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oundSystem 于 2020-3-4 00:40 编辑
像这张图展现的问题,已经是当代发烧友圈中,见怪不怪的症状了。
以前很难想象,普遍发生在60、70岁老年的人的耳鸣,听力丢失的症状,却发生在20、30 岁的年轻小伙身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发生呢?
1. 大音量与长时间刺激,使得耳朵疲于工作:
随着音乐的频率,人体神经总会处于一个较为兴奋的状态。另外耳塞距离耳膜较近,所以声 音传播的范围就变小了,这样对于耳部神经的刺激非常大。一旦耳机带的时间长了,就会使 记忆力减退,而且总是会觉得耳边出现其他噪音。
我们听歌的过程中,除了耳机发出的声音之外,还有外界的噪声的声音,因此根据人耳的掩蔽 效应,(实际的听到音乐声音=音乐的声音—外界的噪音),当你想听到50db响度的声音时, 在安静环境下,或许你只要开到55db的音乐就可实现,而嘈杂的音乐环境中,则要80,甚至90 db的响度,才可实现。此时耳朵无形中受到了损伤。
2. 人体听毛细胞损伤不可逆性质
听毛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旦损伤就不可恢复,而其减少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危害,你听 不清别人的说话声,对于聆听音乐的表现上,则是对于人耳不敏感的高频成本的严重削减。 混迹的烧友圈的人,可能更清楚这一点,老烧们可能会说,“年纪大了,听不到这么多的 细节了”,实际上也就是,听毛细胞受损,声音的泛音听不到了,高频信号缺失,带来声 音细节的减少。
保护耳朵的两三招:
1. 推荐使用入耳式耳塞,或者定制耳塞
相比与平头耳塞,入耳式耳塞更加深入耳道,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噪声的干扰,比如你在地铁, 公交的通勤途中,身边嘈杂大妈聊天声,汽车的喇叭,列车加速的噪声等等,不用像平头塞 那样,开到很大的音量,才能勉强听到零星的音乐。
当然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更推荐你做定制耳塞,完全贴合耳道的设计,在佩戴上更为舒适, 同时耳机的出音口更长,更加的深入耳道,可以做到耳机初音口更精准对准耳膜。保证了 耳机小音量的情况下,就能听到完整,清晰的音乐表现。
2. 注重耳塞套的尺寸和型号的选择:
尺寸大小一定要选择自己适配的,过大或者过小的耳塞套,佩戴上则会带来褶皱的问题, 导致漏音现象的发生。而这样你会不自觉的开大音量。
3. 控制听歌时间:
这需要你的自控能力,佩戴耳机最好保持在3~4小时之内,一旦出现头晕头昏现象,建议 立刻摘除,更好的建议则是,断断续续的听歌,听一个小时放松一小时,使得耳朵得到 良好的休息。
4. 杜绝不良听歌习惯:比如睡觉听舒缓的音乐
很多人喜欢带上耳机,听着安静的音乐睡觉,实验表明,确实安静的音乐,确实对入眠有帮 助,但是多至7-8小时的佩戴耳机睡觉,使得耳朵长时间得不到休息,长此以往,依旧会损伤 听力。
爱护耳朵,从我做起,FitEar与你共同关注,耳朵健康。
想知道耳朵健康程度,可以按照图片给定的,测试一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