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思翠天琴座又升级啦?——限量版小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16 20: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渝中区
天琴座第6次升级了,这次俗称小绿。
小绿定位是限量版天琴座:一是只有300条,二是提高到足足150欧阻抗。这种高阻抗在平头耳塞里算是很少很少见的了,阿思翠在用户推荐栏也写了:面向发烧友。话说话来,现在买平头的人还多么?为啥还要买平头啊?
其实对于 “老烧”来说,什么耳塞没听过?什么味道没尝过?越是刺激的,爽辣的听过了,在某个时刻越想返璞归真,轻轻又松松的听音乐。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平头更像是自己的“小私心”,因为要想一下子抓住耳朵,一下子hold住“萌新”,那直接有大把的旗舰入耳耳塞可选,而买条平头明显就是为了自己“暗爽”。
上述的需求搞清楚了,使用人群清楚了,那就具体说说我对小绿的一些直观感受。

天琴座独特的腔体设计,独特的佩戴方式,之前已经出了5代了,在迭代更新如此快的HIFI圈,还有一个产品升级到第6代,可谓独特,可谓春天哥坚持(我妄加揣测还是tou lan了?)。
先说外观和佩戴:颜色从前一代金属银变成了金属翠绿,质感依旧是大厂水准。偏大的腔体还是以绕耳方式佩戴。说实话,这个塞子佩戴还是有点挑耳朵,就我来说,那个粗壮的接线柱有点硌耳朵,而且始终感觉不能很好的塞进耳朵眼儿里,所以我就干脆反向佩戴,左塞戴右耳,右塞戴左耳,这样塞体就很好放入耳朵眼了。

再说这次配线,有点“迪奥”了。原线3.5插头的4股“渣渣”铜线还在,同时还配了一条4.4插头6N级的8股铜线。这一下就把“小绿”的线材配置搞到位了,同时也的确符合150欧耳塞的使用场景:推力不够的前端(手机)就别来了,所以3.5插头的线基本就是配着玩。面对发烧友,当然还是4.4平衡线更稳更符合,毕竟都是有大推力前端。
具体两条线的听感差距也蛮大的,对比来说:4.4线材下的小绿,声音下潜深度更深,声场更大,展现的素质也更透彻。再回去听3.5线材,的确就很HuHuFi的了。为什么两个Hu,的确就是加倍糊的感觉。
我还是很好奇的问了春天哥两个问题:
1.小绿这次提高了阻抗,振膜材质这些还是老配方么?答:单元和之前老款是不一样的,采用的是我们的特制的单元;
2.提高阻抗主要目的是更好的控制力? 答:高阻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还原力,直观感受就是更有临场感。
在耳塞煲到200小时后,基本声音稳定下来。听了一些曲目,横向的对比感受说说。这次听了以下几个前端1.小米11手机+普通转接头;2.凯音N3PRO(3000元档次);3.飞傲M11PLUS(5000元档次);4.老人家DPS-L2(10000元档次)。都分别插插,听听我的主观感受。

前端:老人家DPS-L2,高增,4.4平衡线
陈洁仪《重译—追》
DPS-L2下的陈洁仪有较浓的模拟味,这种味道很老人家,听着很轻松,不会把我“怼”到墙上。小绿展现陈洁仪的人声很开阔,口型打的比较开,小绿+磁带机组合也很好的把陈洁仪的中频厚度展现出来。因为平头的原因,那些入耳听的见的齿音,口水音都被“素质”不够的平头过滤掉了,这也算是个好事,让我能很好的进入陈洁仪那种娓娓道来的情绪中。但是背景音的钢琴就被“磨皮”的比较厉害,不够爽脆,显得肉感了,特别是高频部分,感觉被打磨光滑了,当然这是平头结构带来的短板。平头听的就是味道,不是追求听极限的东西。所以这种模拟味+人情味的女声,太适合晚上床上伴随入眠了。
维瓦尔第《四季——春》
大家很熟悉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小绿+磁带机组合在这首曲子上,音色有着“柔和有光”的输出,把春光展现的有呼吸的生机。对整个演奏的表现来说:场面规整似一个圆形,琴弦声有柔和的摩擦感,高音的部分不会尖利怼人,让听者觉得耳朵和心态都很宽松放松。配合4.4的平衡线,小绿表现整体声场是比较大的,又不是大到无边无力。整体的声音带给我的能量感都聚拢在一起。换了3.5的线也听了一下,一下就感觉“肌无力”且浑噩不少。那么从宏观来看,小绿在表现弦乐方面对比我手上的“黑鸟”,少了金属质感,但是却多了很多舒适感,这就是一种味道的调和,“黑鸟”脆爽尽兴,“小绿”宽松适度。两者搭配起来,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
马勒《第一交响乐》
大编制下的“小绿”,声音位置感没有问题,但是我个人感觉整体声音显得偏软了,有点撑不起演奏整体的气势。乐曲刚起来时的黑管部分,很准确的能听出演奏位置,但是圆号起来时,气势没有立起来,到后面鼓声起时,气势还是没有下潜下去。毕竟平头在低频方面的确时天生弱势。再到后面大提琴阶段,弦乐的厚润感还是挺舒服的,很酥很有厚度的声音。再到乐团合奏,声音出现了前面说的“磨皮”效果,表现力显得不够立体,软塌塌的。
前端:飞傲M11 PLUS LTD,高增益,4.4平衡线
首先想说的是飞傲M11 PLUS LTD推小绿没压力,高增益下的底噪都算是真的很黑,听声背景很干净的感觉,同时机器的线条感很好,素质层面极其靠近大哥M15的水准(声音也是那种偏冷静声)。硬件水平是双AK4497EQ的芯片,在芯片停产的前提下,这个机器的定价极其良心了。
陈洁仪《重译—追》
在M11PL的推动下,150欧阻抗也没有形成阻碍,小绿的宽松感在线,而且M11PL的线条感还撑起了小绿略微“偏软”的音色,中和起来做到了1+1大于2的效果。陈洁仪的人声立体起来很多,对比磁带机下的“偏模拟味道”,这时的小绿也略微“刚”起来了:三频均衡的前端带动了小绿比较爽爽的输出,前端良好的解析被小绿平头结构略微磨皮美化,反而让人声扎实且好听,套用一句形容烧烤豆腐干的话就是“软嫩香糯”。
维瓦尔第《四季——春》
小绿+M11PL组合在这首曲子上,我觉得比磁带机好听欸(我木耳了?)。那种声音的寸劲儿把琴弦的金属质感展现的不错,配合4.4的平衡线小绿+M11PL组合表现整体声场大且规整。这次春天哥说的高阻抗带来的临场感,下潜质感算是体验到了。我又冷静了一下,对比了黑鸟的听感,小绿在绝对素质的表现上在向黑鸟靠近一大步,且平头的耐听方便的优势让我挺难以取舍的。
朗朗《Royal Albert Hall》
就着刚才那“刚”起来的表现,我直接试试朗朗的钢琴曲。在“磁带机”验证过了小绿的确应付大编制还是算了,各种不合适。但是在这种现场感很强的演奏厅听听钢琴独奏,小绿还是很不错的:虽然高频延展部分还是有点“被砍头”的感觉,但是声音的弹性,瞬态,空间感展现等方面还是可以。毕竟小绿说回来是平头,就是听味道大于听极限。
再简单说说其他前端的组合吧

凯音N3PRO ,高增益,4.4平衡线
凯音系列的整体声音偏暖,感觉就是一直很注重中频的厚度和密度,因此凯音N3PRO也带着这个“传统”,同时小小机身的4.4输出还挺猛,推的开小绿,但是因为定位的问题,N3PRO一直給我的听感感受就是有点略微“毛躁”,底噪也比较明显点。我也用小绿3.5插头原线在电子管模式下听了前面说的几首曲子,整体是1+1小于2(我的主观感觉),因为小绿偏暖+N3PRO偏暖,就有点过于糊和暖(线材弱也有原因),这种音色不是我喜欢的,我还是喜欢“爽透”点的声音。所以我对飞傲M11PL这种声音组合的走向喜欢更多一些。
小米11+自带转接头+3.5原线
推不开,声音整体发闷,感觉所有声音都被压抑在一个小小空间里面,开大音量也只是提高闷的声量,不能突破那种“结界”的感觉。所以想买小绿,但是没有一个至少在凯音N3PRO以上的前端的朋友,就不建议入手了。

写在最后:现在能选购的平头是越来越少了,能够陪伴入夜的平头更是越来越少了。我觉得平头的存在不是用来AB对比其他耳塞、不是用来抓“萌新”耳朵、不是用来听极限素质,而是用来一个人深夜听歌,听老歌,听老曲,听老味道的。小绿这次的升级就是在过去大家对天琴座的建议意见中选择了很重要的板块补强,补强后的小绿也许代表着阿思翠的一种内心价值观:声,需入人心。



2
发表于 2021-6-17 0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好文,,同感,最后总结到位,便携差不多这声音,这阻抗上台声音更稳,小编制啊弦乐还是好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3 05: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