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4-4-1 16: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
弗利柴与 RIAS-Symphonie-Orchestera1954版最让我满意,乐队与人声都是高水准,相互的默契程度很高,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整剧听下来,无论是乐队还是人声,感觉不到有“抢”或一丝免强挣扎之态,却生动自如,音乐与剧情发展如流水涓涓、微风习习,此其一。
其二,这一连串响亮的名字,又都在演艺生涯巅峰期,特别是恩斯特·贺夫里加(塔米诺)和玛丽亚·斯塔德(帕米娜),这俩位歌唱家的参演提升了整剧艺术成色,贺夫里加参与演出的歌剧与宗教弥撒并不多,他的擅长在德国艺术歌曲,但这版塔米诺特别令人满意,在歌剧人物上,很难说谁能达到完美境界,只能说“这一个”塔米诺的艺术含量很高,再挑剔的眼光也会赞赏他的唱与念——没有夸张、没有浮华,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那么自然而又纯情俊朗,听听“多美的画像”,表现出美妙的歌喉和出众的歌唱技巧,这才是纯正抒情男高的天生歌喉,毫不需要在用嗓共鸣上再刻意的增益或衰减,人声这方面,最忌讳的就是“免强”,嗓音运用若到了极限,很容易顾此而失彼。
贺夫里加、文德里希、盖达等,都属于抒情男高音,他们在嗓音质地、演唱特点、共鸣发声、甚至发声的音量上与戏剧男高音都有明显区别,同样,欣赏也宜从两者不同的风格注意臻别,才能听出味道,而不宜囫囵吞枣,统而概之。
此外就是令人期待的玛丽亚·斯塔德,她总是那么纯、那么正,那么女性化,无暇的声线与高超的演唱技巧让人陶醉,第七曲二重唱“爱情中的男人有一颗温柔心”略有一丝随意,控制不那么精美,但随后的发挥越来越好,很好地把握着帕米娜身上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几段独唱与重唱无一不佳,第17曲(CD2第9曲)“啊、我知道了”有融化心灵的魅力。
丽塔· 施特莱希不愧是夜后最佳饰演者之一,你能听出她强大的实力与自信,胸有成竹,唱起来从容不迫,第一段“我的命运充满痛苦”和第二段“心中怒火”甚佳,比她1953年在罗马现场强太多了,她能够在艰难的段落中自如表达,而抒情性与花腔段落的过度了无痕迹。菲舍· 迪斯考别说了,帕帕基诺最佳的演唱者,《魔笛》迷们对他无不赞赏有加,不仅唱念好,关键是对人物性格准确的把握,他的念白精致、诙谐,充满德语的韵味。另一给我较深印象的是祭司辨者的扮演者:芬兰男低音歌唱家基姆· 博尔格,表演浑厚深沉,第9音轨中与塔米诺的二重唱显出强大的实力,在强大的贺夫里加面前也不逊色,此外,玛丽安妮· 谢赫的三侍女、拜罗伊特音乐节首席男低音约瑟夫· 格雷恩德尔的萨拉斯特罗的表演亦可圈可点,而里萨· 奥托演活了那个俏丽的帕帕基娜(包括老妇人),她几乎是帕帕基娜的不二人选,我尤欣赏剧中的重唱部分,精彩!听听第6音轨谢赫等三侍女与贺夫里加、菲舍· 迪斯考的五重唱,轻松自如、很有戏剧的味道,再听听第28轨帕帕基诺与帕帕基娜的对唱,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一版非常艺术而戏剧性拿捏又很精确松弛的《魔笛》,它的念白与演唱都充溢着歌剧的魅力。
份量不足在于萨拉斯特罗和莫诺斯塔托两角色,格雷恩德尔并未表现出我所预期的精彩。
剧中主要人物表:
萨拉斯特罗——约瑟夫· 格雷恩德尔(德国男低音)
夜后——丽塔· 施特莱希(德国花腔女高音)
帕米娜——玛丽亚· 斯塔德(瑞士女高音)
塔米诺——恩斯特· 贺夫里加(瑞士抒情男高音)
帕帕基诺——菲舍尔-迪斯考(德国男中音)
帕帕基娜——里萨· 奥托(德国女高音)
三侍女之一——玛丽安妮· 谢赫(德国女高音)
祭司辨者——基姆· 博尔格(芬兰男低音)
CD 1:
1. 序曲
2. Act 1- No 1- 塔米诺被蟒蛇追赶高喊“救命啊!”昏倒,三侍女出现杀死蟒蛇,惊叹塔米诺王子漂亮,三重唱后离开告之夜后。
3. No 2- 帕帕基诺咏叹调“我是快乐捕鸟人”,帕帕基诺与塔米诺对话,谎称是他杀死蟒蛇,三侍女上场,指责其说谎,并用锁锁住他的嘴,拿出帕米娜画像给塔米诺看,告之现被萨拉斯特罗关押。
4. No 3- 塔米诺咏叹调“多美的画像”,三侍女与其对话,塔米诺表示欲救帕米娜。
5. No 4- 夜后上场唱咏叹调“我的命运充满痛苦”,
6. No 5- 帕帕基诺以“hm、hm“声要塔米诺打开嘴上的锁,三侍女上场唱三重唱,交给塔米诺魔笛,并高诉帕帕基诺夜后令他与塔米诺一起营救帕米娜。
7. No 6- 莫诺斯塔托与帕米娜,帕帕基诺上场,三重唱,帕帕基诺告诉帕米娜,王子塔米诺欲救她。
8. No 7- 帕帕基诺与塔米娜二重唱“爱情中男人,有一颗温柔心”。
9. N0 8- 第一幕终曲a:三童子引塔米诺上场接受考验,告诉他要镇定忍耐,三重唱,辨者上场,俩人对唱,辨者告诉塔米诺真相。
10. 第一幕终曲b:长笛咏叹调。
11. 第一幕终曲c:帕米娜被长笛吸引,与帕帕基诺上场,二重唱赞美银铃,萨拉斯特罗上场。
12. 第一幕终曲d:合唱“万岁!萨拉斯特罗”,帕米娜与萨拉斯特罗对唱,塔米诺上场,与帕米娜前往接受考验的圣殿。
CD 2:
1. Act 2- No 9- 祭司进行曲,萨拉斯特罗与众祭司质询,塔米诺上场,
2. No 10- 萨拉斯特罗咏叹调“伊里斯与俄赛里斯神”,众祭斯随唱。神殿小院,雷声,塔米诺、帕帕基诺接受修行质询。
3. No 11- 辨者与祭司二重唱“小心女人的诱惑”。
4. No 12- 三侍女与塔米诺、帕帕基诺五重唱“为什么到这可怕的地方”
5. No 13- 莫诺斯塔托的咏叹调“恋爱时、任何人都情不自禁”,夜后上场。
6. No 14- 夜后的咏叹调“心中燃烧怒火”,萨拉斯特罗上场
7. No 15- 萨拉斯特罗咏叹调“在神圣大殿”,塔米诺与帕帕基诺被带进大殿,老妇人上场。
8. No 16- 三童子上场三重唱,塔米诺与帕米娜见面
9. No 17- 帕米娜咏叹调“啊!我知道了”
10. No 18- 祭司合唱“感谢伊里斯与俄赛里斯神”!萨拉斯特罗赞扬塔米诺的坚定。
11. No 19- 塔米诺、帕米娜与萨拉斯特罗三重唱“不能再相见吗?”帕帕基诺与辨者对话
12. No 20- 帕帕基诺咏叹调“如果有个爱人多好!”老妇人上场与帕帕基诺对话。
13. No 21- 终曲a:三童子上场重唱,帕米娜上场四重唱“爱的颂歌”
14. 终曲b:二武士带塔米诺接受最后考验,帕米娜上场
15. 终曲c:帕米娜与塔米诺二重唱,互诉衷肠,帕米娜展示魔笛,两人决心凭借爱与魔笛的力量赴汤蹈火。
16. 终曲d:帕帕基诺寻找帕帕基娜唱“帕帕基娜你在哪?”三童子上场提醒他使用银铃,帕帕基娜出现,俩人唱爱的二重唱。
17. 终曲e:夜后、三侍女和莫诺斯塔托上场,对唱,雷声将他们赶入黑夜中。
18. 萨拉斯特罗宣布黑夜过去,合唱,终场。
https://pan.baidu.com/s/167Svi1YMaxXarKM9hgdAwA?pwd=q4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