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党,一群在国内外各类国砖出现之前很常见的HIFI玩家,在如今上到神砖下到小尾巴的大环境下渐渐销声匿迹。现如今发烧友一边感叹仍然有小部分高端随身玩家热衷将各种便携设备绑得像炸药包一般,一边对于这种将分体式设备小型化携带的玩法的感到迷惑: 出入地铁、机场等敏感地区到底被拦下检查说明是不是一件尴尬的事儿呢?玩笑归玩笑,捆绑其实存在的意义就是,以捆绑多台设备的方式拉近随身设备与台机的距离,通过探索不同搭配满足更适合自己的声音追求。问题来了,在当下,有一款可以便携的,声音规模与推力接近于小型台机的设备,烧友们愿意去尝试吗?
笔者这次便要给烧友们介绍这么一款产品,由拓品TOPPING最新推出的便携式解码耳放一体机G5。对于拓品,笔者之前因为随身玩得比较多所以接触甚少,因为这个品牌在笔者的印象里是一家深耕于发烧台式机,以其非常不错的性价比与极高的测试参数著名。这次,拓品在便携领域带来的新品,是否适合自己使用以及给捆绑党一个新选择呢?通过笔者的使用体验烧友们一定会获得答案。
一、使用体验
1.外观展示
外包装上,拓品G5可谓是朴实无华。
开箱后可以看到机器本体、说明书质保卡与配件盒。所有的配件都在配件盒内。配件盒内,3.5mm对录线、usb充电线、Typec对Type c数据线直插弯插各一根,捆绑带和软胶片。
众所周知,丰富的配件可以表现出厂商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视。从G5的配件上看,对于多场景使用,拓品为用户考虑给足了不同场景下使用的配件,基础用户不需要额外购买配件搭配使用。从Type c数据线送了直插和弯插两根,捆绑带和软胶片上看,拓品已经给烧友们捆绑的使用做好了准备。
(G5有银色与黑色两种配色,笔者拿到的是银色版本。)
整体上看,G5类似于以往的解码耳放,方方正正的外观,上方有一对保护音量键与耳机插头的护手。官方说G5的外壳是采用了整块铝砖通过CNC加工制成,结实而稳固。体积上14cmX7cmX1.8CM,较之主流手机略短略厚。265g的重量对于带有电池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来说可以接受,不过与手机捆绑后持握就需要点儿手劲儿了。
G5的正面一条黑色半透明视窗可以隐约看到内部的部分电路元件,提高了机器的科技感与神秘感,蓝牙信号也可以透过这里传输,视窗下部有指示灯,开机后会亮起。左边为电源显示,根据电池电量会有变化。右边为内部解码部分功能显示,包括连接成功与DSD播放时会变色提示,AUX模式时则不会亮起,简单生动。机器背面荔枝纹贴皮不仅可以提供不错的持握手感,也可以在放置于桌面和捆绑使用场景下保护设备不留划痕。
G5上方为输出区域,并列着开关与音量旋钮、AUX接口、3.5mm单端与4.4mm平衡po接口。
G5下方为输入区域,采用了对称设计并列着type c充电接口、增益切换、输入方式切换、usb输入接口。功能性上可谓一目了然。
2.优秀的全场景使用体验
续航上,考虑到独立的NFCA耳放模块的大输出,4000mHA的电池容量提供了可以接受的续航体验,官方宣称的9-10小时使用时间(纯耳放模式25小时)基本可以达到。机器使用中会有些热,持握时金属机身可以明显感觉到,但是温度并不是很高,用过骁龙那几个火龙芯片的用户,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接受。
解码耳放模式:type c与手机连接
纯耳放模式:AUX接口与传统播放器连接
不得不说,拓品G5的功能上是十分丰富的,这点与笔者之前使用过的乂度xp2pro类似。首先是通过USB连接可以作为桌面机使用,当桌面使用空间有限不足以放下台机接电源时,G5会是个好选择,也可以随身携带与笔记本连接。其次,作为捆绑党的烧友,可以将其作为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捆绑手机使用。另外,G5的AUX接口是双向的。在蓝牙/USB输入时,可以将AUX作为LO输出使用连接耳放,需要注意的时LO输出时音量会默认最大不可调。在输入开关切换到AUX后,G5的AUX接口便是Line in,可以作为纯耳放使用,以G5的大推力来讲,这个模式还是很实用的。最后就是最为方便的蓝牙模式,G5采用了QCC5125芯片,对于高清HIRES传输的LDAC等音频编码的支持,蓝牙欣赏无损音乐无压力,笔者在使用中体验也是不错的,在户外基本感觉不到与有线有很大的差距。也有aptx adaptive的低延迟的支持,看视频玩游戏无压力。根据笔者之前对于xp2pro多年的不错使用体验上讲(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除了笔者基本不用的话筒功能外,二者功能使用场景基本是一样的,从xp2pro换到G5基本是无缝切换,并且G5增加了4.4接口,在使用体验上更为方便一些。
3.使用过程中的小问题与需要注意的点。
使用体验的优点讲完,遇到的问题也是要说一下的,不过有些小问题源于搭配方面的例如L型插头和护手部分会有些别扭一类的就不提了。首先是蓝牙模式的干扰问题,貌似蓝牙会被手机信号干扰,在手机靠机器很近时,流量上网与来电话时偶尔会在耳机里听到一些细微的杂音,不过并不是随时都有,很多时候感觉不到。usb有线连接手机时也会有类似问题,建议不要将手机放置在G5有视窗一侧的上方使用。不过这点不知道是不是笔者手机本身屏蔽的问题。虽然音乐响起会掩盖一部分杂音,不过追求安静使用体验的用户,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手机离机器稍远些。
其次是电量显示问题,G5只提供了最简单的电量显示,即电源指示只能在快没电时显示红灯,因为G5并不支持快充,充满电池大约需要3小时,所以在使用中没法掌握剩余电量还是多少对使用体验有些影响的。
另外笔者还有些使用建议要分享一下,一是调节增益开关时一定要将声音调小,尤其是中增益到高增益,音量明显会增加很多,一定要调低音量防止炸耳。再就是手机有线连接时,播放DSD文件,音量也会增加不少,喜欢随机播放的烧友也需要注意。
二、听感分享
首先展示一下笔者为拓品G5选择的搭配:
耳塞方面,笔者选择了相对易推的JVC家的fw1500和hifiman家较为难推的re2000银耳塞,以及部分其它部分耳塞。
头戴耳机方面,低阻的耳机笔者选择了飞利浦x2hr与hifiman 的ananda。高阻耳机笔者选择了250欧的拜亚动力DT880与300欧阻抗的森海塞尔HD600。
由于拓品G5在使用功能性上的丰富,虽然蓝牙真的很方便,但是要表现机器完整的听感特性,笔者的听感还是选择了type c连接PC使用。
Fw1500 单端 增益建议:中/低。
FW1500为JVC在2019年推出的木振膜耳塞,国内同款耳塞型号为FW1800,只是外观略有差别。JVC以其敢于尝试各种振膜材料被国内烧友们戏称为“地外科技”,也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个耳机品牌,前后入过FXZ200,FW750,FW001等型号。FW1500在声音风格上与前代FW001不同,反倒是有些FW1200的影子,木振膜独特的听感也让耳塞的低频有着独特的氛围感。FW1500的阻抗为16欧灵敏度103DB,对播放器的推力不是很高。
拓品G5与fw1500搭配,完全听不到底噪。低增益下,低频量感与质感都不错。中频表现比较直白突出,较亮偏薄,表现年轻女声效果好于厚重男声。高频的亮度不错,延展度相对保守,不过不会有过于刺激的感觉。声场较为规整。欣赏流行音乐表现还可以。中增益下,低频量感增加,感觉有些过,但是整体的线条感更加明显,欣赏小编制与部分古典音乐时效果更好些。这个搭配,在欣赏一些女声独唱、小编制音乐和部分古典乐时表现尚可接受,不过相对来说少了些韵味。对于fw1500,G5的驱动力可以说是十分充足的,中增益下甚至略有些过推,低频偶尔还是会轰隆隆地混成一片。
RE2000银 4.4平衡 增益建议中/高
RE2000是HIFIMAN于2017年推出的动圈耳塞系列。分为金色与银色两个版本。其中的RE2000金色版本号称当年最强动圈耳塞,素质很强,争议也很大。因为其风格与以往HIFIMAN偏重音乐味的风格不同,RE2000更注重硬素质,以其解析力强,分离度高,声场宽广著名。这种风格更适合大编制大场面的音乐。RE2000银为RE2000金的下位版本,声音润泽度等较之金色版本略差。RE2000声音不错,却不是很好推,所以搭配的前端最好是素质、推力、控制力强的前端。
拓品G5和RE2000银是个非常不错的搭配。因为G5有着中正的声底,中性的音色在与RE2000银搭配时是一种轻微加成,且G5较强的推力,可以完全撑开RE2000的声场,细节与分离度也十分优秀。中增益下欣赏大部分音乐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听感最为舒适。高增益下,RE2000银仍然没有过推的感觉,空间感有明显提升,不过人声会不太耐听,在欣赏一些古典乐和大场面音乐时表现可圈可点。
GR07 37周年 GR09陶瓷版 单端 增益建议:中
威索尼可VSONIC曾经是一个不错的国产品牌, 曾以GR07 classic这个型号在国产中端耳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以其不错的音质、糟糕的品控和奇特的营销方式成为烧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虽然已过期多年,笔者还是对其柔美的听感与退烧风格的调音念念不忘。GR07 37周年版虽然与GR07 classic在声音上一脉相承,不过一些细节有所改变,且由于品控问题前后期声音也略有差距,笔者这条是朋友赠送的一条初版。GR09则是GR07系列的上位型号,使用了新款碳纳米管振膜,较之07系列提升较为明显。为何要选这两条耳塞,是因为笔者在搭配了手头大部分耳塞后,认为这两条耳塞在与G5搭配时,效果是最令笔者满意的,可以倚坐在电脑前聆听一下午都不想摘下来。两条耳塞有着高频的柔和与中频的宽松听感的特色。中增益,在G5的加持下,会更容易感受到两条耳塞高频的柔美,中频的动态优势,以及中低频部分的松弛的风格。整体声音均衡耐听,听感十分舒适。纯音乐、小编制很不错,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这套搭配在欣赏流行音乐齿音比较明显。
ANANDA、X2HR 单端 增益建议:中/高
这两款头戴耳机都以其在头戴式大耳机中较为易推著名。ANANDA应该是HIFIMAN家平板耳机里最为易推的了,自家更是推出了BT版,以蓝牙模块即可驱动,在当年号称音质最好的蓝牙头戴耳机。声音上ANANDA的现代声争议也比较大,因为对于头戴式大耳机老烧还是喜欢古典声更多一些。X2HR为飞利浦头戴耳机,对于在没有台机情况下的入门烧友表现十分友好,不过声音表现也过于直白缺乏特色。在面对这两款易推耳机时,G5在驱动力上的优势明显,在中增益时即可毫无压力的驱动它们。并且在G5的驱动下,两款耳机在声音框架上呈现出一些小台机下的特点,声场开阔从容,大气自然,没有小尾巴或者低端播放器上差一口气的局促感。ANANDA与G5搭配笔者建议选择高增益,因为平板耳机的特性就是大力出奇迹型,即使易推的ANANDA也吃这一套,高增益下ANANDA声音刚猛有力,收放自如,气势十足,一扫直推下声音绵软无力的状态。G5中性的风格与ANANDA较直白的现代声很搭,整体声音干净且均衡。X2HR中增益即可,G5对于X2HR直推下一般的高频表现有所提升,低频的质感也更加优秀,但是人声上改善不明显,高增益下声音则有些刺激不耐听。
DT880(250)欧 HD600 单端增益建议:高
首先笔者要感叹一下拓品产品的测试参数的齐全,HIFI产品很少有厂家会有这么全面的测试数据,这点在烧友选择产品时是十分有益的。关于G5,拓品明确标注了其在各阻抗下的输出功率,在看到300欧下可达175mwX2的输出功率时,笔者便想到了入门三剑客里的这两位高阻抗选手DT880和HD600。半开放式的拜亚动力DT880作为拜亚最为经典的耳机型号之一,以其高还原的风格与直白耐听调音,受到了发烧友的喜爱。HD600则是以其独特的“堂音”特色,在这个价位最适合欣赏古典音乐,且替代品不多。两款经典的头戴耳机以其独有的特色以及不俗的素质,常年作为头戴式大耳机入门被广大烧友推荐,并且与另一款极具特色的AKG K701并成为“三剑客”。由于过于经典吗,关于耳机的声音就不再赘述,笔者直接说结论。DT880(250欧)在高增益下,G5所驱动出来的整体声音框架在笔者接触过的同价位的便携设备里无出其右,且音色也很搭,声音干净自然。不过相较大型台机下,声音还是有些的宽松度不足和大动态疲软的问题。HD600在G5的高增益下表现笔者认为一般。先说优点,耳机的解析与分离度都搞的不错。但是缺点也较明显,首先是风格不太搭配,HD600调音特色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其次是虽然G5的声压值足够,可是功率在面对300欧的HD600时还是略有不足的。G5下的HD600在欣赏轻音乐、流行音乐时表现尚可,不过在HD600擅长的交响乐古典乐领域,G5下的HD600还是不足以与台机同日而语的。
声音总结:拓品G5在同价位具有较高的素质,以其推力大,解析出色,声音干净扎实,背景黑为主要特色。在音色上表现为中性略暖,均衡耐听。在搭配上,耳塞方面,G5以其高推力的特点,在中增益下即可驾驭大部分耳塞。不过对于风格十分明显的耳塞,在风格上的搭配问题笔者认为还是需要试听。大耳机方面,G5可以完美驾驭易推的低阻抗大耳机,对于高阻大耳机声压级基本可达到,一部分也可以听。不过G5也可以看做一个分水岭,它搞不动的高阻大耳机还是妥妥的上台吧。
三、下一站台机
最后,笔者有话想说。虽然,不同于传统HIFI播放器,拓品G5和小尾巴一样需要搭配手机和电脑使用。但在2000价位段的传统播放器市场已经基本被小尾巴类产品抢占的今天,作为一款可以全场景使用的便携式蓝牙解码耳放拓品G5,笔者认为其对于HIFI发烧友,较之小尾巴意义更大一些。因为其对于传统的捆绑党与手头有着高阻抗耳塞与大耳机且正在寻求一款可便携设备的烧友,拓品G5是一部从随身入门到过渡台机这段旅程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