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了大半年,最近又折腾了一下,刚好闲聊一下用过的线材,多多交流,也当给自己做个总结 音源:SA10/享声D1/IMAC,解码:SA10,放大器:V590耳放部分,耳机:HEKSE 电源线: - Tiglon 12A:品牌入门线,跟鸡线有一耳朵区分,细腻、凝聚,能量在中高频,有种好听的打磨感,适合放音源部分,千元级别推荐;
- Tiglon 2000A:当年品牌旗舰,音质比同价位欧美线好,音色很中正,不会喧宾夺主,工具线的好选择。不足之处:可能是搭配的问题,放在音源或解码都会导致声音能量感溢出,听感有点硬,只有接耳放时不会有这个问题,已出;
- 欧亚德Vondita-X:网红线,热度大,保值率高,声音嘛个人觉得只是值这个价,说素质PK万元线纯属乌有,最大问题是搭的框架比较逼仄,像日本酒店房间,啥都有但就是局促,优点是透明且不刺激,搭配其它线不冲突,估计是欧亚德头子做了主要贡献。最后觉得鸡肋出了;
- 施瓦辛格ESS:近年网红线,确实物有所值,买来刚开声就能跟以上所有线拉开档次差距。优点:中正自然,处理复杂音乐有条不紊,各项都不拔尖但就是很和谐,像hd800s性格,不愧都是德系。现接在SA10上拔不下来了;
- PAD Aquila LR:品牌老七,能感受到PAD的品牌风格:宽厚、饱满、底盘好、不刺激,专治冷薄刺系统,对比了不少同价位线但一直留在身边。LR这一代减少了老一代的粘滞感,通透度有所增加,不足是高频一般,低频有烘托但质量不如高阶线;
- PAD Dominus LR:基于对PAD线的好感,继续入了老二,目前焊在耳放上。这线让我体会到什么叫一线定生死,声音直接从书架箱变为落地箱,又或是像真力2.0加了一个低音炮。全频能量提升,尤其中低频,能量暗涌却层次分明,有力量又不会刺激,质量俱佳,5星好评。注意这只是基于耳机系统的评价,音箱系统选PAD可能会遇到速度慢和高音暗等问题,仅作参考;
USB线: - 贝尔金:暖壶,一耳朵音乐味不错,仔细听发现细节丢失严重,削两端,系统稍微好点还是不要选了;
- INTONA REF:近几年该价位的热点产品,要煲个几天声音才会稳定,素质跟低端线一耳朵拉开差距,优点:声场、延伸、通透度,不足:偏素质,古典没问题,人声冒得感情。总体好线,出了还是有点怀念;
- 晶彩莫奈:最大优点:声音凝聚却不失水润,放乐器独奏一绝,琴腔共鸣感十足。缺点:除了这个优点外就没啥好说了,价格还是贵了点,已出;
- 大佬绿宝石:如果想3000价位找一条乐感好且综合素质也过得去的USB线,绿宝石值得推荐。对比intona,素质不如,乐感超越,人声好听不少。也在考虑换一条红宝石,现在又听CD又听数播,但接IMAC时间占了大部分,音质损失一点,但换来的太多了;
信号线: - 国产奥丁XLR:500价格真的不能再要求什么了,优点是它真的能做出高价线材的那种框架感,会有气势和能量感,估计跟仿造真奥丁的编制方式有关系,不过除了感觉就没有其它了,毕竟材料和真线差的太远;
- 奥丁提尔2:真丝带还是吃搭配,当时怎么搞都是密度太大声音顶耳朵,受不了已出。优点:密度、速度,有朋友用在音箱系统感觉很好;
- 超时空 the one:优点:声场、空气感、宽松度,听现场非常好;不足:两端延伸一般,已出。现在想想有点后悔,the one已经可以满足自己系统需要;
- 超时空 25th:在the one基础上增加了凝聚度和安定感,一直服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