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ERJI.NET全球首发 PCM-D50与PCM-D1 回放电路对比与音质分析——D50 MOD理论基础 [打印本页]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15:33
标题: ERJI.NET全球首发 PCM-D50与PCM-D1 回放电路对比与音质分析——D50 MOD理论基础
   PCM-D50 作为PCM-D1的后续机种,体积缩小1/3, 功耗降低约50%,售价降低为1/3, 总体指标保持与D1接近但略有不同。D50和其上一代机种D1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回放方面的差异,成为众多D50玩家关心的议题。D1因其售价高昂的原因,拥有量极低。所以目前还没有关于两者的对比的详细报告。有玩家认为万元级D1回放远高于3K级的D50, 也有玩家认为两者风格一致差异较小。。。众说纷纭,没有实际对比的主观报告,也没有理论依据为客观准绳,似乎这个话题成了关于SONY PCM-D系列没有公开的内部秘密。
[attach]661991[/attach]

  不久前从境外网站购得D50维修手册,其中包括了机器内部所有电路,元件,和电路板布局数据。对比手上的D1维修手册,使D1 D50的电路对比成为可能。从电路信号角度分析D50的回放电路相较D1有哪些“缩水”或“优势”,以提供两者回放音质差别的初步猜想和理论解释。

D1 回放部分框图如下:
[attach]661992[/attach]
   框图显示了回放部分的信号通路与整体构架:DAC芯片接收来自主控IC的数据和时钟脉冲,做D-A转换后以差分电压形式输出。低通滤波运放(LOW PASS FILTER)滤去DA变换是产生的40Khz以上的高频杂波,滤波后的音频电压信号送至线路放大(Line AMP),线路放大是由运放组成的增益为1的电压跟随器,消除上下级之间的干扰和 增强信号的带负载能力。线路放大运放输出的电压信号分为两个支路,一路直接接一个对地电阻22K并联至线性输出(Line Out)。另一路送至音量电位器,通过音量旋钮不同位置获得不同的信号幅值,经电位器分压后的信号送至耳放IC(Headphone AMP)作功率与电流放大以驱动耳机。
信号路径:
DAC(AK4385)-->低通LPF(AD8672)-->线路放大LINE AMP(AD8672)-->耳放HP AMP(MAX9722A)
                                                        -->线性输出Line Out
D50 回放部分框图如下:
[attach]661993[/attach]
信号路径:
DAC(AK4385)-->低通LPF(AD8662)-->线路放大LINE AMP(AD8662)-->耳放HP AMP(MAX9722A)
                                                         -->线性输出Line Out
从框图可以看出D50的回放电路构架和D1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LPF之后少了一个支路,这是因为D50取消了模拟指针电平表,数字电平显示的信号可以直接通过主控IC获得。也就省却了D1表头指针所需的RMS变换芯片和相关电路。

   从如下电路图可以看出D50的回放部分几乎照搬D1的电路,前端DAC相同,末端耳放芯片相同,信号路径与放大方式相同,供电条件相同*,运放工作点和外围元件的取值和也完全相同。
D1 回放部分电路图(前端 DAC +低通+线路放大):
[attach]661994[/attach]
  D50 回放部分电路图(前端 DAC +低通+线路放大):
[attach]661997[/attach]
  D1 回放部分电路图(音量电位器+耳放芯片):
[attach]661998[/attach]
  D50 回放部分电路图(音量电位器+耳放芯片):
[attach]661999[/attach]
    DAC部分选用了AKM AK4385, 192Khz 24BIT解码能力,双声道平衡电压输出, 谐波失真和底噪水平: -94dB, 动态范围: 108dB ,左右分离度:-110dB,性能参数算得上优良。低通滤波和线路放大采用Analog Device公司的 AD8672/8662,均为+-5V双电源供电两端并联大容量钽电容滤波,参与低通滤波和音频信号交联的外围元件均采用高精度电阻和高性能薄膜电容,保证信号对称性和准确性。
   DAC和运放采用各自独立的供电芯片,每一个供电芯片都设有控制端,由主控控制其供电与否。比如在录音或播放时不插耳机,耳机接口处设有开关发送高电位给主控,主控根据工作状态和插座传感器的值发送低电位给相应的稳压芯片,使DAC、运放或耳放的供电切断,避免电力消耗在无用模块的静态电流上。技术算不上复杂,但不是每台DAP都认真地能做这点。            
   给DAC和运放供电的电源来自开关电源稳压后的+-5.3V VUPDDC,经过一个+5V(-5v)的稳压芯片变成+ -5V后供给。而给耳放芯片供电的电源来自电池正极,经一个5V稳压芯片稳压后输出给耳放芯片。可以推测,此举是为了保证电池电压较低时(<5V)DAC和运放的工作状态恒定,从而保证线性输出的信号恒定避免受电池状态影响而失准。耳机输出要求没有线性输出严格,所以采用电池电压供电,电池电压低于5V时受一定影响*。
     耳放采用MAXIM MAX9722A 便携设备专用130mW输出耳放芯片,独具的电荷泵技术可以是在使用单电源的条件下自动镜像出等值负电源:例如使用+5V单电源时效果等同于+-5V双电源,使输出信号中点与0电位而无需使用隔直电容。因为再昂贵的电容传递信号的效果也比不上一段导线,此项技术节省成本的同时保证音质。音量控制了采用旋转电位器控制耳放芯片输入端的分压值。虽然电位器形式的音量调节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阻抗不恒定,左右声道存在同步误差等。但是相比普通便携设备所采用数字音量调节模式,D50所采用的电位器对音质造成的损失是相对低的,同时制造成本也相对高。
   以上是D1与D50电路共同点,也是D1/D50高音质表现的硬件保证。

  除了物理尺寸和PCB布局,D1/D50的回放电路有何相异之处?
  答:D50回放电路相对D1只是作了如下两点妥协
1,运放芯片型号不一: D1 =AD8672ARZ     D50 =AD8662ARZ
    低通滤波器和线路放大运放芯片的选用由AD8672调整为AD8662,两个运放芯片封装一样,管脚定义也相同。不同的是AD8672定位为专业音频,AD8662为消费级音响产品。从噪声指标,瞬态特性方面来看AD8672均优于AD8662。如此调整原因有两点,首先D50为了改观D1电池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必须选用功耗较小的元件。8672静态电流为6mA,8662为3.5mA , 两片一起可以节省大约30mW的功耗。 其次,8662的供货价格也较低,可以削减成本。如此改动的负面作用就是音质稍稍降格。AD8672虽然不是最昂贵一级的顶级运放,但是确实是最适合PCM-D系列的运放选择,低电压低功耗的同时有着出色的信噪比和精确度。看技术指标AD8662和AD8672两者存在些许差距。但是每一片运放芯片所具有的声音特质和风格,技术手册上一般是看不出来的,所带来也听感差异差距也应该存在。

2,耳机放大芯片供电电源电压不一 : D1= +5V single     D50=+3.5V single [attach]662000[/attach]
[attach]662001[/attach]
   耳放芯片供电电压由5V调整为3.5V。从耳放芯片 MAX9722A的数据表给出的功耗图中不难发现,采用5V供电时的功耗约为3V供电时的200%。如在32欧姆的耳机上输出20+20MW的功率,3V供电时的功耗为100mW左右,而5v供电时则要消耗高达220mW。
[attach]662002[/attach]
    很明显,如此调整的目的就是降低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并且,此项改动无关成本,D50所用+3.5V的稳压芯片供货价格要高于D1所用+5V稳压芯片。有一得必有一失,D50获得较长播放时间的同时电压降低所造成的音质损失也是不难理解的。如下图是 MAX9722A 给出的图表,在3V供电时,输出功率只能提高到45mw左右。如超过这个功率,各频段信号的失真率骤然增加而失去使用价值。反观5V供电情况,在130mw输出功率范围内,各个频率段的失真率都维持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这在需要较大功率的大耳机应用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的差距。
[attach]662003[/attach]


     D1与D50都是精心设计的专业级产品。电源转换,系统,DA,AD 都采用一片独立的PCB,几乎每个芯片的供电都采用一片独立的稳压芯片(voltage regulator)以减少各个部分这间的干扰,与稳压之配套的降噪滤波电路也十分到位,其合理而完备的电路结构在一般的随身音源中并不多见。
  D50是D1的直接继承者,除了为了降低功耗作了如前所述的两个改动,回放电路结构方面与D1整体一致(模拟录音AD部分确实存在很大差距)。声音信号还原能力(也就是所谓“素质”)应该和D1处于同一水品。风格取向也应该和D1较为一致。可能存在的听感差异则完全来自运放的特性差别和耳放的功率区别,例如瞬态特性,解析能力,控制力,左右声道分离度和输出功率等参数可能与D1存在差距。
    引用Google所得香港某D1玩家的原话:“D1與D50的分別是全面性的,細節再仔細一點,更有力地表達出來,表達時更乾淨利落”(引用未经允许,原作者如异议请与本人联系) 。这句评论不免受到个人立场和价格暗示的影响,但是也能直观反映D50削减功率所带来的音质“降格”,与前电路分析所作的猜测基本相符。

     D50相对D1是否存在优势呢?抛开明显的续航能力不说,因其是第二代产品,PCM-D设计团队有时间有空间对D1设计时的不足之处也作出相应调整。例如,D50把耳机输出和线性输出口放到了DA板上,麦克风和线性输入接口放到了AD板上,实现真正的专板专用,减少了信号长距离传输所带来的干扰。D50的PCB布局也略显紧凑合理,各级放大器之间的路径更短,大幅降低受干扰的机会。取消模拟电平计,音频信号的旁路减少,瞬态阻抗也更加稳定。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D50为了较长的电池使用时间和节约成本而使音质有所妥协。

  但是,如前所述,D50和D1回放电路高度的一致性, D50玩家是否具有扔掉鱼而捡回熊掌的可能?换言之就是通过电路升级使D50的回放电路和D1完全一致,以3K的价格感受“万元级”的音质呢?

  笔者用自己和另一烧友的两台D50率先实践,证实了这种可能性,初步结果令人兴奋。

全世界第一台披着D50马甲的D1播放器的相关升级方法和具体步骤&升级后的听感请看下一篇文:
    《借躯还魂—D50回放电路D1式复原》

    《MOD Guide: Restore the PCM-D1’s Playback Circuit on a PCM-D50 》
近期推出 敬请关注 Contact: plasticgear1983@hotmail.com

合影.jpg (18 KB, 下载次数: 505)

合影.jpg

D1框图.JPG (27 KB, 下载次数: 493)

D1框图.JPG

D50框图.JPG (26 KB, 下载次数: 477)

D50框图.JPG

D1前级.jpg (64 KB, 下载次数: 489)

D1前级.jpg

前级.jpg (71 KB, 下载次数: 496)

前级.jpg

D1 ERFANG.jpg (64 KB, 下载次数: 494)

D1 ERFANG.jpg

耳放 外围.jpg (82 KB, 下载次数: 515)

耳放 外围.jpg

+5V.jpg (67 KB, 下载次数: 471)

+5V.jpg

3.5V.jpg (29 KB, 下载次数: 466)

3.5V.jpg

功耗曲线.JPG (37 KB, 下载次数: 500)

功耗曲线.JPG

输出功率曲线.JPG (55 KB, 下载次数: 488)

输出功率曲线.JPG

作者: 独自飘零    时间: 2010-4-24 15:34
先占个沙发
作者: f_coco    时间: 2010-4-24 15:34
test two
作者: basicform    时间: 2010-4-24 15:54
哇 技术贴
作者: 比尔盖浇饭    时间: 2010-4-24 16:30
看不懂,纯BD,顺便出租广告位
作者: marlboro1986    时间: 2010-4-24 16:33
看不懂 纯BD
作者: 碧浪子    时间: 2010-4-24 16:33
标题: Re:这个耳机应该没有人知道了吧。
楼主这个结论让D1玩家寝食难安啊
作者: fatiaoswing    时间: 2010-4-24 16:38
象哥  牛X大了
作者: wo5247793    时间: 2010-4-24 16:43
很多人都不懂~~才方便忽悠
作者: fatiaoswing    时间: 2010-4-24 16:59
对楼主下一篇感兴趣 , 是不是可以给D50升级下了
作者: silexchan    时间: 2010-4-24 17:02
技术帖BD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17:03
引用第9楼fatiaoswing于2010-04-24 16:59发表的 :
对楼主下一篇感兴趣 , 是不是可以给D50升级下了
是的 我用自己的机器验证了 这个确实可以搞   

下一篇文编写中。。。 近期发表
作者: lazer    时间: 2010-4-24 17:07
这个必须要顶 还有lz的改电源啊~~
作者: greenwind    时间: 2010-4-24 17:15

专业
作者: polkmnb001    时间: 2010-4-24 17:26
技术贴,要顶
作者: homesick    时间: 2010-4-24 17:28
没看懂也顶顶吧..............
作者: lhferrari    时间: 2010-4-24 17:33
看不懂BD
作者: penshihen    时间: 2010-4-24 17:39
強文咬定!!
作者: sunshinenew    时间: 2010-4-24 17:46
支持mod
作者: 音乐的虫子    时间: 2010-4-24 17:47
高人终于出现,膜拜下.................... [s:2] [s:2] [s:2] [s:2]

T51都能换运放电容,D50也可以摩下!! [s:2]
作者: 青山灯客    时间: 2010-4-24 17:47
真想买一台 唉
作者: 帮顶的    时间: 2010-4-24 17:49
技术帖一律BD! [s:5]
作者: lizq533    时间: 2010-4-24 17:49
顶!!!看不懂!!!
作者: knir    时间: 2010-4-24 17:49
厉害,看来输出电路的改动完全是可行的,太好了!!感谢赞美LZ,任何言语都不能概括本人的钦佩之情~~
作者: winnerzq    时间: 2010-4-24 17:51
惊喜了!
作者: enoid    时间: 2010-4-24 17:52
LSS的注册日期。。。。。。。。
作者: angageyang    时间: 2010-4-24 17:55
好帖要顶
作者: limmer    时间: 2010-4-24 17:59
这个,这个,真的动手做了。。。
作者: 波仔    时间: 2010-4-24 18:00
无愧于楼主的ID啊,BD~
作者: knir    时间: 2010-4-24 18:10
引用第25楼enoid于2010-04-24 17:52发表的 :
LSS的注册日期。。。。。。。。

吓到了?[s:2]

LZ的实践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改造热潮~
作者: 七沙    时间: 2010-4-24 18:10
技术贴,管他懂不懂,先看看。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18:29
谢谢楼上各位关注

有任何疑问疑虑都可以提出

欢迎交流探讨
作者: youngwill    时间: 2010-4-24 18:34
技术贴,但具体如何改造,改造后提升多少,能有个说明么?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18:42
引用第32楼youngwill于2010-04-24 18:34发表的 :
技术贴,但具体如何改造,改造后提升多少,能有个说明么?
请看帖子最后一段
作者: 退。烧。了。    时间: 2010-4-24 18:48
索性自己动手造一台得了!魅足,真男人,D80。。。。。。
作者: zymzlw    时间: 2010-4-24 18:55
这个帖子强大,要加精的
作者: cap342    时间: 2010-4-24 19:01
LZ,你是饿地神
作者: ctygs    时间: 2010-4-24 19:14
这个帖子很是强大,坛子现在太缺少这类技术帖了,顶一下!
作者: 音乐的虫子    时间: 2010-4-24 19:19
有没有这种可能: 用比D1更高级的元器件摩机,希望能超过D1
作者: geniuswwww    时间: 2010-4-24 19:19
期待啊!以后就会有DMOD了。。。
作者: vagus    时间: 2010-4-24 19:20
纯顶。。。不懂。。
作者: Μonarch    时间: 2010-4-24 19:24
看不懂也顶顶
作者: 退。烧。了。    时间: 2010-4-24 19:26
有一事请教:在国内,为什么D50满大街在卖,而D1却一台真机都没有?
作者: verynice    时间: 2010-4-24 19:31
NB支持~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19:48
引用第38楼音乐的虫子于2010-04-24 19:19发表的 :
有没有这种可能: 用比D1更高级的元器件摩机,希望能超过D1

可能性肯定是存在的 SOP8封装的双运放太多了 价格高昂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音响不是高参数元件就能堆出好声音的

D50如果使用AD8672以外的运放 有可能提高音质但也有可能带来难于预见的问题

所以100%参照D1的电路来升级 可能算不上用料奢华 但却是最保险最可行的

因为在D1的电路设计时 基于AD8672的各种信号分析SONY肯定做过了
避免了运放和外围电路“水土不服”的风险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19:55
引用第42楼退。烧。了。于2010-04-24 19:26发表的 :
有一事请教:在国内,为什么D50满大街在卖,而D1却一台真机都没有?

这个比较明显吧

1 D1的价格
2 SONY针对中国玩家的消费能力定制价格,行货D50售价全球最低 (成本一样 就是少了个电源适配器)
作者: 蚂蝗    时间: 2010-4-24 19:58
专业专注专家!
作者: 耳机仔    时间: 2010-4-24 20:58
我已有一台D50,最近正考虑是否买一台D1,看到这技术强贴后,我只想买多台D50,希望LZ能有机会帮我MOD。
作者: 音乐的虫子    时间: 2010-4-24 21:09
D50已经在路上了,我喜欢冷静的机子!!
作者: llmzz    时间: 2010-4-24 21:20
看得很过瘾呐
作者: zhangxuebing    时间: 2010-4-24 21:44
等待好消息,不知是否LZ届时能代为摩机?
作者: wural    时间: 2010-4-24 21:48
技术文~支持~~~期待下一篇了
作者: fatiaoswing    时间: 2010-4-24 21:52
庆祝加精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21:56
引用第50楼zhangxuebing于2010-04-24 21:44发表的 :
等待好消息,不知是否LZ届时能代为摩机?

已经帮上海一位兄弟摩好一台了  

现在主要在写摩机文和大家分享  
到时候没有贴片元件焊接经验不想拿自己的D50练手的兄弟联系我吧
代劳一下没什么问题 现在搞D50轻车熟路了
作者: maplewoods    时间: 2010-4-24 22:00
我靠我来晚了
作者: dudujinjin    时间: 2010-4-24 22:09
引用第53楼实践者于2010-04-24 21:56发表的 :


已经帮上海一位兄弟摩好一台了  

现在主要在写摩机文和大家分享  
.......

我擦
这样D50简直是平民的福音了

PS:能给加个国行加个电源接口么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22:20
引用第55楼dudujinjin于2010-04-24 22:09发表的 :


我擦
这样D50简直是平民的福音了

.......

The answer is: yes.
作者: 青山灯客    时间: 2010-4-24 22:22
如果楼主再能谈谈MOD后的音质及其他方面与D50的对比测评效果就更完美,期待楼主谈谈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4 22:23
引用第52楼fatiaoswing于2010-04-24 21:52发表的 :
庆祝加精
感谢各位顶贴兄弟和版主的支持
作者: 看帖不回    时间: 2010-4-24 22:39
[s:29]
作者: 飓风的逆袭    时间: 2010-4-24 22:47
强帖,可惜我看不懂!今天感觉耳塞区很热闹哈! [s:2]
作者: yufisher    时间: 2010-4-24 23:07
厉害啊~~
作者: hitmanx    时间: 2010-4-24 23:08
LZ拿到个图纸就能折腾出这么多名堂,佩服佩服 [s:2]

请问MOD完以后续航能有多久?
作者: hailang215    时间: 2010-4-24 23:15
此帖必火,快围观
作者: biebie31    时间: 2010-4-24 23:16
除了看不懂,就是膜拜
作者: eyman    时间: 2010-4-24 23:48
下集预告让我激动不已。YY无限。。。。。
作者: 云来云往    时间: 2010-4-25 00:19
难得的好贴。。。。LZ研究的很透,希望可以看到下一步的成果

将D50的稳压芯片换成D1所用的,AD8662调整为AD8672
作者: 1093863901    时间: 2010-4-25 00:21
膜拜高人! [s:2]
作者: tjqinchun    时间: 2010-4-25 00:27
强力帮顶  

想看如何mod……
作者: 702414626    时间: 2010-4-25 00:28
太专业了。看不懂的路过。 [s:2]
作者: beckhamxzd    时间: 2010-4-25 00:54
看不懂。。。 [s:2]
作者: waterfish007    时间: 2010-4-25 01:03
不错。LZ努力,等着你再发。最好搞成PDF下载,更方便
~
作者: elmoyin    时间: 2010-4-25 01:06
引用Google所得香港某D1玩家的原话:“D1與D50的分別是全面性的,細節再仔細一點,更有力地表達出來,表達時更乾淨利落”(引用未经允许,原作者如异议请与本人联系)


多謝賞面!期待進一步的評測。
作者: calvin777    时间: 2010-4-25 01:25
据我测试,D1/D50如果用外接电源,最高可达7v,对音质的提高非常可观。
作者: barrypeng    时间: 2010-4-25 01:32
支持技术人士!感谢你们!好难理解啊
作者: gateon    时间: 2010-4-25 02:55
要改M10吗?
作者: 悦音流殇    时间: 2010-4-25 09:00
内涵贴,不懂…
作者: duobaoqibi    时间: 2010-4-25 10:33
俺们d50终于挺直腰板了,等楼主的后续进展。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5 10:35
引用第62楼hitmanx于2010-04-24 23:08发表的 :
LZ拿到个图纸就能折腾出这么多名堂,佩服佩服 [s:2]

请问MOD完以后续航能有多久?

续航是有明显缩短的  具体数据届时公布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5 10:38
引用第72楼elmoyin于2010-04-25 01:06发表的 :



多謝賞面!期待進一步的評測。
感谢D1玩家赏光本贴
作者: fatiaoswing    时间: 2010-4-25 10:49
不知今天LZ的后续文章能发否
等不急了
作者: overmindss    时间: 2010-4-25 11:11
赞技术贴
后排占位等待下文
作者: hitmanx    时间: 2010-4-25 11:19
引用第78楼实践者于2010-04-25 10:35发表的 :


续航是有明显缩短的  具体数据届时公布
多谢解答!

还有个问题,续航差了就得用外接电源了。你说可以给国行机器加DC口,那外壳上还得钻个孔吗?
作者: knir    时间: 2010-4-25 11:20
另外请问LZ,日版和国行的区别就只有一个电源口么?在拆解中有没有发现其他不同的地方?
作者: elmoyin    时间: 2010-4-25 11:26
期待一併解決雙方電量續航問題!
作者: elmoyin    时间: 2010-4-25 11:27
引用第82楼hitmanx于2010-04-25 11:19发表的 :

多谢解答!

还有个问题,续航差了就得用外接电源了。你说可以给国行机器加DC口,那外壳上还得钻个孔吗?

鑽孔較美觀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5 11:33
抱歉让各位久等了

国行机器确实需要打孔来实现电源口的复原  

打孔如果使用普通钻床效果肯定不理想 定位精度和切削光洁度都得不到保证

所以我联系了一台数控加工中心 所需的加持方式和走刀参数也基本确定了

只是这几天实在时间有限 想一并完成后与大家分享  请大家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作者: a1976李    时间: 2010-4-25 11:48
d50神了,低音嘛 [s:10]
作者: grd125    时间: 2010-4-25 11:54
LZ研究得很细腻 感谢分享
作者: 凸你大白菜    时间: 2010-4-25 12:22
看不懂BD
作者: hitmanx    时间: 2010-4-25 14:07
引用第86楼实践者于2010-04-25 11:33发表的 :
抱歉让各位久等了

国行机器确实需要打孔来实现电源口的复原  

打孔如果使用普通钻床效果肯定不理想 定位精度和切削光洁度都得不到保证
.......
期待你的大作~
作者: lukaifan    时间: 2010-4-25 14:22
看不懂....技术帖BD
作者: 贝克街的亡灵    时间: 2010-4-25 15:46
技术贴,顶了
作者: roch09    时间: 2010-4-25 16:17
一定要顶~!
另外 如果XD你二人再狠点 把D1的回放整整放进M10里 想象下吧 到时就不只骚尼了 全球的专业便携式播放器厂商都会跪倒在你面前叩拜~!
你发了!~!~!一定要为国人争光啊~!!!!!!! [s:2]
作者: HHYYTT    时间: 2010-4-25 16:38
好文...
作者: choudandan    时间: 2010-4-25 17:06
总算是出来了,呵呵
作者: deicide    时间: 2010-4-25 17:30
泪流满面啊,正想出d50,现在看来得等等了
作者: kobyy    时间: 2010-4-25 18:22
lz能说说D8 和D50在回放上的孰优孰劣吗
作者: 9-11-2001    时间: 2010-4-25 18:30
哇,放个板凳听讲座
作者: 实践者    时间: 2010-4-25 18:52
引用第97楼kobyy于2010-04-25 18:22发表的 :
lz能说说D8 和D50在回放上的孰优孰劣吗

以我的耳朵识别

D8  声音比较温暖 解析也不错  只是控制力分离度稍欠 音质算得上比较出众的

D50 解析比D8更胜一筹 动态范围大 控制力高 混响深度低 信号一停绝不会有尾音 定位和乐器识别性好
  给人清晰冷峻的感觉 但是较低混响深度获得高解析的同时会有稍欠温暖感

论应用呢 听人声流行选D8赏心悦耳舒坦 听古典选D50高潮迭起刺激  

D8录音麻烦好久都没折腾了  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