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隔三年再次登顶,索尼WI-1000XM2六大更新,告诉你谁才是王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13 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去年年底索尼终于推出了新一代“降噪圈”WI-1000XM2,作为上一代老用户对于这次的更新表示期待许久。要知道当时同期发布1000X家族初代兄弟,头戴式(WH-1000XM3)和真无线式(WF-1000XM3)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WI-1000X的二代实在是姗姗来迟。既然憋了这么久大招,简单的升级消费者肯定不会轻松买账,所以这次必须是“火力全开”才行。事实证明,这次更新一点不像是小改款,大法明确地让久等的粉丝们,再来一句“恩,真香”!

颈挂新旗舰的六大更新——便携
“小、轻、软”这一定上手降噪圈二代的用户共识,这项改变我认为对于一款合格的蓝牙耳机来说尤为重要。在保证全方位提升的同时还要兼顾轻巧,内部的改动对于工程师们必然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令人兴奋的是索尼这次没有让大家失望,依然保证了优秀做工和用料,大法信仰虽贵,但觉得“值”才最重要。

即便再轻的颈挂式耳机长期佩戴还是会累,那么这一代我终于可以把“狗圈”放入裤兜里了。商务出行不方便放口袋?没问题,这次大法额外附赠了耳机收纳盒,内带凹槽的设计在胶圈环绕时也不会弹出,网兜还能放入其他配件,很赞的两个小细节。

颈挂新旗舰的六大更新——佩戴
WI-1000XM2这次改为与WI-C600N一样的软式胶圈,材质一改上代钢圈的高档质感,整体胜在舒适度和耐用度,并且还规避了上代鼓包和钢圈刮花的可能性。

重量方面从上代的71克降至58克,整体重心偏移至前端一定程度避免了“弹跳效应”。这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尤为重要,当然耳塞磁吸式收纳就更是细节体验上的优化了。

颈挂新旗舰的六大更新——操作
整机唯一的两个接口升级啦!WI-1000XM2有线音频输出口“退化回”常规3.5mm接口,其实这完全就是为了用户着想。要知道购买这款耳机的用户,至少95%以上的时间都会使用蓝牙模式,但这小小的3.5mm接口,其实让我看到索尼依然会满足那一小撮挑剔稳定音质的消费者(飞机上更是最佳使用场景)。而充电接口也升级为Type-C,出差多的人一定明白,少带一根线会是多么方便的一件事情。

说实话上一代的按键位置确实有点尴尬,虽然蓝牙耳机并不需要频繁操作,但翻折手指的操作方式肯定是没有新款的外接线控来得方便。实际使用下来,新款也存在一些问题,播放暂停键虽有盲点,但由于没有和音量加减分离键隔位,在我前几天的使用时依然会有误触的情况发生,熟悉后会有所好转。

颈挂新旗舰的六大更新——降噪
之所以要立足旗舰身份,那么“内心”就必须要强大。WI-1000XM2并没有使用主打便携WF-1000XM3上的那颗低功版QN1e芯片,而是使用了与WH-1000XM3一样旗舰配置的降噪处理芯片QN1。这一颗小小的芯片替换了之前那套S-MASTER HX+降噪控制芯片组合,现在仅需要一颗QN1就能实现降噪和音频这两项核心任务,也算是索尼再次秀出自己的黑科技。
新一代双麦克风的降噪设计也有所变化,但看外观就能明显的让人看出是新款(这很关键)。后端麦克风在面板上开出的小金圈比之前更具文青范儿,更显逼格。与上一代对比在腔体体积上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视觉效果倒反变得更小巧圆润了。论降噪实力WI-1000XM2已经具备了“QN1在手,降噪我有”的硬实力,这小家伙居然较前代的降噪能力还提升了4倍。当然音频处理能力也一道提升了。所以说这款已经追平1000X系列家族3代水准的根本就应该叫WI-1000XM3算了(手动狗头)。

由于最近并没有出远门的实测(疫情影响),我主要就在小区周边跑步、CBD商业中心、地铁环境做了简单的实测。WI-1000XM2的降噪表现显得非常“成熟”,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反向声波强推入耳,结合了智能气压调节,那种平静的感觉比起之前我所使用的其他ANC耳机要好很多。如果是对比自家上一代,我觉得WI-1000XM2对于低频(特别是各类交通工具发出的噪声)有了明显的进步,人声的抑制并没有那么的明显,也可能办公室本身相对那么不太吵杂的环境。多说一句,相比大红的AirPods Pro,WI-1000XM2的降噪能力肯定是在其之上的,所以对于有运动降噪需求的小伙伴不必担心功能重叠了。

颈挂新旗舰的六大更新——功能
SENSE ENGINE 技术、气压调节功能、自适应声音控制这些优化体验的依旧保留在“Headphones Connect”APP中。实测自适应声音控制的场景检测依然灵敏,相比之下检测为“正在停留”会有一些小小的延迟,以预先满足耳机大概率会回到之前场景状态的小优化,而非不灵敏。但算法终究是可以被“作弊”的,当我在骑滑板车时的会正确识别为“搭乘交通工具”,但此时却开启了降噪模式并不适合我这样的使用场景。那么通过APP中的各项调节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用途,长按双击三击等加上这么几个按键足以设置出一套自己用得爽的操作逻辑。

一直在优化中的同时也需要硬件上的支持,360 Reality Audio的360音效算是加分项,但不算必须项。对于我们使用主动降噪耳机必须项,就应该是平衡内耳气压。WI-1000XM2内置了SENSE ENGINE 技术和气压调节功能,用在主动降噪耳机上就是一个很棒的体验。搭配APP就算20级的降噪效果调节也会改善以往过深降噪带来的不适感,那么在飞机上使用将会扩大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

颈挂新旗舰的六大更新——音质
得益于 QN1 的加入有了DSEE HX(高范围补偿)、LDAC编码的支持,无线模式下也轻松支持Hi-Res Audio播放。有了这些软硬件上的支持,才使得新款较旧款在音质上的提升是要大于降噪能力的提升。
虽然在配置方面依然还是一圈一铁的组合,但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到此次WI-1000XM2的排布发生了变化,动铁的位置从下方移到了动圈的前方,更贴近耳膜。这样类似同轴的排布对于强化中高频是很有帮助的,9mm动圈用来塑造氛围,还弱化了前代低频量偏多的调音方式。很显然这一代的低频变得更加优秀了,量并没有明显的上去但依然饱满有力,并且与人声的分离度较前代也有提升。个人觉得这一代人声不亮耳,非常标准的日式人声调音,没有给你太大的惊喜,也绝不会让你有所失望,这么耐听的风格非常适合蓝牙降噪出行所使用。高频保留了很高水准的声音表现,如果是聆听打击乐器,个人觉得是要处在目前市面上颈挂式耳机的头部位置。有这一部分的表现与其三频中高频抑制能力ZUI强有一定关系,如果是户外开启降噪,那么体验会更加明显。
那么简单分享两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曲目(LDAC+关闭降噪)
蔡琴《渡口》,WI-1000XM2的情感表达上,我觉得在小耳蓝牙耳机中表现是比较亮眼的。伴奏节拍与蔡琴老师独特的嗓音有一定的层次感,没有完全剥离也没有混为一谈,相辅相成突出了女声的沉稳柔美,情感传达很到位。
Avicii《Waiting for Love》,在运动场景下我通常会选择一些节奏感偏强的北欧电音作为陪伴,这时候蓝牙耳机能否做好“动次打次”的快速响应就很重要。A神这首歌曲前半段有较强且回弹较快的低频伴奏,WI-1000XM2在这首歌曲的表现是要明显好于前代的,下潜倒不是有明显的提升,但回弹的瞬态反应是有提升的。在人声与较为嘈杂背景音乐交替时转换反应速度,人声细节比较突出,并没有“沉浸”在快节奏的BGM中。整体来说WI-1000XM2的提升并不是全方位的提升,而是在前代有了更多新的改进。

音质小幅提升,有线无线之间最佳的均衡者
都什么年代了,还选颈挂式耳机?事实证明颈挂式在蓝牙耳机并没有销声匿迹,相对依然拥有较高的关注度。相比直接“买芯片靠方案”出家的真无线耳机,颈挂式耳机的综合体验或许才是那些用户想找的平衡点。

依旧是旗舰水准,值得推荐入手
从我这一个月的体验来评价,WI-1000XM2是目前市面上硬件配置、降噪体验、声音表现均衡水平ZUI高的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几乎且没有之一。或许HiFi有线耳机或真无线蓝牙耳机还有点百发齐放,颈挂式的对手确实不多。以我对比BOSE QC30来说,BOSE整合实力确实离SONY同期产品还差点意思,现在QN1一出降噪更是有所猛追的意思。相比万魔的EHD9001BA,风噪模式确实要优于这两款,或许索尼的工程师们没有考虑到还有滑板车出行的降噪需求。期待能通过固件更新让那套自动检测更加智能,多多考虑本地化或许会让这些国际大牌更加接地气。


2
发表于 2020-5-14 1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好搞不搞,非搞个线控,讨厌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1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lwo520 发表于 2020-5-14 10:02
好搞不搞,非搞个线控,讨厌死了

哈哈,几家欢喜几家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0-5-14 2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1代时候考虑过,最后选择了小鸟的TRACK+,理由是28g VS 44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5-15 09: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有点心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2 00: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