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5-10-7 01:25 编辑
想象中九月的北京应该是秋高气爽的,不过还好,早晚还是挺凉快了,北京展的首日,居然市郊还下起了冰雹,这首头一回遇到。还好第二天又放晴了。
这次北京展是我聆听器材最少的一会,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和一些许久没见的论坛坛友,听器材反而频率慢下来了。但还是找到了一些值得惊喜的产品,比如凯音的CD机,比如海贝新发布的旗舰……留着正文说吧。
正文: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天域联达】 主场出展的天域联达依旧在老地方,三楼大展厅进门右侧深处。这个展位从来不缺人气。由几个品牌组合而成的展位群一字排开。
得帆科技-Astell&Kern 天域联达展位的一大亮点自然是得帆科技代理的Astell&Kern,新机SP4000和刚上的XIO是展出的主力产品,新耳塞XIO是Astell&Kern和64Audio联名的产品。和此前的一些联名产品类似,耳机的声音,都是耳机厂和Astell&Kern联合定调,耳机厂负责生产,Astell&Kern这边负责市场推广。
XIO采用了10 单元圈铁混合架构 +四路分频技术。2个动圈 + 6颗中频动铁+ 1颗中高频动铁 + 1颗Tia高音动铁,频段分布精准,声音层次丰富,音场宽广立体。搭载TRUE ISOBARIC双动圈技术,两颗动圈单元可同步工作,低频密度与冲击力超越传统耳塞,声音更具动态与深度。64 Audio 独步的Tia 技术,采用无声学导管高音单元设计,减低失真,让高频更通透自然,空气感更佳。64 Audio Apex Module 技术,4组可拆换模块 (mX/m12/m15/m20),有效释放耳道压力,减低长时间佩戴及聆听的疲劳感,也同步提升空间感与佩戴舒适度。单晶铜镀银四芯编织线~Silver Plated UP-OCC Copper Litz 线材,标准2pin插针,4.4mm平衡插头,单晶铜镀银四芯编织结构,低阻抗、高透明度,信号传输干净稳定。XIO壳体采用了904L 不锈钢材质 + DLC镀层。具有极高硬度与抗腐蚀性,极致工艺美学,外观奢华、耐用性出色。
接下来简单聊聊展会上简单试听的感觉: 现场试听,搭配了Astell&Kern的新旗舰SP4000,听感细致,层次鲜明,多动铁单元的加持下,再加上SP4000的强大助力,是这套组合的声音密度感,凝聚感,以及声音的张力都完全达到旗舰耳机的水准。虽然与Astell&Kern联名,但声音的风格还是能隐约察觉到64Audio的影子。而无导管高音单元的应用,让高音更平滑流畅,细节和解析度都过得最大化输出。
这只耳机还是比较适合聆听流行类音乐,氛围和素质兼修,高解析力,出色的密度感,开阔的声场空间,大部分的通俗流行录音,基本能完全能驾驭。这次与64Audio的联名产品,是低调露出,但声音上也算交足功课,在这个各类单元齐上阵,卷得不可开交的年代,难得Astell&Kern和64Audio仍然坚持最传统的圈铁架构,值得大家去听听。
雅马哈 适逢这次北京耳机展雅马哈发布了第二款及第三款头戴耳机,分别是YH-4000和YH-C3000,雅马哈的展位也在天域联达的展区,接下来简单分享这两款耳机的听音感受。
YH-C3000 这只新动圈耳机声音比较悦耳,细节,声音线条,层次感都不错,鲜明,细致的声音,三频分布均衡,三重复合振膜动圈,对比平板耳机,声音的明暗起伏变化比较清晰。横向声场有足够的宽度,纵深感适中,空间高度则略有些收敛。但音色和氛围,对于一般流行类音乐演绎,还是比较适合的。
YH-4000 YH-4000则继承了YH-5000SE大部分的技术精华,音色上更像平板耳机那般平实中性,高低频的延伸反而没有YH-C3000那么突出,初听下我有点不够通透,声音像抹了一层薄纱般。但声场空间表现更均衡规整,空间高度感比YH-C3000更强。
【帝捷科技】 NOBLE AMADEUS 之前在三耳活动曾经亮相过的NOBLE新品,新蓝牙耳机AMADEUS,8.3mm定制三重复合振膜单动圈架构,高通QCC3091芯片,支持蓝牙5.4,高清音频支持aptX Adaptive和LDAC,声音方面,属于稍微偏暖的流行风格的音色,低音饱满有厚度,氛围感良好,应对一般的通俗流行类音乐足够。
KRONOS
有线旗舰KRONOS,外壳才用了钛金属材质,面板钛马士革,钛马士革的制作非常复杂,所以耗时特别长。搭载9单元圈铁静电骨传导架构,两枚动圈(10mm+7mm),四动铁(2中频+2高频),两颗静电,一枚双振膜骨传导。虽然是双动圈架构,但KRONOS的低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凝聚和质感还不错,下潜适中,反而中高频段,音色较为透明,纤细,解析力佳,也是一只有平衡精细风格的旗舰,面板太帅了。
PrestigeEncore
Prestige Encore是一款新的蓝牙耳机,1动圈2动铁1平板的单元架构,声音素质良好,透明纤细,低音下潜充分,流行爽塞,听听小编辑也没问题。算是目前NOBLE真无线里面的最佳。但目前还没上市,现场显示的只是试听样机。
【凯音】 凯音展位最大的亮点当然是这台已经公开露面数回的CP6啦。讲起凯音,我就想起他们特别钟爱“6”这个数字,从桌面系统的666套装到便携数播的首款机型N6,这次做CD碟机了,还是离不开“6”。可见他们对“6”是多么滴情有独钟。
第一次听到这台机器发声还是在上个月工作室的南宁站活动,其实就只是确认了一下能否正常工作,因为后来都是被烧友一个挨一个滴轮着听,我都插不了队。然而听过的烧友,当时对这台机的声音还是挺满意的。
这次展会,我终于可以坐下来慢慢听了。这台CD唱机的放大电路部分搭载了军工级别的电子管JAN6418,这也是它的最大亮点所在。听感方面,是目前听过的国产便携CD唱机里面最好的一台。难怪那天南宁聚会被轮得最多的CD唱机,温暖的声音格调,但不糊,不腻,适中的声音厚度,不会让你觉得声音过于暖厚而影响细节感和清晰度。依旧是微暖的音色,听感宽松自然。用自带的琴鸟唱片试听了一轮,效果很满意。
另一台重点新品是刚发布不久的N7+,这台在N7基础上进行升级的新机型,电路部分,DAC基本是跟N7的路子,但耳放部分做了调整,输出更大,实际听下来,声音更加扎实有力,密度更强。对于一些难驱动的耳塞,N7+的驱动效果明显优于N7。
最后说一下不算太火热的RU3,毕竟烧友都是喜欢听贵的,所以小尾巴RU3相对不起眼也正常,但这个小尾巴还是有点意思,声音完全没毛病,反正就是让你听得舒舒服服的,也别跟什么RU7/RU9比,比RU6清爽透明就已经OK了。三种配色有点让人选择困难症了。
【FiiO飞傲】 飞傲这次的新品我只听了两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台便携CD碟机DM15 R2R,一台便携数播M27。
DM15R2R
是一台采用R2R解码电路设计的便携CD唱机,声音比第一代有进步,当然,价格估计也会有明显差距。这次声音调校更中正自然,数码味要明显减低。机身设计上也更讲究,看起来精细许多,尤其背面的一些按键分布,字体雕刻等细节,做得更好,也显得更高端了。正面的按键布局也没啥好吐槽,唯一就是这个音量旋钮的设计与位置,感觉稍微影响了外观的简约感和协调性,其它方面没啥好挑剔了。全景天窗的设计非常好看。
M27 这台搭载了双ESS ES9039的便携播放器,身板再一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拿在手上很有分量。这么大的机器,而且搭上ES9039SPRO,能耗不小,虽然搭配了大电池,但单端也只有9小时15分续航力,平衡端只能8个多小时了。大电量自然驱动力也拉满,平衡耳机端输出达到5000mW,这是为了推大耳机准备的?估计是。数字核心部分则采用了高通QCS6490芯片,搭载8G+256G内存,另外还配了个双卡槽,这个和以往的双卡插不一样,两边那边的运算速率是一样的。
最后聊聊声音,我觉得这也算是我听过飞傲综合素质最好的便携播放器了,小耳塞轻松驱动,声场完整打开,动态响应良好,大编制乐曲也能应对自如。细节,解析,分离度都可圈可点。钛金属机身的版本声音的密度和质感更好一些,大气宽松,声场空间三维度均衡。铝合金机身的那台,中频渲染会稍明显一点,流行音乐表现更为悦耳,声场空间略偏横向,人声密度,纵深感和空间高度两方面会略逊色于钛金属版。但两台机身存在3k左右的差价,如何选择看自己资金投入了。
ddHiFi 看似没有新品的 ddHiFi,有两个很有意思的 MagSafe 搭配件。
E3M 有搭配 E3使用的 E3M,如上图的使用方法,把小尾巴插在对应的位置,连接好OTG线,插上耳机,配件固定在手机外壳上即可。
P85M/P95M 另外,还有搭配 Grip 使用的两种不同长度的 P85M(85mm 长) P95M(95mm 长),可以和带有磁吸圈的手机壳合体,变成磁吸小尾巴耳放。
三款磁吸片配件的售价预计都分别是48元。
ifi Valkyrie女武神(红色) 这是早前Valkyrie女武神的一个新配色版本,搭配现场的HD800S红,非常搭调。女武神也是目前ifi可便携的解码耳放里面定位最高的型号,比大菠萝系列还要高一些。主打亮点是K2 Technology的应用,让传统数字音频里面的所谓“数码声”得到改善,重放出模拟味更好,音色更温暖细腻的声音。而K2HD和K2两种格式在听感上同样具有类似的特点和优势。
另外,这台机器推力非常出色。其最高输出的Nitro模式,能驱动一些特别特别难侍候的耳机,这个模式的输出电压高达19.6伏。
无损蓝牙传输,基于高通QCC5181芯片,支持aptX Lossless编码,同时也支持LDAC等高清音频编码,能支持24bit/96kHz的Hi-Res音频传输,即使无线音频,也能获得比拟传统有线音频的音质。
Go pod Max/Gopod Air
硕领音频/Moritz AURA 四单元动铁耳塞,来自香港的一个耳塞品牌,这款当时展会上听了一下,只能说调音不太适合我自己的口味,但低音还是挺饱满的,量感充足,浓厚,可惜下潜还是不太够。整个声音比较浑厚,高音显得收敛。可能是针对某些特定音乐去调音的吧。这个牌子之前听过几款产品,声音都有些剑走偏锋的感觉,又或者是我的听音取向和他们的声音设计风格有着较明显反差,所以喜欢的,可以去实地听听。这个牌子的耳塞,这里无法做推荐了,最好还是带上播放器去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