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与“HiFi” 玩家行为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7 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
HiFi与“HiFi”玩家行为篇

听觉的原罪——“HuFi”

为什么大部分人会觉得“糊糊”的声音很好听?其实这和人类的先天习性有关。婴儿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开始感知外界模糊的声音,使得这种模糊的感觉潜意识地产生了特别的“亲切感”。

还有一个原因,人类对于耳边真实发出的声音会有强烈的“排斥感”。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祖先在恶劣的坏境中产生的本能反应,打猎时对于近距离发出的声音会触发战斗状态或者在猛兽接近时触发应激状态尽快逃命。这个行为也是潜意识的,如今大部分动物身上依旧保留着这样的习性。
除了 “先天”的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也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的听歌习惯,同时对音频产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今的音乐不再是需要正襟危坐对待的主要社会活动,对于音乐的欣赏逐渐由主变次,更多是为了消磨时间。所以为了延长听音乐的时间,调音风格变得越来越耐听。同时为了兼容粗制滥造的快餐音乐,设备的调音也变得越来越“柔”。

享受音乐?还是追求刺激?

在音频界有一种特别的调音——“官感刺激型”。这类音乐或器材一般是利用了人耳对高音敏感的特性,通过有意地将高音“夸大化”,以此刺激感官达到爽快的目的,就像在烹饪的时候放入大量香料或辣椒一样。不过有部分人对于高音十分敏感,对这种类型的声音还是非常抵制的。这种“夸大”高音的做法算是“HiFi”圈中的特产,在圈外很难见到。而圈外主要流行的概念是“重低音”,这种和上面刚好相反,通过“夸大低音”产生巨大的“耳压”达到对感官的刺激,这种调音在消费级产品中常见。不过这些都只能算是投机取巧的手段,将音乐粗俗化,就像那些变态辣的小吃、带有“擦边球”内容的摄影展,不仅不能代表艺术同时不宜身心。

“跨阶讨论”

虽然“耳塞”,“头戴式耳机”,“音箱”都在音频范围内,烧友们也经常拿来相互对比,偶尔还会为哪个更厉害争的不可开交。但大多讨论都只局限于发声的“终端部分”,很少有人将其整合为系统看待。像是耳塞所属的便携系统容易搭建,因为组成要素很少。而与之相对应的音响系统组成要素很多,所以更加复杂。根据这三个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程度,其主要的差别是“量级”之分,不同的“量级”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如用一种器材的长处去碾压另一种器材的短处,以此达到“否定”目的,这不是对比,而是别有用心的“贵贱”之分。以目前烧友们最尊崇的“箱子”为例,其真正令人敬佩的是组建起整个系统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的“人”,并不是那个“方盒子”本有的声音体量,这不仅包含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试错”成本,还有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不断完善器材周边的花费。报价谁不会?电脑旁摆俩小箱子很难?关键在总结、分享完善系统的过程和经验,这才是音频之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要想获得别人的敬重,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而不是拿着不成体系的器材“体量”去抬高自己。

“HiFi”圈所创造的“5000元原则”

之前论坛里流行着一种十分独特的说法,“5000元的耳塞就够好了,超过这个价位没必要”。其实,不只是“HiFi”圈,像是手机等各种圈子都有“价格档”一类的说法。
这个“原则”本身没什么可深究的价值,但促使其诞生的原因却很值得思考。个人觉得,其本意上并不是一项可靠的衡量标准,而是一部分群体通过这个概念间接地反映出自己的心声。相信每个人对于物品获取的过程都有个度,这部分会转化为隐性的价值换算,尤其是在购买“大件”商品时会形成“一道坎”。对于土豪无所谓,但是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工薪阶层,绝大部分人是通过固定月薪的可支配部分来决定消费,每个月攒500或者1000,半年或一年正好买一副耳机。如果时间超过了一年,大多数人会难以接受,心理上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除了消费力这道无形的 “坎”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个时候在5000价位有很多“大牌”耳塞,像SE846,IE800,榭兰图这种。这就形成了另外一个观念,同时也是经常被念叨的话 —— “其他耳塞的价格何德何能超过这些音频大厂”。

类似的“原则”在“HiFi”圈中还有很多,其实大多数的“原则”重点部分并不在其表面,而是隐藏其背后更深层的部分,只有了解背后的含义,才能有效地理解圈子的运作方式。

“HiFi”圈的“毕业论”

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个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去创造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终点,对应到“HiFi”圈就是那条被经常提及的概念——“毕业论”。

HiFi不只是听和玩,还有专属于每个人的“精神收获”,其中包含了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期望,从耳塞“5000元原则”就能看出部分群体的期望和目标。别看平时谈论的时候很热烈,但都有意地忽略掉了 “能力差异”,这个平时很少被提及的隐性指标。毕竟能力到位了才能产生实际的需求,同时也决定着玩家“目标”的上限。现在每次发售高端产品的时候,普遍都会反映贵,大家真的是觉得贵嘛?只是对自己被排除圈子的抗议罢了,毕竟没人喜欢自己被排除圈子。当体系中最“好(贵)”的设备只要1W块的时候,虽然获取的时间久一些,但通过努力积攒还是能够“毕业”达到“圆满”的。如今的“毕业”目标远大于多数普通玩家的能力时,必然会按照不同阶层的能力出现不同的“终点”,以此让自己达到“毕业”或者“圆满”。其实这部分玩家想表达的是,自己或自己的设备并不差,同时也是对自己还在“体制”内,还未被排除的一种证明。

通过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设备会大受欢迎,其外在的影响力远大于自身的价值,并且过去多年依然经久不衰,并且在部分价格区间总能找到这样的产品。虽然在其他人的眼中这些产品并不是很优秀,但这是独属于这个群体的精神寄托和旅程终点。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人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需要归宿,追寻着修行的圆满,古语有半途而废和有始有终,身为华夏的人们尤其如此。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相信会有人觉得本人在给耳塞或者高端设备洗地,这很正常。在如今差异巨大的社会,网络把各类人联系一起,像是“提升自己不如贬低他人,获取不到不如说其无用”,这类思想在其他圈子也很常见。无论是看个乐子,还是顺便宣泄情绪都能理解。

这期主要聊聊圈子里一部分中低层玩家的行为和想法,由于篇幅有限,完整梳理下来不是一篇两篇能够讲完的,之后会讨论高级别玩家的行为。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HiFi并不只是听和玩,其背后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推动或阻碍着整个圈子的运作。

2
发表于 2023-1-7 17: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青海格尔木
5000元原则也是很多无底线厂家割韭菜后一些人总结的朴素直觉,我个人其实算认同的,仅针对塞子。但是hifi作为一个不走量的商品,天生带上奢侈品属性,最后也只能说丰俭由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1-7 17: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青海格尔木
另外,圈子排挤这个观点我也比较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1-8 16: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其实你自己也在给人分贵贱,有的人玩得“高级”,有的人玩得“低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8 17: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肇庆
论文写的不错。还用上了演化心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9: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pacman 发表于 2023-1-8 16:33
其实你自己也在给人分贵贱,有的人玩得“高级”,有的人玩得“低级”

能力差异产生了不同的阶层是客观存在的,各类社会研究也会按照不同阶层去研究。关键的问题在于某些人简单的把高层玩家或者高端设备理解为“”,底层玩家或者低端设备理解“不好”,用量级的差异直接变为对与错的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7 12: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