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箱最要命的是房间,之前不敢上音箱的原因是担心环境太差。虽然房间长5.5m*宽3.5米*高2.5米,但我实际可用的面积只有长1.8m*宽1.3m。最近耐不住耳机听腻了,就硬上了音箱。 谈一下玩到现在的心路历程。 1.音箱的选择 由于空间小,只能选择近场监听,要么放桌上,要么搭个脚架放桌前。 作为科学hifi党,自然要找到音箱的指标数据作为选择依据。 <pierreaubert.github.io/spinorama>这个网站搜集了大量的音箱测量数据作为参考,都是按照CEA2034标准进行的测量。评分(Preference Scores from Harman)有两种,一种是不加低音炮,另一种是加低音炮。为了让低音差的音箱更好地与其他音箱进行比较,于是抹平音箱低音的差异,从而有了Score w/Sub评分。 贫穷的我只能选择便宜的监听音箱+低音炮的组合,通过低音炮来弥补主音箱低音不足的缺点。综合考虑后选择了kh80+adam t10s。 2.仅kh80的听感 没低音,不好听。 Kh80的低音延伸在-6dB的条件下仅到48hz,这意味在48hz以下空空如也,听个寂寞。 再加上音箱后墙抵消效应的影响,低频会变得更少。 如图所示,在70-130hz出现了巨大的深坑。EQ有一点用,但是不解决本质问题。 3.加了低音炮后的听感 低音炮的作用远远超出我的预想。 分频点取在80hz,不仅低频下潜达到了30hz,而且低音炮帮助主音箱弥补了70-130hz的深坑。 进一步说,低音炮分担了主音箱低音单元的大量负担,减小了主音箱的功放压力,让低音单元在更好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优化了低音音质。 由于低频在100hz以下无指向性,正确的摆位+正确的分频处理,一般情况不会出现衔接问题。 4.房间环境处理 音箱的频响只是音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重视的是混响时间。 要让房间的混响均匀,在全频段表现均衡,如果没有专门的听音室,想要达到好效果很难。 我用了4个低频陷阱和4块中低频吸音板,想要衰减100hz以下的混响时间也还远远不够,如下图所示。 墙壁光秃秃的部分会互相反射,形成驻波。要吸收低频,需要非常重且厚的低频陷阱,需要对墙面进行大范围的覆盖,搞起来很麻烦。 倒是高频要容易处理得多,因为家庭环境中本就有不少吸音体,高频一般不会偏多。就算高频偏多,轻便的高频吸音体也能轻松解决。 5.总结 对于不方便进行大量吸音处理的小型听音环境,通过麦克风测量音箱的轴向频响进行EQ的方法非常值得推荐。尤其对于低频和中低频,想通过房间处理来改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驻波很容易在墙角和墙面聚集,找到一个受驻波影响不明显的听音位,即听音位四面都距墙有一定距离。在摆位上,按照业界常用的等边三角形摆法即可。 根据麦克风测量的混响时间,针对某些频段使用吸音材料,想完全控制好混响时间是非常难的事情,但用了总会有一定的效果。 对于了解声学处理,推荐一本书《声音的重现》。 6.谈一下音箱的听感 音箱的听感跟耳机的最大区别是,音箱的声场在前方展开,可以左右晃头感觉到声音来自前方。耳机的声音仅在耳朵旁,人耳无法由耳机的声音产生距离感,即耳机有头中效应。 因为音箱的声音在前方,所以对于耳朵来说听着更真实,音箱比耳机更容易欺骗耳朵。 音箱和耳机在声场上的决定性不同,令其声音细节听着不太一样,耳机声音会有更清晰一点的感觉,但这些细节在音箱上本就存在,并不会消失。 音箱比耳机还有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高频不会刺,即便听一些比较辣鸡的歌曲也不会像耳机刺得令人难受,并且音箱的高频是没有衰减的。 最后我想说,不必由于环境问题而畏惧箱子,想要得到好声音总要折腾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