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音乐爱好者,我听歌很久了,粗算也有十几年了,但是作为烧友,我并不算资深,因为以前作为穷学生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我购买上千的贵价耳机,但是随着这两年手头有了点闲钱,逐渐入圈,我觉得现在的hifi圈很怪,很扭曲,并且有变得变得越来越无脑的趋势。几万块的便携设备,几万块钱的耳塞,几万块钱的耳塞线,有那么种要大行其道的意思,割起韭菜算是一茬一茬。
财富密码是一个个的,r2r,精选电阻,联名,限定,不给试听,人工匹配,底噪调音,钛壳铜壳,致敬经典,云视听,木头油漆,逆向涨价……
几万的旗舰便携大行其道,这个环境下几千的耳机都显得不怎么贵了。更好笑的事情是有这么种说法还被广泛接受。"hifi圈子小,厂商只有靠高售价才能有足够的利润,定价贵不是厂商的问题是你的问题,又没人逼你买"。是不是和"房价高,不是社会和房产商的问题,是你的问题,又没人逼你买"一个调调?圈子太小所以就可以随便涨价是吧?一个个便携塞子都在勇攀高峰,今天你24999,明天我31999,然后我46200?耳塞线我今天18888,明天33800。一个个物料成本才多少,有售价的十分之一吗,就算是当奢侈品,有普世价值吗?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过法。有钱人愿意花几千万买车买音响买耳机,甚至他愿意花几千万买张纸都是他的自由。但是不代表厂商能把一杯普通的水卖几千万。
我接受hifi小众需要比较高的利益维持发展进步的说法,但是不接受换壳换色微调后就卖个高价的缺德行为。甚至搞个限量噱头割韭菜。我听说瑞x要出万元的平头塞了,都是什么胆子?一个个便携厂商怎么就那么勇敢,物料成本1000,调音值9000?还是说一个个都用贵金属当材料,材料费就值8000?一个个的,都不知道多少倍利润。算得上暴利了吧?
万元塞万元线值不值,在有钱人看来这才几个钱,富佬不介意这点小钱,买几万块钱的耳塞还不够他几天的花销酒钱玩个乐呵,在不玩hifi的其他人眼里,耳机不过听个响几十块钱的耳机就够了,两百块钱的耳机都嫌贵。但是价值评价不代表就是主观的,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知道,评价也有客观性,要从根本上代表人类整体要求和利益,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评价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所以国家要调抑房价物价让人民生活更好。而hifi产品受众群体少只能受市场调控,但是不代表厂商可以随便定价。作为烧友,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希望花比较少的钱就能获取得到满意的优秀好听的耳机。而不是花上万的学费才能在hifi圈子里找到那么一些比较满意的东西。我更喜欢以后便携hifi能更卷一点,更少点水分,更多一些低价但是好听的耳机,而不是一个个都在忙着精准定位割韭菜。别声音没什么长进,价格却一年比一年高。
希望以后能更多一些德位相匹的产品,而不是换个面板加些单元,搞些噱头,再请水军吹吹,就能来在hifi圈里高价收割。拉四万亚瑟王这种**玩意整少一点。一万块的东西就要有一万块的水平,而不是给个烂盒子,丑还难听的几十块钱一米的破线材,傻x工业设计。
实在想出圈,麻烦厂商把耳塞定价10w起步,当奢侈品卖,给国家增长税收。
不仅希望高价的**玩意要少一点,阴间的不健康的低端塞子,还有那种忽悠人的**b站up主麻烦大家都看到一个喷一个,还人工匹配精选手机配塞,转手售价翻个倍,真是无本万利的好营生。
喷完了,舒坦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