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33|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耳机和喇叭箱的瞬态响应速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14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0-14 01:01 编辑

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说耳机的瞬态响应秒杀喇叭箱,什么是喇叭箱和耳机的瞬态响应?就是一个方波过来,喇叭或耳机振膜起振和停止振动的加速度,它完全符合牛顿第二力学定律,就是a=F/M,这里,a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也就是喇叭或耳机振膜的瞬态响应速度,F是作用于振膜的力量,M就是喇叭或耳机的振膜质量,由公式看出,就是喇叭或耳机的瞬态响应是和它们的振膜质量成反比,就是振膜越小、越薄、越轻,喇叭或耳机的瞬态就越好,而耳机振膜的质量通常只有喇叭的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就是说耳机的瞬态响应要比喇叭快几十到几千倍。
当然,大家可能说,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还和作用在喇叭和耳机振膜上的力量有关,没错,这个力F和推动喇叭箱和耳机的放大器有关,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内阻、放大器本身的响应速度以及喇叭和耳机振膜悬边的阻力,首先,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越大,这个作用于喇叭或耳机振膜的力就越大,这很好理解,这就是为什么顶级的功放和耳放通常输出功率都做得很大,第二放大器的内阻要小,这个和放大器的储备功率有关,就是在一定的输出功率下,放大器的电源变压器越大越好,次级绕组的线径越粗越好,另外,末级输出管要用大功率输出管,而且,可以用几对到几十对输出管并联来降低放大器的输出内阻,一些天价的功放通常就要用10对以上的管子并联,耳放的也可以用二对以上的输出管并联,例如KSA5耳放就用了二对大功率输出管并联,大大降低了耳放的输出内阻,此外,这个力还和放大器本身的瞬态响应速度有关,就是放大器尽量要用高速的元器件制作,例如,整流二极管可以用高速快恢复二极管,三极管尽量用特征频率(fT)高的管子,电容因为有个冲放电的过程,对放大器的速度影响很大,一定要用高速电容,像英国的Audio Note快晴和德国的Mundorf电容为什么要比普通的电容贵几十到几百倍,除了音染低,声音细腻柔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速度特别快。第四个就是喇叭和耳机振动时要克服其悬边造成的阻力,这个阻力是一个负面的因素,是要从上面F中减去的,而且也是喇叭要大于耳机很多。
所以,在喇叭和耳机振膜质量和悬边阻力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器制作质量的好坏就决定了作用于振膜的力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喇叭或耳机的瞬态响应,那么功率大很多的功放是否一定会比功率小的耳放的力,也就是上面公式的F大很多?不一定,因为,功率大小只是四个影响因子之一,如果耳放功率足够大,制作又非常精良,是完全可以超过一般的功放的,不然大家都去用功放去推耳机好了,当然,如果推喇叭箱的功率放大器和耳放一样也是做到了极致的好,那么最后呈现的这个力F肯定是功放要大于耳放,但不要忘了喇叭的振膜质量M大了耳机很多倍,喇叭振膜需要克服的悬边阻力也比耳机大很多,所以综合下来,喇叭的瞬态响应,也就是上面公式中的a,还是耳机会大很多,所以喇叭箱还是会被耳机秒杀的。
39
发表于 2020-10-20 1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14: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fixbug 发表于 2020-10-20 11:22
楼主不知道看过漂移大赛没有?玩漂移的车被改到1000马力,甚至2000马力,不过都是不能上路的,原因就是操 ...

音响技术还没有到那个水平,无论是失真还是瞬态响应,目前都是嫌不好的,还远没有到嫌太好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0-10-20 11: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wzchen 发表于 2020-10-14 12:06
瞬态当然是越快越好,就像失真越小越好一样,喜欢器材有点音染,有点残响都是在器材没有做好之前的妥协, ...

楼主不知道看过漂移大赛没有?玩漂移的车被改到1000马力,甚至2000马力,不过都是不能上路的,原因就是操控太差了。
超跑像马车,关掉稳定系统,不会操作的,起步都困难,会打滑。
好车操控好,可不是来自于马力速度,其他的像底盘类的系统。
马力大的不是操控更好,是更遭了。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汽车装上喷气引擎,一般就是跑直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0-10-16 16: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cdzsz67 于 2020-10-16 16:55 编辑
baiduakg 发表于 2020-10-16 16:35
现在情况是怎样的,不关注耳机很久了。当年还疑惑为什么箱子的频响曲线个个这么平坦光滑,除了极低频,几 ...

多数耳机特别是新耳机还是能大体保持+-3db的, 当然要求不能像音箱那么严格. 音箱本身有分频这个利于做平曲线的优势, 测量有1m的距离, 也没有人头曲线这个最麻烦的变量.

而且很多两分频非dsp的小书架真的只能说频响还好, 比如打开stereophile最新就有一篇marten oscar duo, 显然被真力吊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0-10-16 16: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zsz67 发表于 2020-10-16 16:32
innerfidelity的曲线没高频是当年测量器材太差, 以及老的hrtf曲线有问题. 现在有了很多新的测量结果, ine ...

现在情况是怎样的,不关注耳机很久了。当年还疑惑为什么箱子的频响曲线个个这么平坦光滑,除了极低频,几乎一根直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0-10-16 16: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baiduakg 发表于 2020-10-16 16:15
我没见过hd800产品说明书,但他的官网就是标的-10。耳机通常都是-10dB,反而音箱基本全是-3dB,印象中如 ...

innerfidelity的曲线没高频是当年测量器材太差, 以及老的hrtf曲线有问题. 现在有了很多新的测量结果, inear fidelity, head-fi, 0db之类, 测出来的耳机曲线已经不再是个个20k断崖下跌了, 以前那些是有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0-10-16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zchen 发表于 2020-10-16 15:56
你去把最好的喇叭箱的负三分贝频响范围找来,和HD800的对比一下,我觉得用数据说话比较好。但一定要标明 ...

我没见过hd800产品说明书,但他的官网就是标的-10。耳机通常都是-10dB,反而音箱基本全是-3dB,印象中如此。如果看曲线,可以找找看innerfidility,耳机的频响曲线比音箱差多了,各种峰谷,不过我懒得找了。反正我双修,耳机只是为了查找细节的时候用,听音乐用音箱,这是我实践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6 15: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baiduakg 发表于 2020-10-16 13:34
你错了 hd800的官方资料是4-51khz -10dB。
而任何一个喇叭,-3dB标示是行业规范。不信你找找单拿,真力 ...

你去把最好的喇叭箱的负三分贝频响范围找来,和HD800的对比一下,我觉得用数据说话比较好。但一定要标明是三分贝时的频率响应,不标明的通常是负十分贝的频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0-10-16 15: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baiduakg 发表于 2020-10-16 13:34
你错了 hd800的官方资料是4-51khz -10dB。
而任何一个喇叭,-3dB标示是行业规范。不信你找找单拿,真力 ...

hd800 14-44k -3dB 也是官方资料, 800的产品页上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0-10-16 15: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写的不错,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0-10-16 1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baiduakg 于 2020-10-16 13:54 编辑
wzchen 发表于 2020-10-16 02:21
我说的就是同样前提下,耳机的频响范围要比喇叭箱好很多,特别是低音,如果前提不一样,是不能相互比较的 ...

你错了 hd800的官方资料是4-51khz -10dB。
而任何一个喇叭,-3dB标示是行业规范。不信你找找单拿,真力,atc,劲浪,意力,这些箱子看看是不是都有-3dB的频响范围。
我不喜欢争吵,这种基本事实,调查一下,不是我记忆有误,就是你记忆有误。没必要非为了争个面子故意寻找特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6 0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0-16 02:54 编辑
baiduakg 发表于 2020-10-16 01:39
看频响范围后面的条件,耳机敢标正负三分贝么

我说的就是同样前提下,耳机的频响范围要比喇叭箱好很多,特别是低音,如果前提不一样,是不能相互比较的。举个例子,HD800,14~44.1Khz -3dB,你去找一对喇叭箱,负三分贝能到达这个频率范围的看看。估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对喇叭箱能做到这样的频响范围,售价220万人民币,体积硕大的Estelon extreme旗舰喇叭箱,标的是20~45Khz,但不敢说是负三分贝的测试条件,估计至少是负十分贝的条件。所以,频响范围、谐波失真、瞬态响应、相位失真,都是HD800秒杀世界上任何喇叭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0-10-16 0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zchen 发表于 2020-10-14 12:13
你只是在凭想象说话,论单个单元,耳机的频响不知道要比喇叭好多少,即使和喇叭箱比,耳机的频响也是完胜 ...

看频响范围后面的条件,耳机敢标正负三分贝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0-10-16 00: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类比汽车就是6.0t从容 2.0t歇斯底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4 1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0-10-14 16:01
你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音质就是瞬态,另外瞬态表现的还坏也不仅仅只是速度。耳机振膜小,单元功率低,如果 ...

没有错,喇叭箱发出来的声音能量是要大耳机很多,但大部分浪费在空气中了,作用在人的耳朵上的能量是不如耳机的,这就是听耳机听力容易受损的主要原因,因为耳机太大的声音能量伤害了听力。这和用一根筷子去捅人,和用一根针去捅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不但与用的力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0-14 16: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以楼主的结论作真前提,不难看出楼主的耳机承受功率和音箱承受功率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0-14 16: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flight8888 于 2020-10-14 16:02 编辑
wzchen 发表于 2020-10-14 14:52
没错,比较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是为了取代,音质上面,耳机完胜,但毕竟喇叭箱的听音习惯更自然,也更方便 ...

你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音质就是瞬态,另外瞬态表现的还坏也不仅仅只是速度。耳机振膜小,单元功率低,如果仅仅 从“动“的物理性能来说,箱子的大单元要达到同样的物理性能需要的功率也是耳机的N倍,但是如果功率都是假设在足够状态下,使得箱子单元的速度和耳机速度一样时,所听到的声音感受又是大不一样的,这里就有瞬态表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量,耳机的小单元和箱子的大单元如果达到了同样的物理运动性能,那么所能产生的量也就是声压又是截然不同的,自然给人的听感也是不同的。
抛开听感谈音质那是耍流氓!
箱子和耳机对比有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密度,而密度也是影响听感的重要表现,这里说的密度并不是指声音锐,硬,而是音质上的实,反之音质表现就是虚、薄。这一点对于一直听耳机系统的,是不会感受到的,但是任何东西有对比区别就会很明显了,对于长听音响系统的人来说听耳机,再好的耳机,声音密度也是不高的,因为相比音响,耳机单元太小,能量太少。
优秀的听感并不全是来源于耳朵!
箱子和耳机相比另一个大优势就是声音传递给人的感觉是全方位的,让人血脉膨胀胸腔共鸣的低频耳机无法带来,仿佛切割空气的震颤耳机也无法带来,给人强烈的包围感,前后座位四面上下融入音乐中的氛围耳机也无法给与,耳机所能给与的最多包住个头。
所谓的完胜不是音质而是数字,仅仅是数字!

当然也有很多东西音箱是不能给与的,但是最实际客观的其实还是代价,箱子要想达到耳机同样的”素质“效果,代价太高,而一旦代价足够了,那么得到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别。
箱子和耳机的区别就和大耳机和耳塞的区别一样,为什么能够理解大耳机音质听感优于小耳塞,而不能理解音箱声音比耳机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4 14: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坎坎伐檀兮 发表于 2020-10-14 12:54
好像这种“绝对”地比较不合适,各有千秋,没有一种可以完全取代另一种的可能。

没错,比较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是为了取代,音质上面,耳机完胜,但毕竟喇叭箱的听音习惯更自然,也更方便。所以各有各的优缺点,想要享受美妙的音乐,耳机的代价更低,而且耳机有不扰民的特点。一般认为,喇叭箱要享受和耳机一样的声音,至少要花十倍以上的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10-14 1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好像这种“绝对”地比较不合适,各有千秋,没有一种可以完全取代另一种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1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