,真可以说是我全都要了。


三:心理感受
我是从CD,MD那个时代过来的,一开始MD只能买单放机,后面有了NETMD,也不过是几百M的容量而已,放320K的MP3格式也只能放三张专辑,CD也是一样,后面有了能播放MP3格式的便携式CD机,比如松下的CT500等等。感受一下每次出门除了要带播放器以外,还要带CD碟片和MD碟的感受吧,电池就更不用说了。
这一切直到MP3横空出世,我买的第一部MP3只有256M的空间,手动压缩MP3的码率到128K,这样能多放一点音乐,256M可以放下大概100首歌,虽然音质比起CD和MD差了不少,但是实在是方便太多了,无论是拷歌还是携带,之前想都不敢想,大概2005年的时候换了艾利和H340 40G容量,再后面是IPC 80G,现在想
想那时候还是很开心,并且那时候的音乐一直保存到了现在,当浩瀚乐海全部被装入了口袋的时候,这种感受是不言而喻的。



杨德昌的《麻将》有句台词非常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想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所以他们看杂志看报纸看广告看电视听电台,希望从其中找到答案,希望让别人来告诉他们,他们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以为你知道自己的喜好吗,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时候你喜欢听的音乐都是在无意中发现的,特别是在这个佳作创新匮乏的年代,我只能从老歌里面找,梁祝这首音乐相信大家都听过,旋律也早就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了,梁祝躺在我的播放器里最起码有10年了,这10年来我没听过,但是也从来没有删除,因为名气太响,前段时间我骑自行车,用了凯音的N8,这个机器盲操作不方便,无意中循环到了这首音乐,哪个版本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音质很差,但是因为下一曲切换麻烦,就这么很难得的听了一遍完整版,结果就是这几天我搜集了将近十个版本的梁祝,并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首曲子,其内涵远远不是那几十秒的片段所能呈现的。这首属于中国人的交响诗值得一辈子去聆听。如果没有播放器,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完整的去听一遍,不夸张的说,光这一首曲子,就值回一张512G卡的票价了,因为器材有价,而音乐无价。

梁祝版本推荐:雨果唱片.-.[中国管弦乐及小品系列-梁祝黄河]这张碟的演绎与录音均为顶级水准,建议。


四:多功能性,播放器的应用场景有时候并不仅仅是随身,SPK的多功能性使得其方便连接各种后端设备,有时候在家里就直接光纤或者USB到解码器了,用AK Connect进行控制,也是很方便的,听箱子的时候经常这么干。当半个数播用了,这个应用对大容量的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认为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音响,这些是不冲突的东西,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拿来对比,因为使用的场合都不一样,什么场合用就选什么类型的产品,有些人非要对比耳机和喇叭,这种论调也不鲜见了,我也不想再说什么,不过最近我有了一个新的看法,由于我个人喜欢听音乐,这么说吧,只要是一个人的时候,几乎都在听音乐,比如上班,逛超市,散步,拍照等等,我认为音乐是不能被局限在某一个空间里面的,而应该是随处都可以听到的,既然喜欢音乐,那么我就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的听到,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


随身播放器本质上就是这么一个产品,容量是基础,当然了,手机其实更方便,配合APP几乎是无穷无尽的音乐资源,本质上和播放器只是音质的差距而已。(不光是回放音质,更大程度的是在线APP的曲库音质欠佳,存有相当多的伪无损,此外这些在线APP的古典曲库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充分)综合体验最好的应该是Apple music,但是,不支持下载到其他设备,这个无解,而且现在有很多APP的下载音乐也已经是加密的了,以后不支持安装APP的播放器会比较麻烦。


话说SPK和SPKM的网易云我也装了有几周了,但是使用频率并不高,因为我本身的曲库够全,开玩笑,攒了10几年的音乐,我个人平时还是把这些APP定位于找歌,而不是听歌,因为有些歌单和推荐确实很不错,这时候就会拿APP来听一下,然后电脑上找稍微好一点品质的下载到播放器里面,这个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容量的好处,因为有的没的音乐都可以放进去,想什么时候听都可以,我个人觉得这么做并不麻烦,因为一次下载终身受用,反观我之前APP收藏的音乐已经有大概十分之一因为版权的问题不能听了,很麻烦。


此外,APP的音乐管理对我来说太麻烦了,我有相当多数量的下载音乐和CD抓轨,平时都是按照文件夹来区分,这样找歌的效率非常高,而手机就不是的。

现在各大国产品牌都支持大容量的内存卡了,这是个好事儿,还有比如凯音和享声更是支持2张卡,乐图的墨菊直接就支持到了2T的SD卡,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留言自己的机器,我来测试是否支持512G的内存卡,我有一些机器,不过时间关系没有一个个去试。但是支持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如何在海量的音乐里面找到最想听的那首歌,这个才是真正考验各品牌的关键点,也是对播放器的核心理解。这里我也建议国产品牌以后设计播放器请将客户的预估音乐数设定在1W首,并按照这个标准去设计人机交互,因为只有朝着1W首这个标准去设计,播放器的人机交互性才能说达到了一个完善的程度。做好了1W首,机器的操作就肯定不会差。


我其实没什么好建议的,也没什么观点,只是希望如果可以的话,播放器里面多放点歌,放的越多,平摊下来的成本就越低,也就意味着使用成本就越低,其实是划算的,相比花钱不断的折腾,多搞点音乐似乎更划算一些,花点心思在音乐上面,拓展一下自己的听音范围,音乐是个宝藏,等着你去发掘。

题外话:音乐,电影,书籍,绘画本质上是四种架空了时空的一种物体,因为这四种形式是完全可以无视时间与空间的表现方式,但是这四种当中,只有音乐这一种你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区,不受任何限制的去感受,去聆听上百年前作曲家的思路与感情。当你一人独自散步,耳边传来的是277年前巴赫的《哥德堡变奏》,当你在旅行的途中,耳边传来的是213年前贝多芬的《英雄》,当你在去见爱人的路上,耳边传来的是107年前德沃夏克的《水仙女》的吟唱,上班路上来一曲川井宪次《劍如山氣如虹》,思考的时候来一曲汉斯季默《Time》,迷茫的时候来一曲Cagnet《24/7》。是的,随身音乐的意义就是如此。

2
发表于 2018-11-30 16:13 | 只看该作者
雷克沙的存储卡好像有些人说不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9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