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个立体声重播系统,当一件乐器(或一组乐器)或者一个演唱家(或一组歌唱家)在某个位置发声后,人在重播系统里通过对声音的质感和密度的体验感受到它(们)在声舞台上的清晰定位和形体的过程。
结像的概念包括了定位(方位,距离)和形体两方面。 空的定位概念,只是一个有方位,有距离的空间点; 加上乐器的形体,才构成了一个"结像"的完整概念,即来自这个空间点的有形体的声音。
对于一个立体声重播系统,当一件乐器(或一组乐器)或者一个演唱家(或一组歌唱家)在某个位置发声后,人在重播系统里通过对声音的质感和密度的体验感受到它(们)在声舞台上的清晰定位和形体的过程。
结像的概念包括了定位(方位,距离)和形体两方面. 空的定位概念,只是一个有方位,有距离的空间点; 加上乐器的形体,才构成了一个"结像"的完整概念,即来自这个空间点的有形体的声音.
结像力与形体感编辑
按照台湾著名音乐评论家刘汉盛先生的理论,结像力就是音箱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结像力好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音像的立体感。实际上,结像力与指向性有着较深的联系,如果扬声器没有优秀的指向性指标,结像力不会很强。类似于你在听一个柔美的女声,当你闭上眼,仿佛看到歌手就在你的面前歌唱,而且可以看到她的口在一张一合。
当我们听现场的时候,当一件乐器或一个人在舞台上演奏(演唱),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位置:不仅是横向的位置,还有纵向的位置(即离听者的大致距离)。除了位置(定位)这个概念外,还有一个概念是形体感。如果乐器离得较远,远到一定程度,形体感是消失的,只有一个发声点的概念,似乎声音是从某个点发出的。但如果是近距离地听乐器,那乐器的形体感应该是很鲜明的。比方听一把大提琴演奏,我们知道大提琴的发声除了琴弦在弓子的拉扯下振动外,还有琴箱共鸣的因素。这个琴箱的大小,如果凑得较近,是可以清晰感知的。这就是大提琴的所谓"形体(Body)"。钢琴的形体感也是很鲜明的,它琴箱内部从最左侧的低音琴键到最右侧的高音琴键,加上钢琴的琴箱,就构成了Body。
重播时同样要在声舞台上重建出乐器的形体。如果一把近距离录音的大提琴没有足够的琴箱共鸣形成Body,声音听起来是发自一个点的,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无法实现逼真的重播。如果声音是发虚、发毛或散开的,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凝聚的发声点及形体,那也肯定是有问题的。
结像力大小编辑
在HI-FI重播时,“结像"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做到稳定的、清晰的结像。不能飘忽,不能发散,不能模糊。这"三个不能"是基本要求,最低纲领。
良好的结像应该是很结实的、高密度的,而不是虚的、散的、"隔"的。
虚的、散的,很容易理解。"隔"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说好象乐器或人声和你之间隔了一层东西,不那么直接。通俗地说这也就是透明度的表现,高透明度的器材重播出的结像是不隔的,直接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如果听上去声音发虚,模糊,那就是所谓的"隔"。
结实稳定而清晰的结像,能使听者仿佛"看到"演奏家(演唱家)。而发虚、发毛、发散、"隔"的结像,就不能如此。虽然也能看到演奏家(演唱家),但似乎就看不那么清楚。有点像摄影里的一张对焦精确的照片和一张对焦不清的照片之间的区别。
区别编辑
结像就是一个乐器的形体是否接近于真实,换句话说,器材是否能帮你模拟出一个真实的乐器。
声场就是器材能不能帮你营造出一个空间,比如一个录音棚或者一个音乐厅。
定位就是模拟出乐器本身和空间后,是否还能帮你确定出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