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hifi音响耳机试听中,盲听真的靠谱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2 17: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这是我在头条上的系列文章之一,关于音箱、音响等等的,原创,每一个字都是键盘敲的(俺也是键盘侠,嘿嘿)。希望大家喜欢,拍的话,请轻些。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我可以慢慢转过来,大约已经有近十篇了吧。另外,在举例时,我都会以自己的产品为主。无它,我熟悉,也了解。当然,顺便吹吹自己也是……可以的吧。我的很多文章都被网上到处转来转去,我也用这个做标识,毕竟别人不可能原创出我的产品吧。


一直以来,网上尤其是知乎上,很多烧友都喜欢拿盲听来说hifi玄学的事。没事就来聊聊盲听这个事吧。大家轻点拍,不要随便给玄学的帽子,谢谢!
首先说结论,盲听这玩意靠谱不靠谱呢。自己的看法是,看起来基本靠谱,但其实基本不靠谱!先别急着反驳,容我慢慢说。
为什么说看起来靠谱呢,因为双盲这种方法本身是很科学的。毕竟,药物三期中的双盲可谓深入人心,如果通不过双盲,药物根本无法上市。双盲实验是公认了的在药物研究领域排除心理干扰确认有效性的科学实验方法。这点无可争辩!
为什么个人认为双盲在hifi上基本不靠谱呢,原因和理由就很多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科学实验和结论,基于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可重复性,即同一实验结果必须能可重复。不可重复的实验是无效的。一是有效性判断方式,即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正确,只要在一个地方不正确,就可以视为错的,或者是需要修正的。随便举个例,相对论不管其它地方再正确,只要你能找到一个能量或信息或物质的速度快于光速,就能推翻它了。

但这两个要求,双盲试听都不符合。一方面是有效性判断,药物实验入组要求是很夸张的,年龄、病史、是否经治等一项不满足,就不行。如果要组织盲听,那听众的要求也必然是很苛刻的。不然,就会出现我看到的某些的盲听结果。大部分人的随机乱猜掩盖了其中几位人接近甚至就是100%的正确的结果的真相--在几次选择时,猜对的概率是很大的。但如果十来二十次都靠“猜”对,那这个概率是0.5的N次方,10次全猜对就是千分之一了。而常见的双盲都是近二十次,接近全对的概率近百万分之一。但其它人猜的居多,那平均下来,就是无效的玄学结论了(总数几百次的猜,轻松把你这二十次的对掩盖掉)。我甚至知道某个实验中,比较几条线材的双盲试听实验中,某视听杂志的主编还是编辑不仅全对,还把线材是哪条都写了出来的。但总的结果,还是无效的玄学。这就是平均的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结论,科学得很。就跟我调侃某些人一样,十个色盲跟你一起双盲,那分辨红色绿色也超过人眼的极限了。

另一个是可重复性的问题,一套音响器材做的双盲实验,你如果想重复的话,必须保证其它所有的因素都不改变,其实这个很难,可以说几乎不可能。音箱、前级、后级、解码、音源、所有线材、电源等都必须完全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所用的音乐,包括音量以及环境等。这些因素都是会影响结果的,而就哪怕这些因素都排除了。下面两个因素就更麻烦了,一个是人,一个是时间。

人的因素,药物双盲实验,几百人是必须的。像新冠疫苗这种,千人的双盲都嫌不够,要近万的数据才能证明其有效性。另一个时间因素,药物双盲实验,三五个月算短的。几年是常有的事。就算这样,通过双盲后被临床证明无效或其它原因而被迫退市的药物每年还是有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0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