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东西没那么贵,也不应该太贵
——聊一聊瑞弦和他的两款耳塞
瑞弦早在零几年的时候就推出了自己的平头塞 Dragon 2,还没被[福袋]抢注的当时,品牌名还叫 新锐 Sunrise. 然后品牌沉寂数几年,在刻苦地ODM中(?)继续自己的积累,终于低调地宣布作为新品牌 瑞弦 Simphonio 复出,并推出了改款的 Dragon 2+ (下称D2+)来重振品牌。
一开始就近两千的定价收获的质疑必然多余赞美,这其中有的是针对平头塞本身的不信,有的是针对市场策略,有的则是实在看不惯初期的营销方式。
先说营销方式吧,天天在绿紫吧说"天花板"很明显引起了不止一路烧过来的老烧友和新国产平头用户的反感,更招致了萌新对于 国产+新厂牌 的产品不信。即便后面 官方出面澄清+开除涉事人员,也并没有将 瑞弦 的风评恢复到 无感+仿佛原来这个牌子的东西还有点名气? 的理想状态。
然后是对 平头塞 这一产品形态本身就持怀疑态度的人。最早期的 平头塞 是直接将喇叭微型化了之后塞进去的产物,经过数代工程师的努力,包括 寻找更理想的振膜材料,给振膜继续镀膜 测试变化,设计更理想的腔体让声学指标和听感更加理想。
可是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 实现了人人都能把 手机随身带音乐随心点、更是自己通勤、生活BGM 甚至 睡觉必不可少的伴侣时,比起萌新消费者强烈的低频偏好,隔音的需求愈发紧迫。加之某手机大厂的配塞从 平头塞切换到半入耳 之后实在是让大众爱不释手反复回购(手机),单纯的平头塞 就慢慢从市场占比主流往下滑,直到现在也只停留在小部分烧油的口袋里,不再为大众所认可。
这一点瑞弦的老板们倒是认识得很清楚,"最早原先入耳完全不是平头耳塞的对手,因为动圈单元小根本没办法出好声音。后来动铁一出,就单个动铁单元先天声音密度这个素质 就能把当时的动圈耳塞全秒,再加入耳不容易受佩戴影响声音的优势,所以高端全部都是动铁没什么平头耳塞事情。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平头耳塞也就只能卖卖动圈的一些声音特色而已......总的来说还是 要靠技术进步来推动 声音的进步 或者某种产品的复兴。"
至于公模的事,"确实采用了公模来调音......因为工程师觉得这个模特别好。"
\_(ツ)_/
工程驱动这件事我个人是百分百支持的。由此衍生的线材不可更换的特点我也不是那么有所谓,换线自己折腾是一种乐趣,细细思考厂家自己对声音的理解也是一种乐趣。
然后再来说说佩戴感的问题。入耳异物感强,平头撑得耳廓疼,头戴夹头跟上刑一样 包耳又会热得出汗,各打八十大板所以我个人无所谓。看天气和心情让自己用爽了就行。
最后是市场营销。初期D2+的2.5平衡限定了需要有带平衡的韩砖用户群,而大多数不追求平衡的便携玩家也就不会那么优先地考虑D2+。这个倒是无所谓,毕竟厂家调音参考了SPK,韩砖的调音本身也很安定。作为卖声音的厂家来说本来两千价位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中期经销商出PY价都跟咸鱼价差不多了也没有及时管控,让一部分尝鲜的用户享受了首发锤粉的待遇,可以说是失策的。
后来倒是放出了用于突出性价比和走量的单端版D2+,活动价999,也只是让发感想,没说必须要写软文。瑞弦也一直有押金试听的活动,可以说这对于单端玩家来说相当友好了。(只能说用得到平衡的用户是早买早享受了
我也觉得这是我比较理想的价位,于是才决定下手尝试。下单时和老板聊了聊
,顺手把有 亦可赛艇塞 之称的Xcited2(下称XC2)也一并下单一起体验。
(正式开始,电脑没带,年后来补图
D2+ 和 XC2 的包装盒都很有特色
D2+ 的包装盒看起来和坚果R1的包装盒真的有点像,而 XC2 的盒子正正方方,看不出来很廉价。
打开一看,都很规整。D2+ 的赠送耳机包...看得出来是一片橙意,但是颜色太艳丽我实在带不出门,目前吃灰中。
XC2 的耳机包...我就不吐槽了目前负责装 D2+ ...毕竟扮猪吃老虎也很有意思。
拆出耳机,D2+ 单端版的线材更换了编制方法,更加紧密不容易像平衡版一样用着用着线会散开...而 XC2 的线材,已经蹭上了泡沫上的黑色。。。TMD我这是专门买的白色啊啊啊啊啊啊!!!
接线器+插口处
D2+:高贵有质感,但重得十分坠人走两步说不定就会把耳塞拉下一边,同时也是走动时听诊器效应唯一的来源。
XC2:轻但是真的太太太廉价没质感了好歹你也卖一千块啊啊啊啊啊啊!!
一边哭一边安慰自己说 瑞弦是卖声音的厂商我只需要听声音就好了,接着就来谈谈声音。
先说说我的听音观,
耳机>音源>设备>线材
再来说说我的器材,
D100,Monitor 09,MU2,BTR3
T1mk2,ER4SR,ER4XR,PFE122
换了 Dita 3T 线的 XBA-A3
每一个设备的性格都可以说自己很清楚
具体的曲目就不说了,三频比较也很无聊,我直接说我断断续续却认认真真听了这么几个月的感受吧。
D2+ 让我全方位重温到了早已模糊的平头塞体验。无论是平时听着耳朵涨得疼睡觉时压得耳朵疼,还是腔体空空荡荡的塑料片声音...中高频如纸片对折一样薄,低频也符合预期的"空灵"听感。
这让我不禁翻箱倒柜地找出了远古的国产MP4配塞比对试听了一下,素质和密度的确有着飞天一般的进步,至少现在的我还能平心静气地说这个塞子声音太薄了而不是立马垃圾桶见就证明了瑞弦并没骗我,是真的有进步。声明一下,这里说的这个塑料片声音绝对不是因为左右声道戴反引起的相位问题,也跟海绵的关系不大,同样的问题也不是瑞弦一家才有...这里就按下不表,就留给评论区大神教我做人了。
再来说说 XC2,这个塞子完全名不符实啊。素质明显地被人为降低换听感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搞懂为什么要这么做。和 A3 这种可以兼顾大多数场景的流行塞比起来,音效听起来是真的不爽,听什么都不Hi-res!(生气
包括这个塞子最擅长最具有包容性的人声曲也是,跟蒙上了一层纱一样,雾蒙蒙的,一点也不亦可赛艇 !! (嘟嘴
然而这就说明这个塞子不值得买吗?
并不是。
我认为这个塞子是真真正正的老烧退烧睡觉塞。
原因是我有一次准备睡觉又睡不着的时候就放了几首我很喜欢的低吟浅唱的歌,节奏很慢,男女声都有。听着听着觉得声音大了想关小一点,再关小一点,结果人声的清晰度没变的同时头中效应变得不那么明显,配乐的声音渐渐也被那层纱压得不让人在意起来,氛围感一下就出来了。这么一下立竿见影地让人不去在意头中效应的音频产品我之前就见过两个,一个是极致Edition8,一个是大魔王VE8...只是这两个我都只借用过很少的时间,声音走向都记不得了,这个特点反而倒是记得都很清楚。
而且只在这个塞子上,我听到过的是最像"一个人在唱歌"的宇多田光的歌声,和我家小破书架箱的效果有点相似,一想想这只是个一千块的耳塞,立刻有点粉瑞弦这个厂牌了。所以,这个名字叫 Xcited2 的塞子不仅一点也不 亦可赛艇,甚至让我感受到了过日子般的细水流长。现在出门其他塞子不带我也一定会带上他,就凭他能真正脱离各种刺激,让我体会到最简单的音乐的美好这一点。(上平衡做不到这一点,换线材也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把音源换成Hi-res也不会在其他塞子上听到这么柔和的氛围。
器材讲究搭配,听音乐却讲究心情。
用这么平淡无味的塞子追求刺激抑或激昂,也只会收获索然无味。
当然情绪也有需要释放的时候,调尽EQ音量开高放声高歌虽然也算快意人生,
但内心需要平淡来温暖时,再多华贵的装饰也只会成为耳障り。
更别提那一地的玻璃渣。
最后,D2+ 不开麦和队友吃鸡的时候挺方便的,脚步声也听得很清楚。洗碗做家务的时候用用也是很好的,我就等着瑞弦的陶瓷振膜平头来"技术进步推进产品复兴"了。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