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过EPH-200聊聊大厂迥异的音乐理解(雅马哈,jvc,森海,索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9 08: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本帖最后由 安音收藏lox 于 2021-5-9 10:21 编辑

前言: 都说这塞子不好,因为对山叶的迷恋,当年也是我学生时期的一个梦想小塞之一,最近无聊收了条,简单评测一下,主观聊聊他背后的雅马哈和所谓的大厂的HIFI理解。

前端 sony d50 光纤口+mojo解码lo+ slee超线性(还有一台改线的小巧的corda rock)。
另一组前端是昨天下午插了二大爷的前级+二大爷的胆放,二大爷玩箱子的,啥机子我没研究(眼尖的帮我认认,二大爷说过几年升级电源的时候让我挑一部拿走)。
对比的塞子有ie80初版,ie40pro,er4xr,er2xr,jvc fw01,fx850, fww(周五拿去改4.4了),创新air,akg k319(还有人记得这条塞子吗~)


简单说说听感:
看参数102db,22欧,不算容易推了,但是看动圈磁通量,总不能难推过ie80和ie800吧,呵呵,这个过会儿再说~

直推:手机直插分离已经挺吓人了,不能说箱感,但脱塞感肯定是有的,宽松的有点不像话,好像左右声道离了几米远,声场黑且空。但是听半小时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分离感和声场完全是假大空的,只有定位大致有,比如《killing me softly》和《spain》 乐手solo的时候,大概几点钟可以判断,但就是形成不了一个舞台,好像舞台左右很清晰,但是中间完全是割裂的,像峡谷一样。所以这塞子直推是不讨喜的,过了被分离惊讶的初期,会觉得不刺激很寡淡,乐器之间相隔过远,推不开,声线细且远。

上d50+mojo直推,抱歉还是不行,声场撑开了一些,但还是在左右耳两侧30cm到半米的地方,至少能听,但无趣性反而超过手机直推,因为手机直推远带来的宽泛和隐秘感挺耐听,这种半近不远的要命,难听且让人没耐心。

D50+mojo+slee,增益大概30-35%就很响了,但还是很离谱的,ie80,ie40pro这种情况已经过推了,同时低频开始见底,但这货至少低频明显还是没见底,真的难推。但是再加增益耳朵不能忍了,我在35%音量左右忍受了2首歌。总结就是,舞台终于连成一片了,
线条变粗,结项终于能定位到具体位置,降音量听完了2cellos的套曲,左右两道提琴声分的还是有些开,但至少这种分离感很舒服了,不同于ie800坐中后排,eph200,直接坐在前三排。

上二大爷的台机,ie80,ie800, 小四全是过推,这货还给我一种皮糙肉厚,皮痒求锤的感觉,但是有一说一,90%也好,95%也罢,进步不会特别大,天花板我大概知道了。这时候你终于感觉到左右声道有“”“混响”的感觉了,而不是割裂的(其实听某些歌还是割裂的,比如旺达早期的带有鲁邦三世风格的长曲),混响带来了声场钝化,然后声场边缘开始清晰,你会发现并不是当初手机直插那种黑了,其实不黑(当然和二大爷台机天然声粗有关),但这种粗颗粒反而让ie800和ex4xr更好听了。

解析:
解析中上,就上市价2000元来说,直推的解析就已经超值了,原因很简单,声场太空,任何能解析出来的东西都会放在台面上,仔细听,啥都能听得到,制作好的音源,比如无损的《長く短い祭 》,我能听出8-10轨不同音色的乐器,已经强于深差的小四了,台机上解析更是全开,因为声线更加凝结,隐约印象中比榭兰图差一丢丢而已,而且这一丢丢我估计还是因为榭直白尖锐的高频造成的错觉,当然和ie800或者fww比还是差点,这里的差其实也不是硬素质差多少,而是不疾不徐把所有细节递到耳边的能力,ie800和fww还是明显高一档的,eph200的细节足够,但是带点慌乱的堆给耳朵,和ie40pro有点像,这里不得不夸一下ie40pro,二手300多块的耳机,可能调音刺激点,但这解析就值2000的,这货在我跑步的时候浓重的呼吸下还能听出很多新的细节,第一次让我知道以价论声不可取,不愧是森海最后の荣光~

低频:
低频是属于量中等偏多,值得注意的是,带不同套子低频瞬间不同的,贴耳略小的套子,低频有点圈铁味,换成略涨耳朵套子,量陡然偏多,下潜偏深(如果在我收fww之前,我会说低频是我听过最深的一档),滚降慢,回弹偏慢的,氛围感和下潜都不错,由于宽的假声场,所以也不觉得轰头,但是由于这个声场,所以也并不觉得多high。这也是我另一个要吐槽的地方,下潜和量明明都远多过动铁的小四,氛围和节奏感居然还差,小四很多时候我还能high起来,真的挺无语的。

中频: 我理解的中频偏理论,除了泛音,基本都算是中频领域,其实人声是偏低频的,如果把人声和地域base成为中频,那高频要涵盖的东西就太多了,1.2k以上都算高频?总之,eph500-1.2k没啥好说的,密度一般(也是声场的缘故),强过ie40,印象中和gr09差不多,千元水准。

高频: 通俗的说,泛音吧,直接关系到弦乐音色和整体音乐性的东西,决定性能不能听古典还是流行,eph还是很出彩的,小提琴偏细,但并不是动铁那种缺失泛音的细,有点欧洲味,优雅脆弱pale的细,细节都有。大提琴,手鼓,吉他都挺宽松迷人的,不像fww和fw01那种弹,润,腻的量,也不是森海ie800那种拟真的磨砂质感的松香味,是一种很典型的midi味,如果去过日本比较多,逛过日本二手乐器店, 或者中古碟店,应该知道我说什么,那种电子磨砂味道的弦乐味。我称之为midi味,如果听一些日式谱曲的小编制小剧院(比如椎名林檎,浩二早期,东京事变)那可太有味道了,80年代的midi古典味,宽松迷人,泛音足。

总结:
其实就是三点,
1.声场宽大,分离度极高(别管真假,耳塞都是听个响,80%的歌曲你是很难听出真假声场的ie800也不见到声场就真,只是堂音比较迷人)
2.高频泛音有midi味,听特定的日本弦乐团,一些80s早期小编制古典,特定的日本流行,会有难得的宽松迷人,洋溢着温暖乐感的时代感,真的真的非常难得,森海白牙akg不会有,索尼铁三角早就抛弃,jvc和final 夜壶上面难会带一丝丝的味道,在eph200这个便宜塞上会成倍的还给你。
3.低频下潜和量在偏大套上都算是很优秀,氛围声场都到尾,可就是缺点弹速和乐感。

结语和对大厂的hifi理解的一点思考:
其实我拿到这个塞子就很喜欢,外观很毒(可能我是棍子党),单元在微动圈里算大的,也很难搞,难推,像极了毛利兰小姐姐,靓丽善良却很凶悍,难推倒,上台我也未必说就推到慢,甚至95%都难说。难道yamaha设计这个塞子是接他们自家调音台和功放的?(哈哈哈),说实话,这塞子反应出yamaha的hifi理念,并不是音乐味,因为无论从声场,音色,结项和氛围来说,音乐味,味精味都是缺失的。也不像索尼那样追求黑科技振膜带来的高保真高解析(虽然eph的解析和失真度在同年代产品来看都是第一梯队的,动圈技术也算用的早和大胆的)。相反,yamaha追求的是分离,定位,乐器音色和录音需求,当然,上文说的midi味道是特意为之的,还是调音下来综合的附属品,我不知道。反正对于音色的把握,雅马哈是日本乐器里祖师爷级别的了,事实塞子也是如此,对主力乐器的描述很明显是单独调教过的,管乐,弦乐,鼓都有极高的完成度和统一性,这个感觉学过乐器的一定知道,就好像这耳塞里的乐器都是同一个牌子的;同样感觉的还有森海(统一度极高);歌德(管乐有一些割裂,但也算优秀);akg弦乐和管乐是两个牌子(哈哈神一般的弦乐和垃圾的管乐);铁三角统一度也高,但泛音是有问题的,高频染色太离谱(一碗菜里全是盐和味精,一颗菜也没有);小四反而没有感觉特意对管弦乐有调教,但是也很顺滑,说明小四是在理解频响音波,而不是从发声原理理解乐器; 大法,割裂的一塌糊涂,有些耳机上管乐理解极高,有些耳机上完全瞎搞,感觉大法的耳机耳塞是十几个部门做的,水平层次不齐,年代也层次不齐,不过对于弦乐的理解都不太高就对了,而且太过于追求解析(大法信徒别喷我,你是对的)。

最后彩蛋: 刚发现eph200只有线材是分左右的,单元是不分的,好像突然明白了小秘密,为啥左右声道分离度这么高。----是不是一切都是设计师傅的一个小失误呢。(惊恐万分!)

安音收藏lox,2021年五月
2
发表于 2021-5-9 1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eph 100是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3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