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6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贝R6PRO II试玩随笔~颜值与音质并存的中坚数播(标准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27 15: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4-27 16:11 编辑

适逢北京Z.HIFI展,故有幸参加了海贝R6PRO II的新品线下发布品鉴会,这场新品发布活动上,海贝到场的官方工程师和市场负责人等,为与会媒体介绍了新机的开发背景及产品故事。自2018年的R6PRO发布到今天的R6PRO II,已经间隔了四年多的光景。也很幸运继R6PRO之后,在它的第二代产品推出时,再次成为首批用户,能够率先感受到R6PRO II的魅力。


由于时间关系,新机在北京展会期间已自提,发布会次日(2023.3.25)收到了新机并发表了开箱微博,这段时间,一直处于正常使用兼煲机的状态,不听的时候就插着电源煲机。经过三周的时间,机器基本煲开。R6PRO II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新机状态比起我之前用过的几台海贝播放器,会更好一点,声音不再是开声自带干涩,木讷,顺滑度不足等不良听感问题。当然,任何播放器,新机开声,多少还是有点声音不够顺滑,高音略毛躁,松弛度较弱等问题,但海贝的RS8,R8,这些问题会相对明显,由于采用了较多的分离元器件,所以需要煲机并使用一段时间才进入理想状态。不过这次的R6PRO II进步蛮大的,新机落地声音已经有声有色,当然,煲机之后,状态更好。


正文
前面的开场白说完,这里就入直路了,不多废话。R6PRO II一共提供两种颜色选择,和第一代的产品,变化最大的是,外形及机身材质。外形上,R6PRO II没有沿用R6III,RS6等机型的外观设计,而是全新的一个机身形态展现给用户,一块5.9吋1080P大屏,这个尺寸甚至比他们家的旗舰机型所用的屏幕还大,妥妥的全面屏播放器。背面设计才是整台机器的外观亮点。新品见面会听海贝市场部罗总叙述,背面的设计概念源于午夜星辰,海浪拍沙,星空璀璨,独坐无人小岛,享受星辰大海,寻找音乐乌托邦的情景。所以这个背面成为艺术背板。讲真,我是没有那么高的艺术情操,所以我幻想不到那幅海浪拍沙滩的美景,但这个背板还是真的好看,立体感很强,尤其是紫色的机身,真的非常吸睛,第一眼看去,还以为背板做了切削工艺,产生高低立体的效果,等手触碰到才知道,其实是巧妙地利用了中间斜纹和侧边削面的立体视觉效果,让你以为背板是有高低凹凸斜面,其实并没有,只是视觉差效果。



【产品概述】
这次新播放器采用了一片高通骁龙665的旗舰芯片作为主控芯片,能提供更高效的运算及图形处理能力,在海贝系统的加持下,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有效提升主控的能效比,让主流流媒体音乐平台运行更流畅。5.9吋大屏带来上佳的显示效果,尤其像我这种喜欢拍唱片封面分享音乐专辑的,这个大屏幕拍起封面来更有感觉。新的定制系统以紫色为基调,在安卓12底层的基础上做了深度定制的Hiby OS是为专业音频打造的一个播放系统,从系统系统底层就对音频处理进行彻底优化,全局绕开系统SRC,第三方APP也可以畅享高码率无损音乐。可以比拟手机系统的操控感受,更进一步的底层优化,即使多任务同时执行也能保持系统的流畅度。最后说一句,紫色的背景基调真的骚,买了黑色机身的朋友也可以跟着骚一把。而之前一直都在的Hiby Cast全局遥控,新机器当然也自带这个功能,用习惯手机遥控播放器的朋友,不用我多说大概都能领略到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当然了,还是喜欢拿着播放器划来划去的哥们,这个功能或许你们会用得少一些。其实在不方便拿出播放器的时候,这个功能的重要性就尤为明显。


核心硬件方面,除了刚才提及的骁龙665主控芯片之外,解码芯片搭载了双片AK4499EX+AK4191的组合,采用了MONO模式输出,同时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完全分离,将DAC的潜力完全发挥,新的ALLIN音频架构,让DAC的八通道均配备独立的I/V转换,双AK4499EX默认的MONO模式输出,无论选择平衡端还是非平衡端,双DAC都将同时工作。耳放电路部分,依旧采用A类和AB类两种模式供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耳机的类型去选取合适的耳放模式。MQA 16X同样被加载到这台新播放器上。为了实现更高音质,更精准还原,在时钟方面选择了飞秒晶振。而以往高端机型匹配的独立音频接口输出,R6PRO II也给配备上了,底部从左至右的输出端分别为4.4mm线路输出,3.5mm线路输出,Type-C接口(充电/数据传输/同轴输出/USB DAC),3.5mm耳机输出,4.4mm耳机输出。蓝牙传输方面,支持双向蓝牙,使用行不错。音频文件的支持,最高可支持PCM32bit/1536kHz和DSD1024,这种数字上的变化,对于以PCM16bit/44.1kHz格式为主的我来说,已经非常够用了。当然,如果经常听DSD音源的朋友,这台新机非常值得考虑。


【产品参数】
产品型号:Hiby R6PRO II
操作系统:Hiby SO(安卓12深度定制)
主控CPU:高通骁龙665
DAC组合:AKM AK4191 + 2 x AK4499EX(双DAC八通道电流输出模式)
音频格式:DSD1024/PCM1536kHz-32bit/MQA16X
模拟输出:3.5mm LO/4.4mm LO , 3.5mm PO/4.4mm PO
数字输出:Type-C同轴输出
WIFI支持:2.4/5.0 GHz
蓝牙支持:5.0双向
无线音频:UAT,LDAC,apt-X,apt-X HD,AAC,SBC
屏幕规格:5.9吋/IPS/1080*2160
机身内存:64GB
运行内存:4GB
USB接口:USB2.0/USB3.1最高支持10Gbps传输
扩展内存:MicroSD卡最高支持2TB
充电参数:9V/2A或5V/0.5A
电池容量:5000mAh/3.8V
续航时间:A类放大(3.5mm/6H,4.4mm/5H)AB类放大(3.5mm/8H,4.4mm/7H)
充电协议:PD2.0/18W
充电时间:<2H(0~100%)
第三方APP:支持
输出功率:3.5mm~125mW,4.4mm~383mW
信噪比:3.5mm~117dB,4.4mm~119dB
失真度(最小):A类放大/0.0009%,AB类放大/0.0015%
失真度(最大):3.5mm~0.1%,4.4mm~0.2%
动态范围:3.5mm~118dB,4.4mm~119dB
分离度:3.5mm~70dBr,4.4mm~98dBr
频响范围:20Hz~90kHz

【主观听音】
这个环节还是照旧,选定两款耳塞进行听音测试。一款监听风格,另一款则是民用发烧的塞子。
播放器:R6PRO II(海贝音乐)
耳塞:IE400 PRO(森海塞尔)
          ZEN PRO<搭配磐PRO II升级线>(达音科技)
音乐:
<倾城>许美静《静听13首》(上华唱片)



<レイニー ブルー>谷村新司《Standard 呼吸》(环球唱片)



<Moments Musicaux , Op.94 , No.3>《Andante Cantabile》(DECCA唱片)


以下试听,R6PRO II均选择中增益+A类放大模式
R6PRO II + ZEN PRO(4.4mm耳机输出)

音乐氛围及声音细节感表现突出的一对组合。这套组合听流行音乐,小编制室内乐等作品,都有不错的效果。三频均衡,细节表现良好,男声、女声都能胜任。
R6PRO II和我之前接触的几台海贝高端机型比较,有着相对鲜明活生的初始声音状态。即使未开始煲机,声音也不会让你感觉到毛躁、发闷,不够舒展等不良听感问题。搭配同样是声音透明且氛围感出色的ZEN PRO,声音感染力突出,算是乐感与素质兼备的一套组合。

谷村新司的一曲<レイニー ブルー>,属于2017年的新录音,环球唱片为谷村先生入行45周年纪念而发行的一张精选集,专辑中收录的这首<レイニー ブルー>是德永英明出道作品,这里由谷村先生重新演绎,充满磁性和故事感的嗓音,开声仿佛就是为听众诉说着一段岁月。这套组合人声部分颇有质感,厚度适中,人声结像清晰,距离感适中,口型不算大,但密度感良好。配乐和人声分布比例合理。低音部分,不算厚重,量感充足不轰头,低频清晰度良好。虽然是录音室作品,但展现出来的声场空间,在流行音乐里已算不错。整首乐曲听下来,宽松,细致,纤细,透明的声音表现,略微偏暖的音色,细节感,层次感表现良好,声音不突兀,也不毛躁。算是比较适合这首录音的组合。

第二首试听的音乐选了一首大提琴小品~<Moments Musicaux , Op.94 , No.3>,舒伯特的音乐瞬间,这首音乐曾经被香港动画片《麦兜故事》选为动画原声音乐。这里是大提琴+钢琴的合奏。这套组合演绎此曲,呈现出宽阔舒展的声场空间,大提琴的声音质感强烈,细节重现清晰,乐手拉奏提琴时的喘息声都能清晰捕抓下来。两件乐器的配合非常默契,主调还是大提琴,协奏的钢琴在一旁默默地演好自己的绿叶戏份,并没有盖过大提琴。这是此曲录音出色之处。适中的声音厚度,透明且略偏微暖的音色,宽松的声场空间,细节,层次表现清晰精致。这首音乐也能控得住场,这套组合,演绎这类乐器不多的室内乐,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

R6PRO II + IE400 PRO(3.5mm耳机输出)


这是声音透明,舒展,人声空间立体感表现良好的一套组合。和上面的组合比较,这套组合的声音相对素淡一点。搭配的耳塞IE400 PRO是森海塞尔专业类的产品,属于监听耳塞,是森海专业监听耳塞里面的一个型号,对比IE100 PRO,它有着更高的整体素质,对比IE500 PRO,它的中频段尤其人声部分,结像会相对小一点,距离感会拉得更开一点,人声口型虽然不及IE500 PRO饱满,但人声的细腻度和感情把握会更突出,反观,IE500 PRO的人声会相对平实,朴素,但人声结像更贴近的听感反而我不太喜欢。

选了一首流行女声,一首小编制室内乐试听。女声选了自己比较喜欢的许美静一首粤语作品<倾城>去试听,此曲收录在许美静在1997年发行的精选集《静听十三首》里面,也是唯一一次听到她唱粤语歌的专辑。抛开咬字发音这些,许美静的声线还是很不错。IE400PRO的声音和传统的监听耳塞有点不同,它并不冷淡,也不干涩,反而人声独特的质感,会让你有意外惊喜。这套组合出来的效果,人声并不干冷,结像略微有点小,不贴面,形体感轮廓线条均清晰,这一点又很符合监听耳塞的特性。解析力不错,该有的细节一个不落下,又不会让你觉得画蛇添足,刻意提升声音锐度和清晰度来凸显高解析力等问题,这一点也颇符合“监听”耳塞的特质。吉他的声音质感表现良好,清澈,透明,泛音自然,毫不夸张。虽然只是流行音乐,但呈现出来的声场效果不错,背景安定,空间舒展,三频分离度清晰。属于精致,透明,细节还原真实,声音纤细舒展,保真度高的风格。如果简单概括这套着演绎这首音乐给我留下的印象,那就是:透明,实在。当然了,R6PRO II的声音有一定的感染力,适度的渲染,搭配监听耳塞,输出的效果反而让人有惊喜,至少不会过于清寡素淡,又不会过分浓郁厚重。

第二首音乐,选了刚才分享过的舒伯特<幸福瞬间>试听。小编制的声音效果还可以,这台音源算是这个价位的良心配置,音质超出了我的预期。稍微有点活泼的声音,大提琴的细节还原良好,音色中正,没有太多的修饰和装裱。乐手的呼吸换气的细节也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了,琴声绵延伸展,共鸣感及泛音清晰细致。协奏的钢琴配合默契,两种乐器的分离度清晰。虽然是室内乐,但营造出来的声场也足够开阔,空间感透明安定,背景干净。简单的乐器配搭反而更突出了两件乐器的声音质感和明暗强弱变化。如果又用几个字简单概括我对这套组合,在这首音乐里的声音表现,我觉得这输出的声音是:细致,利索,均衡的声音。



通过搭配以上两款耳塞,大致能了解到R6PRO II的声音特点。R6PRO II和这两年我接触到的海贝播放器有点不同,搭载AK4191+双片AK4499EX的R6PRO II,其风格属于相对鲜明,通透,流畅的声音。和R8,RS8这种需要经过好一段时间煲机及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机型不同。新机状态的R6PRO II已经有不错的第一听感了,经过一段时间煲机及使用后,声音更加顺滑自然。搭配森海塞尔专业类耳塞,监听风格的IE400 PRO,能输出相对中正,透明,舒展的声音。适度的声音修饰,让听感淡雅自然。搭配达音科技高端动圈耳塞ZEN PRO,能获得相对细致,活生,层次鲜明的声音,在播放流行音乐时,能获得更出色的氛围感。本身稍偏活泼生动的调音,对耳塞搭配也有着良好的兼容性。表面参数上,R6PRO II的推力并不算突出,但实际使用下,中档增益基本能应对16-32Ω范围内,灵敏度在100dB以上的耳塞了。


【自选搭配】
这个环节,就是两篇R6PRO II听感不同的部分,地外科技篇搭配的是JVC动圈耳塞,而标准篇,选配的耳塞就兼顾了动圈,动铁,圈铁平板等耳塞。感兴趣的,可以两篇分开浏览。

播放器:R6PRO II
耳塞:A5000(final)
          褐鹂(Jeban Oriolus)
          ER4XR(ETYMOTIC)
音乐:
<IF>《The Missing Linc》(Sheffield Lab唱片)


<生命的插曲> 张学友《爱与交响乐》(宝丽金唱片)


<我很好>梁咏琪《新鲜》(EEI唱片)


<Brindisi>《Opera Without Singing》(LONDON唱片)


以下试听,除搭配ER4XR时,R6PRO II选择中增益+AB类放大模式,搭配其它两款耳塞,R6PRO II使用中增益+A类放大模式。

R6PRO II + A5000
<我很好>梁咏琪《新鲜》
<IF>《The Missing Linc》

透明,精致,舒展的一套组合。A5000给我的印象是顺滑流畅,纤细透明。女声和小编制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个别前端,尤其是中高频稍为突出的音源去搭配A5000,或许会出现人声略微上飘,中低频稍缺厚度感很饱满度等问题,导致声音不够稳,低音下潜一般等不良听感。当然,这套组合还不至于这样。

<我很好>
咏琪姐姐的一首并不热门的歌曲,但细听却有一番味道。这是一首90年代末的流行女声,录音尚可,这套组合播放此曲,听下来,人声口型不算大,清晰的乐器结像及人声距离,清晰,通透,且刻画精致的声音线条及轮廓。难得的高音明亮清澈但不刺激。属于顺滑流畅,鲜明细致的声音,声场规整,背景通透干净。人声的颗粒感比较细微,声音平顺不生硬。和时下很多提亮高音,让你有一种高解析度错觉的系统比较,这套组合音质是对得住它的售价。A5000不到2000的售价,能重现出清晰,精准的声音细节,透明、纤细、流畅的声音风格,搭配R6PRO II,播放这类流行女声效果真心不错,真的要挑毛病,那就低音稍为少了一点点下潜,但从另一角度想,如果下潜达到一线水准,或许它就不买这个价了。

<IF>
每次听这首音乐,都被开头的羽管键琴感动一回。这套组合,演绎此曲,如果10分是满分,我给7.5分,属于素质良好的一套组合,各方面表现平均。而录音水平,这首音乐比上一首流行乐优秀,这首作品所带出的气氛,能让你感受到充足的声音细节之余,也能让你有一种放松心情,静下来细品音乐带来的那份宁静透明的感觉。此曲的声音亮度是刚刚好的,再亮就刺激了,暗了有些微动态变化就分辨不出来了。低音部分依旧比较内敛和克制,量感适中,低音不算厚重,但声音仍属比较凝聚结实,但如果你是奔着低频的冲击力和能量感去的,这套组合也许有些勉强了。但唯好声底挺干净的,安定通透的空间背景也是其优点所在。弦乐部分,纤细,透彻,轮廓线条的描画清晰不含糊。大提琴很有质感,除了泛音和腔鸣效果不算太饱满,其它部分也还可以。这首音乐所呈现的声场会相对前面的流行乐更加开阔,所以听感上营造的声场空间更为舒展宽广。


总体上,这套组合属于高透明度,解析力良好,声音顺滑流畅,声场空间舒展不局促的组合。流行女声和器乐小编制都有良好的效果。最关键是A5000的声音并不夸张,但声音均衡度挺不错,属于素质良好,听感淡雅的一款耳塞,搭配R6PRO II,不会翻车。

R6PRO II + 褐鹂
<我很好>梁咏琪《新鲜》
<生命的插曲> 张学友《爱与交响乐》

氛围感和音乐感染力十足的一套组合,很适合听流行音乐,是真的声色俱存的组合了。和市场上一些采用平面振膜耳塞不同的是,褐鹂是真的采用传统定义的平板单元而不是平面振膜动圈单元。14mm大尺寸平板喇叭,负责整个中频段,让褐鹂拥有非常细腻精致的人声,对比一些用动铁单元做中频输出的产品,褐鹂有着更顺滑,温暖,饱满的听感。低音由动圈单元负责,褐鹂出厂前经过一段时间的煲机,其实上手就有一定的效果。低音氛围,量感都不错。而高频部分则有传统动铁单元负责。褐鹂高音不算刺激,甚至还有人说它偏中低频,高音较暗,其实我自己听下来,高音是基本够用的,当然了,如果追求极致解析力,异常通透的细节感,线条感的朋友,褐鹂也许不是您菜。

<我很好>
第一首选听的是咏琪姐姐的我很好。之前有朋友和我说,褐鹂特别适合流行音乐,尤其是男声。褐鹂我也是用来听流行乐为主,我觉得无论男声,女声都不错。素质良好,音色氛围完美在线。搭配R6PRO II,把乐感氛围完全发挥出来了。平板单元细腻、宽松、顺滑的声音质感,充分展现。低音部分也不会太厚重,基本不会有轰头的不良听感。这首音乐,伴奏里面的吉他和小提琴所呈现出来的声音质感尤为突出。第二段落,加强了低音,但这套组合低频并不过量,适度的下潜和量感,又保持着动圈单元的低音质感。这首音乐听下来,低音不厚重,有感染力,声底饱满。人声部分就颇为讨喜,细节良好,密度适中,口型轮廓清晰,饱满。略微靠前的结像,听起来很亲切,但又不会过于贴脸。褐鹂的声场不错感觉比起之前我用来听流行的黑黄鹂拉得更开,更宽松。

<生命的插曲>
正如学友哥在演唱会上说到的,这个演唱会选的歌,可能会有点冷门,但选的几首都是他自己觉得挺好听但又没有流行起来的,或者某些因素让它们不能流行。于是想借着这场演唱会,让这些相对冷门的好歌,有再一次展现的机会。比如这一首,就是挺好听,但在主打云集的专辑里面,却没有流行起来。
歌词挺有意思的一首曲子,故事情节大概和偷情的桥段很贴切,但却很写实。前奏的一段小提琴+钢琴非常优美,但又透析着一抹淡淡的忧伤。因为是现场的录音,所以呈现出来的声场效果和录音室版本还是有些区别,伴奏的是整队管弦乐团,乐器既丰富又真实。当然,也非常考验录音师的水平啦。算是一首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精品,这套组合表现管弦乐并不是强项,但基本的氛围和层次都能展现出来了。但切记,别和什么所谓顶级的随身配置播放古典乐比,没可比性。这首音乐所展现出来的,人声部分有张力,口型不算大,感情投入很到位,这里不得不赞一下学友哥的演绎技巧,唱现场能有这样的功底,不亏是歌神。最后说一下管弦乐团的伴奏,真的和一般现场很不一样。呈现出宏大壮阔的场景,宽广的音域,开阔的声场空间,真的是一流的听觉感受。而落到这套组合里,就是素质不拉跨,氛围感在线罢了。

这是一套很适合用来轻松听歌的组合,流行,爵士都有良好表现,而次之,要求不高还可以听听室内乐。优点就是素质过得去,乐感与氛围不错,但又不会让你听着觉得有浓妆艳粉,渲染过头的气氛。不过加起来售价近1w,纯听流行其实也差不多到头了,再贵,没太大实际意义,尤其是对于出门塞着耳洞听歌,到屋里就切换台式耳机或者大系统的流行乐玩家朋友。玩到这份上,也就差不多了。

R6PRO II + ER4XR
<Brindisi>《Opera Without Singing》
<IF>《The Missing Linc》

冷静中带点热情的一套组合,在音特美的角度去说ER4XR,他们会觉得此塞低音已经得到充分的增强,但在大多数以流行音乐为主听音乐的朋友眼里,ER4XR的低音其实还是偏少了一点,要知道现在这个入耳式耳机领域大环境里,动次打次的充斥下,小4那一点点低音,只能满足小4党自娱自乐,当然了,我说的是在随身听直推的前提下。这套组合,我还是用来听器乐类或者室内乐较多一点,流行就有点High不起来了。

<Brindisi>
一上来就整一首无词歌剧,这张唱片不得不在这里再一次HIGHLIGHT一下,从选曲角度,这是一张几乎无可挑剔的片子,一众歌剧里面,最好听的片段几乎都被选录进来了,去掉意式美声之后,剩下的就是管弦乐部分。这里选的是威尔第《茶花女》里面的著名选场<饮酒歌>,气氛够High的了,但小4的演绎下,似乎还是把你兴奋过头的情绪拉了回来,低音是真不多,中增益下,低频收得还是比较快,速度,瞬态都跟得上,唯独量感稍为偏少了,单动铁,我们给予理解吧,试问又有哪个单动铁能做到小4这样的声音?看曲线大概你也心里有数,下潜嘛?是有的,虽然和现今的一些旗舰多动铁比较,它几乎没有低音优势,放在现在的多单元年代,其实我觉得小4依旧是值得一提的,低音很干净,所以我不知道那些说ER4XR混,低频多,声音不够通透的人,你们到底要多通透?整首曲子听下来,我觉得是相对收敛和冷静的情绪下演完这一曲,让我这中年小4党大叔“HIGH”了2分56秒。可喜的是,乐器的分离度还算不弱,而且群奏时,阵脚不乱,高音明亮通透但不刺激,不扎耳。细节不夸张,该有的乐器基本都呈现给听众了,没有太多的修饰渲染,声底依旧是音特美传统的透彻,干净 。声场很宽,空间维度大,但不空泛。不足的是,氛围感实在难以让人热情起来,作为小4的老用户,这个我深切理解,低音不多的,喜欢低音多的,这一组搭配不用看了,不适合你。另外就是,毕竟是一个单动铁,就别和什么多种类,多单元复合架构多分频的神马旗舰比了,没法比,但有一样东西,是所有多单元旗舰给不了你的,就是那份小4独特的透明音色,冷静与平淡,这是小4专属味道,大概也只有喜欢小4的朋友,能真切感受到那份特别的感觉。好了,冷静地High完这一曲之后,也是时候立即进入下一曲。

<IF>
录音电平很低的一张专辑,加之小4并不算灵敏度很高的动铁,音量几乎调整到一半了,终于能听清楚细节变化。开头的一段羽管键琴真的百听不厌,宁静,安详,乐曲的第20秒,大提琴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时间。听过这首音乐的朋友会明白,小4下的大提琴泛音并不算丰厚,声音紧致结实,音色干净透明,密度感充足。低频方面,这首音乐的低音是充足的,但这套组合并不是低音雄浑饱满的类型,凝聚,结实,收放稍为有点快的低音,弦乐部分,这套组合相对明亮清澈,线条感和层次感鲜明,声音有穿透力,高音延伸充分,独奏的小提琴细腻流畅,ER4XR的高音对我来说,亮度,锐度,延伸都是足够的,而且最可取的是,透明而不刺激。大爱乐曲第一段,这种恬静,优雅的氛围深深感动了我。反而副歌部分加入低音有点失色了,破坏了原有的宁静清新的气氛。当然,纯个人喜好,仅代表个人感受。而乐曲最后的高潮,打击乐,弦乐,羽管键琴齐奏,虽然乐器齐集,但听感一点也不吵闹,依旧保持清新,宁静,有紊不乱的音乐氛围。最后说一下声场方面,这套组合的声场算是比较开阔的,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ER4SR更开阔,这里我只想说,朋友,声场不仅仅是只有横向拉伸宽广就算开阔的,纵深感也很重要。空间高度也不能有明显压缩,只有三个维度都做到相对均衡,这样的声场才是完整的,舒展的,开阔的。

用两首器乐作品去做测试,这套组合算是听完了,作为一个小4老铁用户,这种声音我可以说是喜欢,也可以说是习惯,毕竟我还是依然喜欢音特美ER4系列的。但坦白说,这个低音在一般便携器材里,其实量感是偏少的,低音收放快,瞬态表现良好,但量感,厚度对比很多耳塞,乃至一些一单元动圈,小4的低音是稍为偏少了。尤其在这类便携播放器上直推。所以,如果对低音的能量感,厚度,量感,弹性,感染力,氛围感等方面,有着相当要求的朋友,这套组合里的小4,大概可以放心换掉了。


写在最后……


到这里,这篇R6PRO II的听音分享已近尾声,虽然能分享的耳塞搭配还是很有限,但在此也希望我的分享能为一些有意这台机器的朋友带来一点点微薄的帮助。还是那句,评测,听感文章之类,只能作为选购器材的参考建议里的(其中)一小部分,不能尽信,毕竟耳听为实,别人的听感是代表不了你自己的。有机会,还是得亲耳试听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R6PRO II是一台音质和颜值都兼顾得蛮到位的机器,卖这个价格,也没有什么明显痛点可喷了。更多的只能说是不是你喜欢的声音而已。想说的,想分享的基本都写到文章里,在此就不再累赘了,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收看,也欢迎跟帖留言交流。


2
发表于 2023-4-27 17: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扬州
你别写评测了,误人子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4-27 1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写的够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4-27 1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长宁区
进来看看美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4-27 20: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INNA
充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4-28 08: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骁龙665啥时候成了旗舰CPU了?讲究UI流畅性的极有可能砸机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4-28 0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老而不死是为贼,古人说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4-28 09: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西太原
按字数给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4-28 09: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什么时候刷新率变60h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4-28 09: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商业吹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4-28 10: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大家现在喜欢的是锐评,太长没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4-28 12: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heaven5556 发表于 2023-4-28 10:41
大家现在喜欢的是锐评,太长没意思

首先还是得感谢您的回复,感谢您提出的建议。文章的主观听感部分都会写得长一些,在大家坛十几年都是这样,以前一起交流活动朋友大概都懂。其实文章长短真的没所谓的。以前风气和现在不同,有不同看法,几乎都会在回帖里探讨,即使会有争论,也是很少有带攻击性语气。经历过论坛2005-2012这段时间的坛友应该能体会。只能说现在风气实在不如前。一堆这些小号上来当小丑开口收钱,闭口商吹,该不会文章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吧?不然这些小丑会上来阴阳怪气?要是我,我觉得别人文章写得不好,有偏颇,有刻意诱导成分,我都懒得看懒得回,谁有那么多时间整天蹲网上盯着喷?玩久了就明白。我的文章从来不诱导读者购买,一向以来都建议大家自己找机会体验真机之后再决定,每次文章最后都写得很明白,听感评测之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主观评价与观点,只能当购买前参考的其中一种文字信息,最重要的是自己耳听为实,无奈这些小号就是喜欢选择性忽略,那没办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4-28 13: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海贝这次外观设计很棒,声音没听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4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