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等高考结束,我们一起感受0.03的超薄】说说铄耳独奏者耳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7 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氓才子 于 2020-7-7 10:09 编辑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又到了热辣辣的季节,阳光,海岸,沙滩,比基尼已经成为许多玩家整装待发的方向,而作为一个天天与网络为伴的原教旨主义键盘狗,哪些恰好的,亦或迟来的清凉短裙已注定与自己无缘,日落以后帐篷里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就像圣堂的钟声那般遥不可及。平淡的生活是一场心有不甘的放浪,但即便是不得不停住了远行的渴望,身后的背包里依然存放着如同36E一样柔软贴心的欢愉,那一夜,哪怕天隔两地,我们和涨潮的声音之间,都只有0.03mm的距离。只是,你套着冈本,我听着铄耳。



没错,一趟车开完,登场的便是今天的主角,来自铄耳声学(Shuoer)的独奏者(Soloist)入耳式耳机,我第一次接触铄耳这个品牌,是在2019年9月的广州耳机展上,当时这个品牌打出的宣传口号很独特:业界唯一的低压静电耳塞,对应的型号叫TAPE,也就是英文“卡带”的意思,塞如其名,外形也相当有情怀地模拟了一下伴随我们小时候一起长大的音乐卡带。老实说我对这种一上来就各种甩黑科技王炸的陌生品牌,一开始潜意识里是有点敬而远之的,加上展会行程过于匆匆,对于“卡带”的声音表现,其实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只是记住了很有特色的外形和宣传口号,虽说因为不熟悉声音,没有写进当时的报道,但是心里还是默默地记住了这个品牌。



再后来,“卡带”和同样采用了静电单元的入门级耳塞“歌者”,在论坛上被不少玩家推崇和讨论,话题甚火,一度让我觉得展会上和它们擦身而过有点可惜,怎奈2020年初的疫情,让自己再一次体验这个品牌的机会一拖再拖,然而等待总还是值得的,一方面,我对铄耳这个品牌的背景有了更多了解,另一方面,我们也等来了2020的新品单动圈耳塞:独奏者。





2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流氓才子 于 2020-7-7 00:13 编辑



新品牌,老司机

简单介绍一下,铄耳是新品牌,但是背后全是老司机,这个团队以前一直是从事OEM的,只是近两年才开始打出自有的品牌,这点和前阵子分享的另一个品牌EPZ有很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在那篇才子伴乐谈里面,有眼尖的烧友已经从造型做工上看出曾经被OEM的品牌,但是在铄耳的现有产品造型上,我硬是没看出和哪些产品有任何关联性,当然,涉及到商业保密协议,就算问厂家,他们也是半个字不会提的。只能说铄耳本身的研发生产实力,以及产品设计的原创属性还是比较强的。



从目前已知的铄耳的产品线来看,原有的“卡带”以及一系列字母数字组合的型号,并没有看出什么体系上的规律。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有了一些小小的改观,2019年的“歌者”,加上2020年的“独奏者”以及目前的旗舰“指挥家”组成了一个以音乐家为主题的序列。价格从500元过渡到5K级别,跨度很大,而价位1K出头独奏者目前的定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流,估计今后铄耳可能还会有3k级别的产品补位吧。这个音乐家系列的三款也各有不同,入门的“歌者”是静电动圈,而旗舰“指挥家”是静电圈铁,唯独“独奏者”是纯动圈。



从个人喜好来说,我对各种类型的单元其实是没有潜意识里面的优劣排序的,但是从宣传内容上,动圈其实是胜过动铁不少的,我们常常看到各类动铁的宣传口径无非是,N分频N单元全娄氏(或者声扬),很难有其他的噱头,而动圈就不一样,从早些年SONY时代的生物振膜,到前两年的石墨烯再到去年的铍振膜,材质的花样一直在变化,独奏者也不例外,它的单元材质使用的是厚度仅有0.03mm的液态硅胶振膜和超薄防弹布球顶,和去年的低压静电一样,再一次做到了业界首创。那么这么奇妙的组合,会赋予独奏者什么样的声线呢?开箱的环节很多大佬已经做过,我们就直接跳过去,直接说说耳塞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8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