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SD: 其实DSD技术不是新技术,早在20年前就问世了,这个是索尼和飞利浦联合制作的一种新的编码技术,也就是SACD。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DSD其实都是PCM升频而来,而不是DSD直录,原因很简单,因为后期极难编辑。 DSD在随身设备上有几个局限,一是耗电量较大,二是文件较大,三是文件获取比较难(大部分DSD都是古典和爵士)。 在早期,SACD都是以CD碟片的形式呈现,能播放SACD的CD机价格都非常昂贵(碟片也比普通的贵不少),考虑到兼容性的问题,SACD是双层数据,一层DSD,一层PCM,也就是说SACD碟片在普通CD机上也是可以播放的,只是播放的是普通PCM的那层数据而已。 标准SACD的光盘容量为4.7G,采样率为DSD64。SACD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无法被破解的,直到索尼PS3的一个漏洞被极客发现,才终于破解了SACD的防盗版技术,使得DSD能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复制,播放。 在台式系统上,这里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电脑连接解码,二是播放器连接解码,如果你在台式电脑上播放DSD,Windows我建议使用Jriver,MAC建议Audirvana Plus(MAC平台最高128),不过在电脑平台上播放DSD还是需要一定的设置的,相对繁琐。数播或者随身播放器就很简单了,同轴/光纤/AES一般是DSD64,USB会更高,而且这种连接方式几乎不需要设置,非常简单。 为什么不推荐Foobar2000,原因是Foobar2000原生的版本并不对SACD提供支持,均为第三方开发的插件,这种兼容性就得不到保证,设置起来也较为繁琐。 就我的观点来看,DSD128已经足够足够使用,再高的采样率一来缺乏音乐的支持,二来机器的支持也不是很好。 现在基本上是个随身播放器都能播放DSD了,不过很多人发现似乎DSD和PCM听不出区别,原因就是对DSD的解码支持不够到位,要想真正发挥DSD的实力,是需要很强的研发实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