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23 2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0-24 00:26 编辑
个人对伯恩斯坦的评价,是典型的美国犹太指挥家。有犹太人文雅的一面,但也有美国人简单体育风格的一面。比如美国的芭蕾舞都像体操,伯恩斯坦的指挥细节也有体育风格的简单化,可以对比听出把一些细节末端直接扔在地上的感觉,缺乏对艺术绝对追求的耐心。小泽征尔是伯恩斯坦的学生,指挥风格很像伯恩斯坦,但小泽的交响录音有日本人要求细腻的一面,还有个美籍日本指挥家长野健是小泽征尔的学生,大多指挥现代交响乐,录音效果风格上也有日本人喜怒的一面。
为什么伯恩斯坦可以作为推广马勒的一位指挥家,主要是市场问题。立体声LP体系是美国50年代中期发明的,60年代进入成熟期。刚接触到立体声器材的美国人一听就立即被征服。现在去听当时的RCA、水星等立体声古典录音,临场感都相当高端。时间过去快70多年了仍然是超越国内古典录音水平的存在。正因为有了这种高解析高临场感的器材大量用户市场,才能支撑马勒交响这种远超传统古典乐团人数和乐器双倍三倍的乐团规模,和能支持超级爆棚的录音。所以伯恩斯坦才有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表现阵地。立体声唱片市场的繁荣,也是早就6、70年代指挥家层出不穷的经济基础。
其实作为马勒学生的大指挥家瓦尔特一直在进行马勒交响的录音,马勒作品的录音在马勒在世的晚年就开始有了,而且一直都有。但那个时代,没有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力度,非商业性的稀有唱片几乎难为社会大众接触到。但是面对有明星指挥效应、有广告力度的商业唱片市场,音乐厅的演出则变成了唱片产业的一种前台广告价值。伯恩斯坦当年到柏林演出马交,卡拉扬想进去听都不让进。这是因为美国占领军爷爷来了。当时时代的时间点和人物关系的时间不同,并不是我们现在去看历史的处境和感受。伯恩斯坦到处出去指挥音乐厅交响乐,让不为大众熟知的马勒交响乐接触广大社会大众,客观上等于在做马勒交响乐的社会普及。所以人们把伯恩斯坦称为让马勒交响乐公之于众有贡献的指挥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