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atagem 于 2018-1-29 21:36 编辑
一直以来,我是个生活节奏并不快的人。喜欢自由无负担的日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对购置不动产并不积极。说白了就是在享受这种在日本玩够了可以拍拍屁股就走的状态。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心中有一些东西也在沉淀,有时候也觉得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这样的态度,为一个家庭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了。曾经我与父母说还没到30岁前少催一点,现在虽然离大限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现在自己却自己内心开始主动了起来。
总而言之,最近生活开始越来越忙碌,有时候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在新系统下静下心来聆听音乐。有不少人可能觉得我,选曲子是在高端系统下对音轨精调细选,最终才得出什么什么结论。
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因为我即使不发烧,我也可以选出这些曲子。事实上,Hat Album的曲子有80~90%是在笔记本外放下选出来的。所以欣赏音乐,更多的是一些感性的东西,一定需要高级器材吗?当然不是。但是我一个这样跟你说话的人,却烧得非常愉快,可见,烧器材和欣赏音乐并没有任何矛盾。
Hat在发烧的过程中见过很多人。包括有些人喜欢标榜自己欣赏音乐,不以器材为中心,买完这一波我就要回老家安心听音乐什么的。甚至心态失衡上来就质疑他人到底在烧器材还是在听音乐的。我倒是觉得,在这样自我标榜的一瞬间,这个人心态上就已经输掉了。这就像有人,口口声声不要跟别人比长挂嘴边,用好自己的喜欢就挺好的。实际上一看就知道喜欢这样强调自我的人比谁都玻璃心。
Hat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感性的人,因为纵使我手里有一千万的流动资金,我也最多花一百万去玩器材。也许是因为这种克制自我的态度,我仍然回首能够时不时感慨:能发烧,真的是太好了。事实上,我这样笔记本外放照样能够跳出很多人都喜欢的曲子的人,有这个必要花上百万去听音乐吗?这样的问题,经常在系统响起来的时候烟消云散,甚至想说几百万算什么。所以归根到底,也许我又并不是一个不感性的人。
人的耳朵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重视的地方也不一样,耳朵的灵敏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一直认为发烧要量力而行,结合好自己耳朵的极限,并没有必要太刻意去模仿他人。然而,曾经有几位好友都这样跟我说,模仿我的系统组建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觉得如果这个人,自己的系统听起来都不好听,他是怎么把这些歌选出来的?
渐渐地发现,这句话真是有道理耶。事实上喜欢Hat Album的人参照我的系统组建,一直以来都是一路下来买什么喜欢什么,基本都不需要扫雷的。所以所谓的选集,其实就是有一点类似于塞选的过程,有一点像是调音一样,你会让这个选集,最终这个作品,符合你的声乐价值观。就好像每个人随身播放器里面的eq往往都是不一样那样。这也是为什么,相信各位也有所体验,那就是不同人选的音乐集之间往往有比较大的风格差距。而hat album其实体现的就是我的价值观,音乐观,和美学了。我是个注重效率的人,相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兴趣爱好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话说回来了,Hat觉得自认自己选集很大比例的人都觉得蛮好听的,可见我的审美观又没这么奇葩呢(笑)。
Anyway,这就是你们一直催的Vol.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