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enidcn 于 2024-1-9 08:10 编辑
心电图只能看个基础,很有可能看不出什么毛病。升级方案是24小时心电图,但也不咋好用。中国第一心内科上海中山医院会以心电图+心超作初期筛查
虽然不敢说HIFI比心脏医学更难,但心超之上还有造影、消融、支架、起搏器、人工心脏等多种可选的唯物手段。而HIFI目前在参数+曲线+瀑布图之后就没什么好用的唯物手段了,戴上耳机或者打开音响则直接进入唯心阶段。正因为唯心,所以没有客观标准。很多人喜欢肥厚低频,少数精英喜欢精致高雅大气贵气的调音,或者两者都喜欢。正是这种刚出道就开始纯唯心的特点,让HIFI的难度直线上升,也很容易出现4万多耳塞居然还有人去舔的奇葩景象。要知道低频和精致兼得的大乌也才17000~30000+,人家用的铍振膜可是FOCAL压箱底的技术,达到5HZ~50KHZ。要是4万+耳塞真的声音力压大乌+SUS+X9000(价格均在5万内)。。。哈哈哈哈我先笑为敬
耳塞还有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前端,不论是世界最强的中国国砖还是日韩智商税,其便携一体的特性就彻底阻断了低噪音、低失真、强供电的可能性。若选用强力台机去推耳塞,可能音量没打几格,耳塞就炸了。所以针对4万+耳塞并没有特别强悍的前端去发挥其“价格”。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耳塞上台唯一缺的就是一台耳塞专用的独立耳放,同时保持其它优秀的大耳分体系统不变。这台耳放的输出电平仅适合耳塞,分体电源选用箭猪/伦达牛@sword_yang,尽可能压低干扰。我承认,仅这一台耳放的诞生就能进一步盘活整个耳塞市场的HIFI性
但就算如此,耳塞是否真的能赶上大耳?
感觉主题跑偏了很多,但我想说的也基本说完了。正因为HIFI出道即唯心,所以大家可以多关注HIFI的哲学性。哲学本就指导科学,而不是靠玄学,和无休止的低级争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