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元归一】水月雨和鸣Harmon三动圈试玩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8-7 10: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今天的伴乐谈节目,我们要谈的是一个颇有点先锋做派的产品来自水月雨的Harmon和鸣。水月雨这些年在耳机单元的多样性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大耳产品线以平板为主,动圈为辅,而耳塞产品上,则是圈铁平板静都做了一圈。和鸣这个塞子,是今年上半年的新品,在流星之后推出,在目前的产品序列里面,和鸣与流星,都隶属于XTM系列(复杂分频技术系列),并且这个系列暂时也只有这两款。从这个定位上,不难发现和鸣并不算一个走寻常路的耳塞,结论说在前面,从声音角度来说,它有水月雨耳机的一些共性,但更多也是体现出一些对于声音控制力的实验性特质。

先说说和鸣这个塞子的配置,如今入耳塞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白热化,尤其是千元级别的入门价位,单元各种堆料已不再新鲜,和鸣采用的是相对少见的配置:只用动圈,且是三颗全尺寸动圈单元构建。多动圈的耳塞,一直不算主流,但是从去年到今年,忽然冒出来好几家品牌都在做类似产品,不过能用三颗全口径做的,目前好像也就水月雨一家,动圈单元和动铁不一样,体积更大,频宽更大,对腔体的要求更多,且不像窄频宽的动铁单元那么好控制,才子之前接触的一些多动圈单元塞子,有大单元加小单元的,也有主动单元搭配被动单元的,而和鸣的3颗动圈单元都是主动单元,且都是10mm全尺寸。当然了,它也不是3颗全频单元叠叠乐,具体来说还是1+2的配置,1颗单元负责中高频,2颗负责中低频。和鸣搭载的中高音单元采用了“玻璃球顶”复合振膜+柔性悬边的动圈。官方强调,这种微米级厚度的玻璃球顶振膜拥有远超金属振膜的刚性和更佳的阻尼特性,配合内外复合磁路,旨在带来优秀的高频延展和细节。也许你会诧异于为啥玻璃强度大于金属,这个要结合尺寸来看的,在微米级厚度前提下,玻璃、纸、一些聚合材料的强度,确实是不弱于,甚至高于金属的。另外两颗低音单元则是采用了水月雨经典的“水平对置摆放模组”。这种设计通过两颗单元反向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磁路效率,拓宽动态范围,并显著降低非线性失真。我们在伴乐谈节目以前分享过的DUSK耳塞上,也可以见到类似的设计。这1+2的单元组合通过类似同轴但严格分区和分腔体的放置,集成在和鸣还算袖珍的身体里,我们看和鸣的腔体,体积控制做得相当紧凑,横截面并不大,但是因为容纳了三个同侧摆放的动圈,所以侧面来看,腔体的深度会稍稍大一点,不过不影响佩戴,我每次戴上稍微往耳甲那里压一下(就是往脑后的方向压一下),就会戴的很牢靠。

个人感觉,水月雨官方给出和鸣的技术参数并不太能反应耳机实际的驱动门槛,我们具体看看,和鸣的阻抗 19Ω,灵敏度 114dB/Vrms,纯纸面数据上,妥妥易推小萝莉,实际上并不是,如果用什么小尾巴随便推推,响度能保证,但是此时耳机的声音会缩在一起,头中效应会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和两个因素相关,第一是前端的控制力,第二是原配的耳机线,和鸣的耳机线用的是编织线,颜值很不错,但是声音上我并不满意,因为风格过于内敛,他们家有一条同样是编织材质的升级线叫做热海,平价好声,当初我分享流星的时候提及过,这条热海搭配和鸣以后,声音会外向不少,对声场的结像也有较大改善,当然,如果你更换差不多级别的其他品牌线材,都是OK的,具体在和鸣这条塞子上,我认为换线是必须的。在日常使用中,我比较经常用的搭配是:1、节奏V3D数字转盘+德森瑞Clarinet(单簧管)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2、水月雨自家的梦想碟机2ultra;3、海贝RS8。这几个前端的相似点不仅是控制力,在音色上都是微暖的。


直接说说声音,三动圈因为是同轴摆放,且腔体已经经过精确的声学计算,可以说和鸣是近两年我听过多动圈塞子当中,相位失真控制得最好的那一个。反应在听感上,你甚至感受不到这是一个三单元的动圈。首先,和鸣这个耳机一上来就会给玩家营造一个有明确边界的,椭圆形声场的舞台空间,声音线条纤细内敛,完全没有吵闹的感觉。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和鸣,我的答案就是:精致,而且是一种凌驾于其身价的姿态。和鸣的低频是最让我觉得意外的,这么说吧,它的低频就像一根绷紧的弦,有足够下潜和更为足够的弹性,并不刻意突出量感的强大。这个双动圈低频单元确实没法类比到音箱上面,如果是大口径音箱,低频单元越多,声音就会越宽松,但和鸣的低频与宽松丝毫无关,它追求的是一种稳准狠的动态控制力:来得快,收得快,非常凝聚扎实的量感,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这种充满速度感的中低频,在演绎各种电子乐或者燃曲的时候,分外有说服力。

这么说吧,和鸣中低频的这种略显冷淡的风格其实是贯穿了整个三频的,你不能因为它不突出量感就称之为“保守”,相反,它一点都不保守,但是突出对声音全频的控制。这个塞子很“妖”的地方在于,整体的瞬态,如手术刀一般的迅速和精准。所以,你也能猜到了,和鸣这个塞子本身的基础音色,是中性的,不能说冷,起码不是暖声。它可以不苟言笑地铺开一大片宽敞的声场,然后让你正襟危坐地欣赏一场小型室内乐,讲真,在不到2K的这个价位,和鸣演绎下的弦乐四重奏,或者钢琴三重奏,是T0梯队的,甚至具备越级挑战实力。但是同样是三重奏,和鸣不太适合听爵士乐的钢琴三重奏,因为低音大提琴的丰满宽松,与和鸣的赛博低频风格是难以重合的。从这个意义上,我想说,和鸣这个塞子搭建舞台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这个舞台,似乎和追求慵懒松弛比方chill out沙发音乐,有些格格不入。和鸣在人声上的表现和中提琴之类的乐器是接近的,和玩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女声的魅惑力大于男声,听各类通俗音乐,比方说人声爵士、昭和老歌、港台流行都是不错的,不够热浪,但是绝对清晰明亮有条理,有时候仔细品味一下,它可以把很多流行音乐背后的配器给你拆分得明明白白。

文末我想说,回过头来看,在前端搭配上,和鸣注定是需要一些些暖意的补充的。类比到音箱上,它就属于那种“吃胆味”的存在,因为本身就具备明亮、精致的声底,若搭配同样冷声前端,就会显得亲和力不足,或者结像过于内敛(小家子气),相反,搭配一些暖声的,可以大开大合的前端,和鸣身上那种精准快速的酷酷气质,就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其实对于这个级别的耳机来说,个人是不求它们往全面的角度去发挥的,相反,只要能在强调个性特质的前提下,具备足够的耐听度,我觉得就是成功的。聆听的时间越长,我也越发觉得,和鸣,包括先前的流星,这俩XTM系列都是妖孽的存在:曲风适应也许不够全面,但是一股魔化的气质,无可取代的音色,别有一番味道。顺道一说,水月雨其实还做了一款和鸣的兄弟机型,是水月雨与TAGO联名款,叫Harmon-SP,也就是和鸣SP,腔体外壳用了实木材质,内部三动圈的大体结构基本没变,个别细节部分有调整,这个和鸣SP听起来会稍稍增加了一点点柔润的滋味,两者的区别,有点像曾经的歌德和爱丽丝吧,常去展会的小伙伴们,不妨实地对比一下,看看你喜欢哪一种温度的和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0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