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三年前购买了一支木纹绝美的AWKT。因为之前三进两出深度玩过W5000,所以对铁家的声音很有好感。这支AWKT到手之后被上了吉他漆,然后就一直陪着我,从本科一直到国外研究生(也就是现在)。
好了,来说说问题。我对AWKT的中高频调音有偏好(坛子里也有不少人持有同感),但是低频让人头疼。有时候干完一整天活儿,回家带上耳机,听一些爵士或者R&B,瞬间会被浓郁温暖的声音包裹;有时候带上耳机听歌又会感觉低音怎么着也不得劲儿。前端从拓品参数王L50ii,换到老w5000官配ha5000,再到屎牌小钢炮vali2++,中间混着用了6.35和xlr,低音还是忽上忽下(btw,关于换线,有大佬说原配的两根线的三频分布不同,恕我听不出来,只能听出声场的差异)
事实上这和网上不同人对AWKT的评价刚好符合。有人说这玩意儿听起来和纸一样薄(有很多云试听录出来也这样,不排除低频泄露),有人(包括现在B站一个很有名的耳机up主)说这耳机比起w5000来说非常温暖。以上两种评价,在我的长期使用中,总会交替出现。
最近楼主心血来潮买了一副歌德的HEMP,借此契机重新开始烧起来,顺带的也下定决心研究AWKT飘忽不定的声音走向问题。
答案很简单,耳机佩戴的位置。佩戴位置的一丁点差异,可以说完全抹除掉换线,换放带来的声音差异。铁三角这代新铁的耳罩直径110毫米,比前代w5000(105mm)大了一圈,耳朵在耳罩空洞里的活动范围也大了一圈。一般来说,当我们把耳机拿起来带在头上的时候,会下意识让耳朵处在空洞中央或者靠前的位置。这时候铁家原本就偏多的中高频占比会进一步增大,听钢琴或者古典吉他非常毒,结像非常近,就好像花了2000+RMB坐在水蛋的池座前三排一样,但是代价是低频减少,整体听感如纸一样薄;但是当我们把耳机往前挪动,让耳朵处于空腔的后部,甚至让空腔后部分怼在耳背上时,整体的听感会变暗,低频氛围感陡然起来(有的铁三角爱好者甚至会说低频振耳朵,这完全是真实的)。
光有这样的听感我还不敢来绿檀单独开一贴讲述。最近我在一个网站上找到好事者在不同的方位测量了AWKT频响曲线(我在这里叠个甲。频响曲线只是参考,很难直接评价耳机的整体性能。但是对于声音的走向判断是非常有用的。耳机在设计和生产环节,频响曲线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从中看出,在不同位置下,声音的走向出现了很大变化。当耳机处于back(也就是往后移)的状态时,完全是一副亮声耳机;当耳机处于front时,高频在保持微观走向(音染)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整体下移,而低频上抬,从亮声变成了平衡声(和一众低频残废的老耳机相比甚至完全是暗声)走向。
关于这种现象,我甚至不知道该夸铁家还是骂铁家。一方面,耳机的声音对佩戴如此敏感,造成了评论的两级分化(对音染的分化也就算了,居然有两拨人对整体走向的判断都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不同的佩戴有如此不同的差异,也算是买了一个耳机能当两个耳机用,耳机往前戴,温暖中正杂食,往后戴,变成女生乐器偏科生。
无论如何,这是我近期有意思的发现。新铁用家也可以拿起自己的耳机试试看,不止AWKT,AWAS,AWKG也可能出现相似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