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QDC TIGER VS IER-Z1R简单听感描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11 16: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金华
本帖最后由 海绵宝宝花圈儿 于 2022-11-11 16:25 编辑

小弟本来一直是个小烧,乐图paw-s2小尾巴插着索尼m7听了两年,无欲无求。最近重新开始看绿坛,被各种万元塞的描述毒到,看了b站各种云试听视频,初步选定两个目标:qdc tiger和索尼本家ier-z1r,前端升级ifi蓝标两款耳机ab了两天简单和各位大佬交流一下听感仅供参考,小烧初次写文,文笔和描述有不到位的还请各位海涵。
概况
       前端:ifi iDSD Signature(ifi蓝标),4.4平衡口,Xbass+、3D+功能全关,Bit-perfect滤波模式,Ultra Sensitivity iEMatch模式。连接技嘉 AORUS 15P笔记本电脑,使用Spotify最高音质
       主要测试音乐类型:J-POP、欧美流行、Britpop、华语乐队、游戏OST

外观&做工:两款塞子都是金属腔体,实物非常精致,tiger的镂空面板设计非常有特色,虎纹非常好看,腔体的手感也是绝佳,摘下tiger听z1r进行对比的时候经常会摩挲tiger的腔体,手感真的好。Z1R同样非常好看,鱼鳞打磨的面板独树一帜,但是相对tiger来说更容易收集指纹,相对来说不耐脏,而且非常容易有划痕。

佩戴:这个赛道上来说是tiger完胜。虽然两个耳塞都有硕大的腔体以及较长的导管,都不属于佩戴优良的范畴,z1r更是用佩戴负体验劝退无数烧油。但是相比较而言,tiger佩戴的异物感更小,长时间聆听z1r给耳朵带来的压力还是不小的,更换原配小一号的硅胶套之后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tiger的佩戴体验并不是基于原配耳套的使用,而是索尼哥套M码,因为邮寄试听的卖家并没有提供tiger的原配耳套。楼主也庆幸自己能完美佩戴z1r,不至于因为佩戴的硬伤而错失这一索尼旗舰,这可能就是老XBA系列用户的修炼成果,如果你能成功熬过索尼U盘的考验,那么z1r的挑战不过是小菜一碟。现在有些细思极恐,难道这就是索尼下的大棋?《论索尼用XBA系列的反人类佩戴训练出万金油耳洞索粉的可行性》

声音:先抛出结论,楼主个人在现有设备上获得的主管听感是,z1r小胜tiger。首先是解析,两款万元塞在解析上可谓是不分伯仲,都拥有庞大的信息量,在面对多乐器复杂背景下也能清晰地分离出不同乐器并给出准确定位。然而z1r第一点也是最明显的一点强于tiger的地方就在于,明显大了一圈的声场。tiger的声场绝对算不上短板,但是z1r的厅堂感还是十分具有标志性的。
       从三频分别品味,就能发现第二点z1r的优势:低频。z1r的低频量和质都十分优秀,下潜深,回弹快,让人欲罢不能。而tiger的低频就十分平庸,虽然tiger在低频上的解析是优于z1r的,但是没有办法产出像z1r那样令人难忘的低频,低频量也小于z1r。中频和人声部分,tiger略胜一筹。tiger的人声密度更高,更加贴耳,而z1r的人声略远,也稍显宽松,这个方面的喜好就取决于个人口味了,楼主是两款塞子的人声都很满意,但是tiger的女声会更加抓耳,更加鲜活感。值得一提的是,z1r的男声非常让人惊喜,由于评测普遍认为z1r的人声不甚理想,导致预先的期望值比较低,但是在仔细聆听椅子乐团的专辑之后,男声的表现上楼主甚至更加喜欢z1r的人声。由于平时聆听女声偏多,还是总体评价tiger的人声小幅度领先。高频部分,也是z1r胜出。在偏高的频段上,有注意到z1r有非常惊艳的泛音,导致z1r的高频段能使得聆听者产生华丽的感觉,这一频段在小尾巴上是和蓝标差距最大的地方,两幅耳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齿音,部分歌曲z1r的齿音让人无法忍受,tiger则相对来说好很多,没有出现钻耳的齿音地狱。说回高频表现,tiger的分管高频的静电单元并没有让楼主觉察出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是tiger的高频绝对谈不上有缺陷,反而是非常中正耐听的。口味清淡的烧油可能会觉得z1r过于刺激,但是tiger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总结:从总体上来说,z1r和tiger之间的小幅差价仿佛能彰显出两幅塞子之间的距离。tiger总体上来说是一副三频均衡,音染少,易驱动的万元级别素质的耳塞,若是前端有限,或者是特别喜欢譬如老威士顿调音、IER-M7/IER-M9调音的烧油,qdc tiger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它拥有参考级的声音,能冷静地将音乐的本质直接反馈,也能作为监听等专业用途的生产力工具。然而声场的缺陷让它不会特别适合交响乐的欣赏。而z1r就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更加适合喜欢这一调音的烧油听音乐。标志性的遒劲低音和华丽的高音延展是这副耳塞最大的特点,同时广阔的声场也非常适合交响乐的表现,也能轻松胜任流行乐的演绎。但是佩戴难度和一定的驱动成本是在入手z1r之前需要考虑的点。个人拙见,tiger在这个价位并没有良好的竞争力,因为万元塞主流的发展方向还是要拥有一项“无可替代”的长处,来让人念念不忘,让人觉得“只有这个塞子才能有这样的体验”。个人认为tiger的定价如果往下放1.5k左右,将会得到更多追捧。这并不是对tiger的恶评,相反,我非常喜欢tiger的声音,毕竟也已经有两年的m7使用体验了,均衡的白开水一直是在我的审美范围内。只是觉得把tiger放到z1r、fww、re2000pro等耳塞的赛道上,还是占据一些劣势的。
       最后,这些文字只是以非常主观的角度去浅薄地对比两幅耳机的差异,本人并不是专业人员,也没有各位大佬广泛的听音经验,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顺便为在考虑这两幅耳塞的烧油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还是强烈建议尽全力找到试听渠道,用自己的耳朵去衡量自己的偏好,而不是用网络上陌生人的文字来做出决策。祝各位都能找到自己能上瘾的声音!
2
发表于 2022-11-11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这个帖子我反反复复看了一小时,脑海中就循环着一个词:“小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6 13: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