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eadfonics测评】iFi悦尔法GO link Max:小体积,但性能毫不逊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4 15: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贵州贵阳
关键词:小尾巴、音乐随身听、解码耳放一体机
作者:Meldrick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5日
原文链接:
https://headfonics.com/ifi-audio-go-link-max-review/
部分内容有删减及更正







今天这篇来自Meldrick的专题报道,是对iFi悦尔法GO link Max的评测,这是一款小巧而经济实惠的DSD256 DAC,具备241mW输出功率,是一款平衡“小尾巴”。其售价为79美元(598元人民币)。

概述

iFi悦尔法GO link Max“小尾巴”DAC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巧型产品,与竞品相比,它具有相同甚至更强的影响力。其售价为79美元,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耳塞和耳机的玩家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不过,它的调音特色可能会限制其搭配的多样性。

  • 音质 7.8
  • 设计 8
  • 功能 7.8
  • 搭配 7.8
  • 烧友评分 7.9


优势
  • 输出功率强劲
  • 外形非常小巧紧凑
  • 使用简单


不足
  • 搭配头戴式耳机时,低频偏少

评分 7.9


不需要过多介绍iFi悦尔法品牌,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推出领先的便携式及台式功放,以及ZEN DAC及ZEN CAN等前端设备。
现在,他们又为经济实惠的GO系列便携式“小尾巴”阵营增添了一款新产品:GO link Max,其售价为79美元。
iFi悦尔法将4.4mm平衡输出和双ESS DAC芯片整合到如此小巧的产品外观中,并将这款最新发布的产品称作是“终极便携解决方案”。
想知道GO link Max是不负众望,还是与LETSHUOER DT03或FiiO BTR13进行对比后相形见绌,请阅读下文,以下是我的完整看法和印象。




功能

iFi悦尔法GO link Max是一款采用平衡设计的微型“小尾巴”DAC,内置一对Sabre ESS9219 DAC芯片。这种DAC配置令设备能够原生解码PCM 384kHz和DSD256音频文件。
GO link Max采用了动态范围增强(DRE)技术和iFi悦尔法的其他内部增强技术,进一步优化了DAC芯片的功能。
这使GO link Max“小尾巴”的动态范围增加了6dB,突出了混音中最响亮以及最轻微声音之间的可闻差异。
最后,GO link Max拥有惊人的241mW平衡输出功率。考虑到它的体积并不比那些最小的USB硬盘大多少,能在如此小巧的外形中“容纳”如此高的功率,意味着几乎所有的耳塞和各种类型的耳机都能与之搭配使用。



设计

与其他平衡“小尾巴”(比如Tempotec Sonata BHD Pro和LETSHUOER DT03)相比,iFi悦尔法GO link Max的体积之小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小尾巴”的尺寸为150mm×15mm×10mm,我可以将它轻松放进大多数耳塞附带的收纳盒中,同样,它也不会因为插入笔记本电脑后占用过多桌面空间而带来任何问题。
GO link Max采用“双区”设计,主体通过连接线与唯一的USB-C输入部分相连。
线材由双绞线编织而成,具有很好的防缠绕能力。即使在存放过程中打结或弯折,线材也能轻易恢复到笔直状态。
“小尾巴”主体和USB-C输入部分的外壳均由轻质金属合金(编者注:镁铝合金)制成,表面采用墨绿色哑光处理。这样的外观时尚精致,日常携带也不会显得突兀。



输入/输出

iFi悦尔法GO link Max的输入和输出(I/O)非常简单,令人耳目一新。这款产品上没有按钮或旋钮,设置简单,也无需使用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软件(编者注:如需搭配Windows PC使用,需要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搭配手机及macOS设备为即插即用)。
不过,这种极简设计,意味着产品没有设计板载的音量或增益控制。音量调节必须直接在音源设备上进行,比如: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在“小尾巴”的顶部,USB-C接口是唯一的输入端口。输出方面,这款产品提供一个3.5mm S-平衡以及一个4.4mm平衡耳机端口,可满足各类耳机以及耳塞的搭配需要。
正面的LED指示灯能够提供清晰的播放反馈;根据采样率的不同,PCM文件显示为黄色和绿色,DSD文件显示为青色和蓝色。
灯光的亮度不高,即使在室内深夜聆听时也不会分散注意力,但又已经够亮,可以在设备使用时显示不同的音频格式。
虽然GO link Max的可选连接端口并不多,但非常适合那些所持设备与可用输入、输出端口相匹配的玩家。它能让您快速、轻松地开始播放、欣赏音乐。



包装及配件

GO link Max被装在一个简洁的白色盒子里,其中包括:
  • “小尾巴”本身
  • USB-C转USB-A端口适配器
  • USB-C转Lightning端口适配器
尽管GO link Max设计很简单,但它提供了与大多数音源兼容的所有基本功能。我尤其喜欢它随附的USB-C转Lightning闪电口适配器,这让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将GO link Max与iPhone 14连接。
此外,USB-C转USB-A转接适配器也是贴心的补充,可确保产品能够开箱即用,与老款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主板无缝兼容。

听感印象


所有测试和对比均通过以下4副耳塞完成:Moondrop Blessing 3、Yanyin Canon II、7Hz Aurora和LETSHUOER S08。以及Sennheiser HD580 Precision全尺寸耳机。


低频

GO link Max的调音特征偏向于中高频区域,低音响应较弱,少了一些质感和冲击力。
踢鼓和其他乐器在低频部分表现出更多的,是 “砰砰”声,而不是我在使用其他产品时感受到的那种深沉、有冲击力的打击声。即使是在原声录音曲目中,GO link Max的极低频部分也会让人感觉缺少一点临场感和深度。
在现代嘻哈等重低音曲目中,GO link Max能够表现出相当丰富的低频质感。然而,它却无法提供令人听感真正满意的动态表现效果。
比较遗憾的是,中低频的表现同样没那么尽善尽美。低音吉他的弹奏缺少一些重量感,听起来稍显单薄,类似于低沉的木吉他,而不是饱满的低频。这种厚重感的缺失会削弱聆听者对丰满、宽广听感的期待。
这些不足在聆听较为清淡的原声录音时并不太明显,但在欣赏现代流行音乐,或依赖中低频的曲目类型(如放克和迪斯科)时就会变得比较明显。

中频

GO link Max在处理弦乐器方面表现出色,这也是这款产品的突出特点之一。每一次吉他弹奏都能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和悦耳的和声,呈现出纯净、精准的效果,既增强了曲目的效果,又不会掩盖其他中频元素。
尤其是弦乐器和键盘乐器,其演奏充满活力,在精心编排、以乐器为主的曲目中大放异彩。
设备的低频响应具备出色的解析度,能有效防止低频窜入中频,从而保持声音的纯净和平衡。
与中频范围内的乐器声相比,人声在GO link Max中占有比较靠前的位置。
声乐表演绝不是沉闷或黯然失色的,然而,它们与键盘乐器和弦乐器的量感及动态表现不尽相同,在复杂的原声混和录音中,声乐表演的部分“重心”可能会从演唱者身上移开。



高频

GO link Max的高频响应生动而清晰,踩镲、铙钹和排钟声听起来清脆而独特。这种高频解析度为曲目增添了明亮感及开阔感,同时赋予音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能量感。
在流行音乐曲目中,闪耀透亮的高频增强了参与感,创造出动感而充满活力的听觉体验。女高音呈现出细腻的光泽,流畅,音色悦耳。
小军鼓等频段较高的敲击声,则呈现得更加靠前和细腻。
GO link Max偶尔会出现一点“嘶嘶”声,尤其是在搭配中性的入耳式耳塞时。不过,我在使用这款产品进行测评的整个过程中,从未感到任何因长时间使用而带来的疲劳。

声场与动态


作为一款“小尾巴”,GO link Max的声场表现相当不错,它在声场中,尤其是在较为简洁的原声音乐里定位弦乐器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在编曲更复杂的流行音乐曲目上,GO link Max会努力将频率相近的、不同的高音合成器进行分层,偶尔会出现混和、杂乱的情况。
GO link Max的动态表现也很不错,尽管它的极低频响应表现不够完美。我从没注意到混音听起来过于压缩的情况。相反,声场中的每件乐器听起来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声音清晰明了。



搭配

输出功率

通过4.4mm平衡输出端口,iFi悦尔法GO link Max通过4.4mm平衡输出端口可输出高达241mW(32Ω)的功率,通过3.5mm输出端口可输出高达100mW(32Ω)的功率。
即使是非平衡输出,GO link Max 也有足够的功率来驱动Yanyin Canon II和LETSHUOER S08,而且还有相当大的“余力”。
搭配MacBook Air使用时,GO link Max可通过其非平衡耳机插孔将Canon II驱动至可聆听的响度,而音量仅仅开到了33%。
使用4.4mm输出端口,GO link Max甚至能驱动我的Sennheiser HD580 Precision耳机。
当输出音量为50%时,它能将这副耳机驱动至可以聆听的音量,但中高频的细节听起来会带有金属质感且略显尖锐,使耳机的调音听起来更容易让人疲劳。

适配性

我发现,GO link Max与采用温暖或具备V型调音特征的耳机搭配效果最佳,因为耳机的低频响应会增强,从而弥补了GO link Max低频方面的不足。
在我搭配过的所有入耳式耳塞中,我发现GO link Max与S08和Canon II的搭配效果最好。
GO link Max与Canon II的搭配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发现低频响应不足的问题,而且在采用V型调音的Canon II上,很容易就能感受到GO link Max卓越的弦乐和声表现。
这使得耳塞既能保持其有趣的调音特征,又能提高其技术方面的解析表现。可以说,这将是我理想中的Yanyin Canon II搭配组合。
S08的温暖音质能够平衡GO link Max的中低频表现,同时保持干净的中频,在重现女声方面表现出色。
Moondrop Blessing 3的调音中性,本来低频量感就比较保守,再叠加GO link Max量感不算很强的低频表现,会让人感觉曲目表现较为空旷和平淡。

选择对比

FiiO BTR13

技术

FiiO BTR13采用双Cirrus Logic CS43131 DAC 芯片,最高可解码PCM 16bit/96kHz音乐文件,而GO link Max采用双ESS Sabre ESS9219 DAC芯片,最高可解码384kHz及DSD256音乐文件。
BTR13上有一个用于供电和数据传输的USB-C母口,玩家可自行决定选用哪种线材,而GO link Max则自带一条USB-C线材(编者注:不可拆卸),可通过附带的配件将其改装成Lightning或USB-A线材。
这两款“小尾巴”都有带有3.5mm和4.4mm耳机输出端口,但与GO link Max不同的是,BTR13 还支持无线连接,因此总体而言功能更全面。
FiiO BTR13的4.4mm端口输出功率可达240mW,3.5mm单端输出口功率可达120mW,而GO link Max的4.4mm平衡端输出功率可达241mW(32Ω),3.5mm S-平衡端口输出功率可达100mW(32Ω)。



设计

两款“小尾巴”采用了不同的外形设计,GO link Max在尺寸的各个方面都小得多。尽管GO link Max重量更轻、体积更小,但它的金属结构却给人一种更致密的感觉,从而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两款“小尾巴”都具备出色的便携性,搭配手机使用单手持握时也很方便。通过USB-C连接线与手机相连时,即便在移动使用场景下,两款设备均能保持稳固连接,确保音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不过,GO link Max的尺寸相对更小,其感觉就像 入耳式耳塞耳机线的延伸部分,进一步增强了其便携性和易用性。

性能表现

iFi悦尔法GO link Max和FiiO BTR13在捕捉弦乐器的细节及泛音方面具有相似的优势,但每款设备在各自领域均有独到之处。
BTR13倾向于更明显的极低频表现,提供了量感更大、更有质感的低频,可以增强低频较重曲目的层次纵深。
两款设备的人声表现都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过GO link Max的人声表现更加流畅自然,有些玩家可能会觉得这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
相较之下,BTR13的声场更宽广动态表现更出色,演绎复杂编曲时,能够呈现出更具空间感与沉浸感的听感体验。
其高频表现也更加内敛,对喜欢“轻松感”高频的玩家很有吸引力。GO link Max的高频响应更具活力,为声音增添了空气感及光泽感。

LETSHUOER DT03

技术

DT03和GO link Max同样使用了双Sabre ESS9219 DAC芯片。两款“小尾巴”均可解码高达384kHz的PCM及DSD256音乐文件。
DT03的唯一输入端口是USB-C母口,玩家可以将自己所持有的USB-C线材连接至设备,而GO link Max则自带了USB-C连接线材。
两款“小尾巴”的输出端口是一样的,包括3.5mm非平衡(编者注:其中GO link Max为S-平衡)和4.4mm平衡输出。
DT03通过平衡输出可提供高达195mW@32Ω 的功率,通过单端输出可提供78mW@32Ω的功率。
更小巧但更强大的GO link Max可以通过其平衡输出端口提供高达241mW的功率输出(32Ω负载),通过3.5mm S-平衡输出端口可提供高达100mW的功率输出(32Ω负载)。



设计

GO link Max的体积明显小于DT03,让人感觉它完全属于不同类型的产品。DT03的机身较大,经过专业的曲线和倒角加工,易于握持。
更小巧的GO link Max同样拥有质感高级的外观处理,不过,较小的尺寸不仅使其更加便携,而且在外出聆听有线耳塞时也更不易妨碍操作。

性能表现


声音更温暖的DT03在营造更宽广的声场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播放那些“以深沉而柔和的合成器音效贯穿整个混音”的曲目时,表现尤为突出。
在低频表现方面,两款设备的表现不相上下,都能提供扎实的低频深度,同时不会盖过其他频段的声音。
GO link Max对中频乐器,尤其是弦乐器的呈现更为突出。这使得它们的声音更具吸引力,同时更容易被定位和识别。
DT03的中频较暖,动态范围稍差,但在低频和男声方面表现出色,具有更好的权威感。
与GO link Max相比,DT03的高频表现较为平和,但细节和解析度依然可圈可点。
这两款产品同样强调人声表现,不过GO link Max的人声表现往往更流畅、更自然。

Tempotec Sonata BHD Pro

技术

采用双CS43131 DAC配置的Tempotec Sonata BHD Pro,和采用双ES9219 DAC芯片的iFi悦尔法GO link Max解码能力相当。
这两款产品都支持高达32bit/384kHz的PCM及 DSD256音乐播放,不过BHD Pro支持高达8倍的MQA展开,迎合了重视Tidal流媒体格式的发烧友们的需求,因此比GO link Max略胜一筹(编者注:有资料表明,2024年7月24日起,Tidal将不再提供MQA格式的音频流媒体服务。)。
虽然这两款“小尾巴”都有USB-C输入端口,但 BHD Pro具备可拆卸线材的USB-C母座,允许玩家更换线材,以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相较于GO link Max ,它随附一条USB-C至 Lightning连接线和一条USB-C至USB-C连接线,为iOS设备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开箱即用”兼容性。
在功率输出方面,BHD Pro的能力要高得多,输出功率最高可达280mW@32Ω(平衡)及 125mW@32Ω (单端),GO link Max则为241mW@32Ω(平衡)及75mW@32Ω(S-平衡)。
这使得BHD Pro在驱动输出功率要求更高的耳机时更具优势。



设计

BHD Pro和GO link Max都采用金属外壳,但GO link Max选择了固定连接线设计,而BHD Pro则采用了可拆卸连接线设计。
BHD Pro配备了透明PCB 窗口,具有独特的美学设计,而GO link Max则采用了简约、时尚的墨绿色外观设计。
GO link Max由于设计更短小紧凑,便携性略胜一筹,非常适合日常携带使用。

性能表现

与GO link Max相比,BHD Pro的低频更加饱满,尤其突出踢鼓和重低音的质感表现。
不过,GO link Max 的低音表现更加紧致和干净,因此更适合那些需要精准度而非纯粹冲击力的曲目。
在中频表现方面,BHD Pro 在人声呈现上尤为出色,音色更加饱满自然,非常适合欣赏以人声为主的音乐类型。
GO link Max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人声清晰且具有突出的临场感,不过它的调音略微偏向纤细。
高频部分是GO link Max的亮点,其的高频清脆而富于活力,能够清晰地还原踩镲和铙钹的明亮细节。
相比之下,BHD Pro的高频响应更为宽松,可能会吸引那些喜欢更平滑、更耐听调音特色的玩家。



我的结论

iFi悦尔法GO link Max是一款非常小巧、紧凑的“小尾巴”,其输出功率出人意料地高,能够驱动各种入耳式耳塞,以及部分头戴式耳机。
不过,我发现它的调音最适合搭配偏温暖或注重低频的入耳式耳塞,因为这类耳塞能很好地“配合”这款小尾巴对于中、高频的强调,同时弥补其低频略显单薄的不足。
iFi悦尔法GO link Max“小尾巴”解码耳放是少数罕见案例之一,它的体积更小,但性能却丝毫不逊色,甚至能超越竞争对手。
79美元(598元人民币)的售价,使其成为入门入耳式耳塞和头戴式耳机用户的不错“起点”,不过其调音风格可能会限制搭配的多样性。


GO link Max技术规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3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