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inal Audio Design E3000,一条可以成为出门必需品的耳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6 22: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figaro! 于 2017-7-6 22:51 编辑

上星期女同事问我借耳塞,随手递过去一条SE5way Ultimate,我的耳模在男性里算中等尺寸,接下去的故事大家自行脑补吧……

一条可以成为出门必需品的耳塞应该是什么样的?

声音因素:应该非常好推,随便什么手机都能轻松搞定;应该隔音性能很好,随时随地能够不受外界噪音打扰听音乐;应该大部分类型的音乐都能听,不偏科,当然也不会有哪一类音乐的表现非常出色;应该耐听、久听不累,至少满足通勤2小时;应该全新刚拆封就很好听,不用纠结煲耳机。

非声音因素:应该足够小,小到日式衬衫的口袋都能装的下;应该不是私模定制,可以和朋友一起听或者朋友同事借过去能用;应该皮实牢靠,不小心拉到线不会坏;应该足够便宜,不管丢失或者被弄坏都可以一笑而过。

如果你正在寻找这样一条耳塞,我建议你把E3000加入购物车,然后继续看完这篇文章帮你下个买买买的决心;如果你认为5000耳塞没入门,上万耳塞听个响,2W耳塞勉强能听的,看下去也是浪费时间。

(E3000长这样。。。)


就我个人而言,是从随身扛开始的,以前出门没有至少IPC+SR71+SE5way的捆绑就跟没带手机一样;而现在连IPC都懒得带,只有手机。为了听个响,我买过ES30,榭兰图两个塞子,虽然声音可以接受,但价格偏高,使用的便利性也存在问题(ES30是定制,无法分享;榭兰图接触不良是通病,过于娇贵)。

那么,今天想聊聊的这只耳塞,Final Audio Design E3000,就是可以成为出门的必需品的这么一条耳塞。

废话那么多,开始说E3000本身了。首先是包装及配件。E3000随机5对硅胶套,这个硅胶套很有意思,按照官方的说法,它是特别设计的,可以适应耳道的方向进行偏斜,使佩戴更加稳定。尝试了最小到大号的四对套子,如果可以将硅胶套前端正好塞到耳朵的第二弯道口,将佩戴得非常紧致,不用担心掉落;此时把耳塞拿出可以看到,硅胶套口确实向耳道弯折的方向有些倾斜。其他配件,就是一个便携袋和一对耳挂。个人认为这对耳挂设计也很精巧,不像大多数塑料或者带钢丝的耳挂(比如IE8),E3000的耳挂完全是硅胶材质,柔软,但可以始终保持形状,将耳塞的一段线非常服帖的搭在耳廓上,无论耳塞线怎样和衣服摩擦,都几乎没有听诊器效应。

(这就是E3000的全套配件了)

E3000采用不锈钢外壳抛光,做工也是一贯的Final Audio Design的风格,精细和精致,拿在手里有点分量。因为是动圈的原因,耳塞腔体后部有网状的开孔,同样没有一点毛刺。同时,E3000的线材非常柔软,容易整理。虽然只是条几百的耳塞,但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Final Audio Design的名厂风范。

下面展开说下声音,我将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前端压缩到最简化,只用iPhoneSE直推E3000QQ音乐下载SQflac)格式音乐,或者AppleMusic在线流媒体(256KAAC),模拟大部分非烧友的使用场景;第二部分,虽然大部分人不会这么来听E3000,但还是得试一下,使用Orison耳放+OrisonLBP锂电盒驱动,让E3000发挥最大的潜能;第三部分,正好手里还有条同系列的E2000,同样在Orison耳放驱动的环境下作个简单明了的对比。

为了大幅缩减本文的篇幅,先将整个测试过程使用的音乐交代一下,下面就直接说声音特点,就不将音乐一一重复了。

男声:Thisis the Moment (Colm Wilkinson, from Jekyll & Hyde 1990 concept recording). 这张专辑是音乐剧录音中最为发烧的一张人声录音(没有之一),10年来一直是我试听新耳机时使用的人声录音。Colm Wilkinson是一名爱尔兰歌手兼作曲家,音乐剧《悲惨世界》主角Jean Valjean的首席演员,其声线流畅,嗓音带有一丝沧桑感,同时又显得非常纯净。

女声:Once upon a Dream (Linda Eder, from Jekyll & Hyde 1990 concept recording). 同样选自这张专辑。Linda Eder的声音首先是干净,纯净,同时具有很强的张力。其弱声也有丰富的泛音,而强弱的对比产生出一种情感上的带入,丝丝入扣,让人为之动容。

古典器乐:流浪者之歌(选自穆特《卡门幻想曲》,第一段)。这张碟是一张录音非常出色的小提琴作品集。这段《流浪者之歌》是一段小协作品,同时有小提琴独奏及交响乐队的伴奏,不但可以听到小提琴的通透度和大编制乐队的气势,还能很明显的听出耳塞对于不同频段上的声音的解析和分离度。

第一步:iPhoneSE直推E3000

E3000的中频人声的表现非常讨好耳朵,可以说是抓耳。听着舒服的人声,应该至少是润泽的,流畅的,几乎没有zisici这类齿音的(在绝大多数场合下)。E3000就是这样的声音,它有这肉感和丰满的中频,男声音色正,没有感觉偏细或粗,可以恰到好处的表达Colm Wilkinson特有的那种沧桑感;女声表现润泽,对于声音的张力可以充分的表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无论男声或女声的口型都不明显,泛音略有偏少,原因在于其声音的能量分部比较偏向于中频,导致中高频和中低频相对弱化。

对于小提琴以及交响乐的表现,E3000也是可圈可点的。听了E3000的人声表现,事实上我的预判是,它的小提琴表现可能会缺少中高频上的流畅度,也就是可能会有据木头的感觉。但其实际表现却让我有些意外,它的小提琴音色非常饱满,丝毫没有据木头,也没有那种拉到极限上不上去的感觉,同时又很流畅。当然缺点也存在,就是通透度不够,有点演奏者边上罩着层薄纱的感觉,泛音略少。交响乐队伴奏响起,E3000对于低频的表现就显而易见了——中低频上同时演奏的乐器能听出一定的分离度,下潜并不很深,但该有的量感一点不少——这里我不想下一棍子的结论,E3000的低频好或者不好,有些人可能并不喜欢能下潜到脖子下面的的低频。再说下声场,可能因为我之前听的定制较多,定制耳塞因为不受耳套和腔体的限制,一般而言声音都是横向纵向拉得开,有足够的空间感;E3000的横向声场还是可以接受的,交响乐队的演奏能听出来大概的距离,在6米左右吧,但纵向声场感觉有些压抑,整个声场趋向于平面化。

总体而言,在iPhoneSE直推下,E3000的人声表现和小提琴已经令人满意了,但低频和声场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非常期待在大推力下是否可以有所改观。

(感觉用小米6拍照片比iPhoneSE好看)

第二步:IPC+ Solo-dB + Orison Amp + Orison LBP捆绑推E3000

这套捆绑差不多是5年前的搭配,一直也没换过,事实上个人对国砖也没什么兴趣,情愿从转盘到耳放供电全套都分离,听所谓的“随身扛”。

这套系统下,E3000的人声更加纯净,更有感情,并且更富有张力。如果iPhoneSE直推E3000是清唱,那么这套捆绑下的E3000就是拿着麦克风唱歌,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改观,人声的泛音和通透感也有可闻的提升。

这套系统下E3000对于古典器乐的表现,着实让我非常吃惊。横向空间扩张了2米左右,纵向的压抑感有明显的改观,整个空间感就像从自high的书房变成了装有吸音墙壁的客厅。但是,低频的下潜仍然不深,量感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中低频的解析并无明显的改变。

说实话在捆绑系统上E3000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我最初对E3000的预判是不吃推力,手机就能差不多喂饱,捆绑提升不大;但事实上E3000表现出非常强大的潜力,在大推力下有几乎是质的提升。但是毕竟400多元的定价,推力再往上加的时候(Triad Audio L3)提升就并不明显了。

(为了给图片增加一点色彩,用了L3作为背景)

第三步:E3000与同门师弟E2000的简单对比

E2000E3000的低一等级型号,与E300070元左右的差价。那么这个差价到底差在哪里?到底是“差异”还是“差距”?

首先就外壳材质来说,E2000是铝合金,而E3000是不锈钢,线材完全相同,所以在分量上要比E3000轻挺多。同时,单元外壳的材质差异可能会对最终的声音表现存在较大的影响。

E2000的中频很明显的不如E3000抓耳,不够丰满,略感干涩,人声存在一些齿音,舒适度较E3000而言差一些。E2000的中高频是作了一些拉伸的,照理来说其人声的通透感和泛音应该相对E3000有些优势,但事实是通透感和泛音均较E3000存在差距,该有泛音的频段像是直接切掉了一样,整体的信息量也差了E3000一个数量级。但是,就人声的口型来说,两者差距并不大。

E2000的古典器乐的音色相对于E3000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别。E3000的小提琴音色更加丰满,小提琴的高音域的演奏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而E2000是较为明显的据木头的感觉,整体音色显得单薄,高音域的演奏感觉干涩和有气无力。两者的低频表现差别不大,E2000下潜略差一点点,中低频细节较E3000来说更少。但是,略微单薄的声音在表现清亮的女声的时候,有点小优势,歌手会显得更加年轻一些,对于ACG的回放可能也要比E3000更加合适。所以并不能下定论说E2000一定比E3000差,毕竟有很多人更喜欢二十多岁的邓丽君,ACG音乐或者米尔斯坦的小提琴。

(E2000就是黑色那个,铝合金腔体)


总体而言,就个人的偏好来说,我认为这70元的差价属于“差距”的范畴。就两个专注于中频表现的耳塞而言,E3000的声音更加丰满,更有感情,也更加耐听,同时在大推力下具有较大的潜力,这些都是优胜于E2000的。无论流行人声还是器乐,个人都更加认同E3000的表现。

这条Final Audio Design E3000400多元的价位上,属于不可多得的高性价比产品。回到文章开头提及的问题,一条可以成为出门必需品的耳塞应该是什么样的,E3000满足一切条件,而大部分同价位的产品几乎都有不外乎这三个毛病之一——做工差强人意、不好听、品牌认知度低——从这点出发,E3000并没有明显的短板。其实我更愿意将E3000推荐给单纯喜欢听音乐的非烧友,毕竟对于这个人群来说,动听好听的声音比烧友讲究的声音素质重要得多。

(全文终)

2
发表于 2017-7-6 2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长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 13: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