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法“数字化”的模拟声及新希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26 13: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19-3-26 13:44 编辑

数字器材无法发出模拟声,但是技术进步了,采样率加大了,编码模式优化了,算法改善了,为什么还是不能?

就像图示,数字是采样编码,采样频率高,波形曲线面积被填充的似乎更满,但是没用,还是数字声,不是无穷采样率就可以模拟的,为啥?

猜想原因是,采样的每段,是个柱状,两个柱状之间的面积是自然波形面积,除了两个直角边以外,还有一个弧线边,这个是关键,因为在这里柱子不能模仿弧线的“自然衰减”。

那么柱子密集到极致,会怎样?很简单,你用米尺量水坑周长,你用毫米尺量,你用微米尺量,你用飞米尺量,最终你发现,越来越长,无穷长,量不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测量是有相当局限的条件限制的。

你去填那个波形的面积是做不到越满越模拟的,反而你细分的越多,就有越多的数字片段,积少成多,虽然每个最终都可能变成无穷小,但是片段数就变成无穷大。那个波形的面积,实际上,64采样率的MP3都不会很大走样,那是声音的最大轮廓,但是模拟味却是每分每秒每一刹那的细节累积叠加的感受。声音的大轮廓这里反而是比较容易的地方,但是模拟味,难上加难,左右为难。

若此,采用率只有听觉最舒适点,不存在越高越好,如果更高,声音就更细腻的数字感,感觉就雕刻感很强,细节刻画细致入微,清晰度很高,但是是很高的数字味,一点都不模拟。如果少一些柱子,就比较模糊的数字感,可能很流畅,很律动,很厚润,很饱满,但是一点都不模拟。

那么算法或者编码换换,我们用锯齿波类代替方波类,没用,弧线还是模仿不来的,而且每段弧线不一样,基音的弧线和泛音的弧线可能不一样,每个乐器的弧线也不一样,每段弦的弧线不一样,每个分子的震动不一样,每个原子的震动不一样,每个无穷小单位都不一样,怎么模仿?

好吧,猜测,算法,两点之间的连接方式按算法弥补。也不行,因为点越多,那么如果一个算法错误,那么错误次数就重复越多次,事实上,有厂家尝试失败了,还不如不去猜两点的连接方式,但是也不排除有厂家自己做出了一个味道来,但是依旧不模拟。

2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数字声有啥不好,在电声中创造奇幻,不要总是模拟声那么保守、传统、熟悉、亲切、按部就班,用传统放传统更对路,用现代放现代更多嗨。
 
那么有没有可能数字出模拟声?
 
似乎无路,但是一个新的发现进入了视野,一种新的电子元件,“忆阻器”,这个元件似乎具有很多神奇的性质,而且工作过程像极了人类神经元,自08年第一代原型机惠普实验室造出来后发展神速,那么或许,今后我们的数字模拟声能够实现,再发烧界再次掀起一次什么呢?自然是消费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2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