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0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烧的邂逅——TRI STARSEA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9 17: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一、先来点煽情的碎碎念
最近不由得在思考,我为什么要发烧?从当年的一条IE60开始踏上漫漫烧路,一路拾级而上到“三个一万”沾沾自喜,再循阶而下回到“三个五千”便怡然自得,最后到百元级的温暖怀抱之中回归初心。
想过很多个答案,最后还是觉得“不满足”最为贴切——听过的器材越多,越发能感觉到手头器材的不足之处,便走上了漫漫升级路。可当最后走到”三个一万“的位置后再听,反倒是越听越能包容中低端器材的不足之处,更多地是抱着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而非吹毛求疵地寻找那些一些本可以包容的缺陷。
既然烧的动力是“不满足”,那如果一开始就满足了,找不到有什么不满的,又会如何呢?想必会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继续烧耳机的动力了吧。
今天要谈的这条TRI STARSEA,就是这么一条让我有这种感觉的入门神器。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二、废话说完就开箱吧
包装的外层封套是以紫色为主的,上方的星点也算是回应了“STAR SEA”这个名字吧。背面写了一些产品的参数。需要注意的是阻抗与灵敏度只能说明耳机是否容易出声,但对于辨别一个耳机是否能容易地“推好”(在较差的设备上是否容易出好声音)并无太多作用。

包装的设计感觉还不是很成熟——首先,并无丝带之类辅助抽出外层封套的设计;虽然我手上这盒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已经比较松了,但新开的会不会特别紧呢——我这个月开的另一个百元级产品就同样采用了这种抽出式封套,紧得根本抽不出来,最后花了大半个小时才勉强取了出来。其次,内层采用了天地盒设计——也是同样的问题。这两种包装都是只有可以打样几十次以确保手感的大厂才能驾驭的,小品牌及其低水平的代工厂很难保证每个包装的打开手感。

放个全家福吧。这个包装乍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但我觉得有点华而不实了——三种硅胶套的袋子是放在收纳盒中的,但如果把耳机放进收纳盒中的话这些耳套就没地方放了;更致命的是装上大号的硅胶套之后耳机就没法放回原有的凹槽了,导致这个意在展示耳机(然而并没有做外透展示,感觉意义不大)的凹槽成了一次性的消耗品。并且这种要求用户自己装上耳机套和耳机线的的包装看似非常有成就感,但对这么一个百元级的产品——也许会面向许多第一次购买“高价”耳机(甚至可能是第一个入耳式耳机)的用户——而言,看着一根甚至没有明显前后左右标识的线材,再加上五种完全没有标识的耳机套,甚至大中小都没有明确区分就扔在同一袋里,袋子还特别小取放都相当麻烦…结果就是一脸懵逼不知从何下手——这个线材怎么装?耳套用哪种?还有个开关,到底听哪种?关于开关的说明仅存于淘宝详情页中,而在耳机的包装中我并没有见到。结果就是搞出了一个显然是面对有一定烧龄,懂得那些“约定俗成”,并且有着大把时间精力热情的深层次烧友的,而把许多本可以借此入坑的普通消费者劝退的包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插句题外话,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私下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参与他那边的一个百元级的新品巡回,出于对未曾接触的品牌的好奇我很快就答应了。我本以为这是一款未上市的新品在预热,所以写了上面的这些建议,后来即将成稿的时候上网搜了一下才发现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但打了这么多又不太舍得删,希望厂家下次出新品的时候能重视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7: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三、终于可以开始谈声音了
出于上述吐槽的原因,我对着5种套子四个模式都试了一轮,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算是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搭配。不过比较尴尬的是一时间找不到我的小尾巴哪里去了,所以以电脑主板直推为主,学林调音师(9038+49990+8397)与SR25这两台中端播放器为辅的组合去谈这条耳机的声音。
测试音源方面,主要听日系女声(和乐器,46系等),港台男声(李克勤,陈奕迅,周杰伦等),小编制独奏也会听一点,大编制就不要太为难这么平价的塞子了。


相对而言,绿色套子比较均衡,个人认为最具代表性。
这种绿色耳套出现在STARSEA的配件中还是颇为让我意外的。我曾经在某款我非常喜欢的4k档产品中见过,这款独特的耳套就是其被盛赞的宽松深远的声场的秘诀之一。套在STARSEA上也体现出了相似的特性,标准模式下声场较为舒展,声音线条有着不错的分离度,背景也算得上干净,当然纵深这种万元级都未必有的属性就不能要求太多了,只能说是不算太平面化。总体来说是比较均衡的,底子很好。
切换到高频模式,三频分布上变化不大,但能感觉到人声的口型突出了一些,空气感有所强化,配器向侧面展开了一些,而侧前方的空间就显得稍微空出来了,显得非常干净,分离度听起来也有些提升。这算是最讨我喜欢的一个模式。
将两个开关都打上去,听起来三频好像还是变化不大……至于空间感上的变化同样可以套用高频模式那几句,整体上再扁平一点,有点土星环的感觉——中间的人声主体依然比较明确,但女声没高频模式那么抓耳了,男声的口型收窄之后变得似乎有点奇怪,器乐分布向两侧延伸的程度有所提高,会感觉横向声场的边界更加远一点, 听起来倒是有点“高端”耳机应有的样子了。
最后听听低频模式。这个模式下人声口型比较舒展,男声没有了双高模式下那种憋屈听起来舒服多了,但女声就显得有点散,中高频似乎蒙了一层纱,没那么清晰了。


总而言之,STARSEA的开关变化对三频量感改变不会很大,对初烧而言甚至不太容易听出来。但这种强调空间感变化的开关在我看来反而比单纯改变三频量感的做法更加高级。而能否感受到不同模式之间空间感上的微妙区别,我觉得也是是否有必要继续往上升级的一个判断依据之一。
其他套子也是各有特色。黑色硅胶套更为干净清爽;红色硅胶套声音线条稍微粗一点更富有冲击力;红色海绵套氛围更出色;黑色海绵套口型大,人声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7: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四、结语
最近开始留意本不屑一顾的百元价位,才发现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极具竞争力,以前难以想象会出现在如此低的价位的产品。前段时间与一位大佬聊天,他提到YQ虽然让大家都不太好过钱包收紧,但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各大厂商的求生欲,竞相推出低价新品。
呼应开头,我为什么称STARSEA为“没什么不满”呢?这不仅源于其在新时代的百元级中也相当出色的基础素质,更因其完成度极高的调音——也许不像一些个性鲜明的塞子一般一瞬间就打动你,却因其全面无短板而难以让你感到不满,可以一直听下去。而多样化的搭配选择也让STARSEA有了一定的可玩性,偶尔腻了换个模式换个套又是一番风味。
“耐听”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宽松”“自然”也绝非烂大街的说辞。初烧入门时,无论是从百元级开始循序渐进还是万元级一步到位,最重要的都是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如果你预算充足只是想在这个价位稍作停留,大可以选择那些一耳朵抓耳,优缺点同样明显的产品,到时候升级了也能留着听点味道;但如果你准备在这个价位上停留一段时间,那还是要想清楚谁才是能相看两不厌的那个T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五、最后的碎碎念
已经近两年没写过这种“公式化”的评测了。可惜既不愿意写这种东西配合CJB,努力了这么久又脱离不开这种“公式化HIFI文学”的影响最后只能越写越别扭。所以最近听到这么一个能让我愿意吹上几句的产品,还是想回归这种公式化的写作风格上试试。不过似乎是由于太久没写过效果也一般般,当年的微博大号在这个人人都能当自媒体的时代反而是没什么机会重出江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7: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来也有过将一些感悟融入进去的尝试,但大都因为一个“懒”字而作罢。感觉码字时的集中力和热情都大不如前了。想来也许是因为以前那份热情是源于还没找到自己喜欢的一套所以一直在积极探寻,而如今安定下来之后没了那份动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0-9 19: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
你成功的用第一句话把我逗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5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