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最近听的冷门货,买4.4平衡送3.5单端的AR-M200便携播放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7 13: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poluozero 于 2018-2-27 13:07 编辑

年前跟MaxDigital的小麦聊天,TA说新近代理了一个品牌,问我有没有兴趣听一下,于是就美滋滋地答应了。

Acoustic Research这个品牌其实算不上太冷门,只是一直没有进入国内市场而已。小麦给我的是他们家的小弟弟——AR-M200,跟两个大哥AR-M2和M20相比最大区别是没有采用安卓系统。



AR-M200到手第一感觉外形就很特别,看似方正的外形,却在正反面的左侧都切削了一个角,从而形成比较独特的六边形截面。机器正面分布着6个功能按键,以及2.4英寸的单色LED屏幕……这个配置不禁让我联想到Hifiman的Supermini。

事实上它俩的定位还真有点像,很纯粹的播放器,不支持外接DAC功能,但带有平衡输出……而且价格跟其他国砖相比也不便宜,AR-M200定价399美刀,已经比得上中端国砖的水平了。



AR-M200的做工我认为还是不错的,采用黑色铝合金外壳,并且有非常细腻的磨砂质感,份量和手感都挺符合我的喜好。屏幕的玻璃面板采用无边框贴合的设计,并且边缘带有一定的2.5D曲面。


屏幕下方的6颗按键是按照非智能播放器的标准来布置,分成左中右三组,分别对应各自的操作逻辑。其中最左边是Home键/返回键、播放/确认键,而中间则是拨动菜单用的上下导航键,至于最右侧是音量控制键。这样的键位布置非常直观,加上系统菜单架构也同样很简单,基本上一秒就能上手。




背面如果不看铭牌的话,会有种大法信仰的错觉。事实上AR-M200背面的饰皮手感也确实很好,完全比得上ZX300A的水平。



侧边设计非常简洁,顶部跟左侧都没有任何按键和开口,而右侧是电源按键跟TF卡槽。其中电源按键兼具了屏幕点亮/待机的功能,在关闭屏幕的情况下,正面的按键并不会锁定,虽然方便操作,但也增加放口袋时误触的可能。至于TF卡槽没有防尘保护盖,而且弹出的力度不小,一不小心就会把卡弹出老远,所以是槽点之一。



你没有看错,AR居然在入门级别的机器上配置了4.4平衡输出端口,这是跟ZX300A刚正面的节奏啊!

除此之外,3.5单端输出以及Type-C USB充电/数据口也算是主流配置了。



AR-M200的功能非常纯粹,基本就是让你老老实实地听音乐,不用去想别的东西,甚至连增益调节都木有。不过比较神奇的是它居然支持aptX-HD标准的蓝牙无线传输协议,可惜我对蓝牙无爱,不然就可以体验一下这种比较LDAC的无线音频了。

AR-M200支持时下大多数主流的音频格式,包括官网没有提及的APE格式,虽然不像国砖那么勇猛地支持DSD256,不过AR-M200还是可以完美支持192kHz/24bit的PCM音频和DSD128格式的无损音频文件。但比较遗憾的是系统并不支持CUE分轨文件,而且也不支持嵌套在音频文件中的封面图片……反正我到现在都没试出来它到底能怎样显示封面,白白浪费了这么大的一块屏幕(其实也不算大吧?)!



AR-M200采用Class A甲类功放,因此无可避免在工作时会有明显的发热,不过控制得还算不错,只要不是连续播放DSD文件、并且采用平衡输出的话,基本也就温热而已,不至于会烫手。

目前最新的系统固件版本是1.0.675,从实际使用来看仍有一些BUG还没有解决,例如切歌时很容易出现曲目混乱,没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锁屏,触碰任何按键都会唤醒屏幕。此外系统的流畅性也算不上好,最少跟ZX300A相比完全不在一个位面上。



上手用3.5mm单端听了一下,感觉真心一般,推力比较小,用来推达音科Titan5都够呛,而且AR-M200并没有增益的调节选项,也就是说不能提供提高增益来驱动一些相对难推的大耳之类。在这种情况下,AR-M200的声场有点撑不开,相比N5ii明显小了一圈,导致它的三频显得比较拥挤,分离度的降低也会进一步劣化对细节的表现。

AR-M200的详细架构官方并没有公布,只知道核心的DAC芯片是AK4490EQ。按照AKM公布的指标来看,DAC芯片本身是支持DSD256的,而AR-M200之所以仅支持DSD128,很大可能跟前端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瓶颈有关。


具体表现上,AR-M200的声音偏暖厚,瞬态不算凌厉,甚至在细节和动态表现上跟N3级别的国砖相比都不占优。高频比较明亮,但总体的结像偏粗大,低频量感多且显得肥大,这样的调音用来听一下流行曲目还可以,器乐的赏识就肯定不合适了。



相比3.5单端输出接口,AR-M200的4.4平衡输出接口输出推力明显充沛不少,甚至可以驱动HE560这样级别的平板大耳(当然便携也不可能推好,但最少能听),至于配合一般的入耳式耳机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推力增加的同时,声场也有很明显的扩大,并且在结像、分离等方面都跟单端有着天壤之别。高频部分的控制力有所提升,线条感变得细腻和稳定了,弦乐的质感也重新浮现出来。低频也有所收敛,使得整体的听感变得更加和谐。跟同级别的Cayin凯音N5ii相比,虽然在细节表现方面AR-M200还是稍欠一些,但听感上反倒比N5ii好——这主要是得益于声音的饱满度更好,不会出现N5ii那种偏单薄而导致人声表现不理想的问题。

ZX300A手头上没有,不过凭借之前试听时的印象来看,AR-M200的调音风格还是要温暖厚实一些,这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甲类功放对声音的润饰。因为没有同场AB的关系,素质高低不好比较。但ZX300A的素质显然是不能跟同价位的国砖相比的,对于AR-M200来说其实也同样适用。




总得来说,AR-M200在平衡输出方面的表现远优于它在单端下的水平,这点其实是很多紧凑便携砖的通病——身板大小决定了内部的放大电路没办法做得太大,而且电流的功率也进一步局限了推力,只能指望平衡输出。

这样的问题其实不仅AR-M200如此,大法ZX300A其实也一样——反正就是买4.4平衡送3.5单端吧。

2
发表于 2018-2-27 13: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2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