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32|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1 3rd雜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5 00: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想想在這邊留一份好了

pt.1

感謝網友出借,很快寫個搶先版的第一印象

1.雖然這耳機還很新,但是表現意外的好

主要是中頻到高頻 沒怎麼run 就有我手上爛熟的T1 mk2 8成表現
這應該是新型聲阻材料的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高頻下段的質感相當好,振膜的剛性有提升嗎?

2.最大的問題在於"太容易響",我現在只能把耳擴的gain調到3db = 一倍放大
才能取得音量控制和頻響的平衡,和前兩代相比 驅動條件實在差有夠多

3.目前有問題的點在於低頻

首先先澄清一點
中低頻鼓脹發硬那大概都是增益太高/側壓太緊的關係

3rd和前兩代差異最大的點其實是
刻意運用耳機殼的共振營造一種環繞低音的效果
但是這個不好控制,我到現在還抓不準變因/可能的驅動變數

這和初代是南轅北轍的思路,初代(或者也可以加上mk2)
在耳機殼共振的處理上,大概都是以消音、抵銷多餘的能量為主

低頻是靠單體本身去硬幹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多出來的能量並不是無中生有
我覺得雖然都叫T1,其實3rd更應該正名為T9......



pt.2
耳機還很新,試聽時間也有限
我也只能先窺豹一斑,所以不會有很詳盡的聽感

而且想聊的也很多,就用閒聊的形式來寫這篇文好了

1.三個世代

我自己的分界是這樣的

第一世代(2008-2009):HD800 T1

特色是完成度不高 (誤) 充滿大膽的實驗精神 (正)
廠商把能想到最強的零件,最理想的設計拼在一起這樣

同時也是個性最強的一代
說個性,不如說是廠商對預設"好聲"優先條件的取捨,

或者調音優先順序考量那樣的東西
要論實打實的性能,其實已經略顯老態,但是那種個性反而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


第二世代(2015-2016):K812、T1 Gen2、HD800S

K812可以說是生不逢時的天才之作

影響最大的是單體中心通孔那個低音管結構
看似簡單卻相當有效的設計,這其實是最難的

後來T1 Gen2和HD800S馬上就跟著變化形式致敬了

主要的目的大概都是更好的控制振膜的運動和吸收掉多餘的高頻反射

那這一世代的調音基本上朝更加洗鍊的方向發展,或者主要是一種減法思維
那相應的性格也不會像初代那麼突出,或者說比較八方美人的感覺


第三世代(2020~)

HD820我個人認為是類似MHP1000那樣的衍生,所以不列入世代線

那第三世代的代表,Beyer家目前就是T1 3rd,Senn家目前還沒有同格的產品
但是較低階的HD560S,可能預示了Senn家在第三世代的發展方向

就如同現今的局勢,第三世代 低阻化的發展方向其實也是蠻混沌的
在維持高阻傳統的細緻音質前提下,盡可能降低驅動門檻

一個隱而不顯的趨勢可能是對低頻的表現形式會更加看重
當然,說這些可能都還太早了

2.兩代T1

T1本身是個體差異很大的耳機,有製造公差的關係,有版本微調的關係,也有使用狀況的關係
那,我不鼓勵盲目去追求所謂的初版或老版,但很能理解蒐集各種版本的愛好者的心態

初代T1基本上就是全部都放開,單體要飆給你飆,要震給你震,沒在怕的
我後面腔體能抵銷掉大部分就好

T1後面的空腔,以及背後那層細密的金屬織網,
起的其實就是透過共振抵銷掉單體背波的功能


所以開越大聲,聲音越乾淨通透,音色越鮮明動人

那初代T1有著相當豐富的中高頻能量,發揮得很好的狀況下
會有相當吸引人的氣場、或者臨場感空氣感那樣的東西,

這是這耳機最大的魅力,也是這耳機最明顯的弱點,這麼豐富的中高頻量感固然聽起來很爽
但隨著不同錄音或不同系統搭配,可能也會有過於白熱化,或者突兀不協調的狀況


一般對Mk2的第一印象是呆,從設計上來說也是如此

這次Beyer設計團隊不敢那麼野了,老老實實該做的補強抑震等等都弄得好好的
甚至有點矯枉過正

我翻看當年的筆記,算了算,大概持續使用兩個月進入狀況
但是音色純度這塊要等了快三年才達到滿意,不輸,甚至贏過初代的程度........

那高阻T1怎麼推比較好,私底下也跟網友討論過不少
個人覺得一個大概的門檻是 耳擴增益可能要拉到20dB以上

3.T1 3rd

中高頻一開始就是beyer自家風格,非常意外

畢竟以前被打了很多又悶又糊的預防針,實際上還是同一個味道
走向對了,但純度、細膩度應該還有進步空間

如果以同樣新品的狀況而論,光論中高頻音色,mk2應該會被3rd電掉

再來是run-in的問題,其實現在也不太執著於什麼幾千小時了
反正順順的用就好

如果你有機會在聚會/展場看到那種耳罩癟掉、頭帶快爛掉那種T1
那肯定好聽到不行 lol

我現在聽3rd的方式,就是故意戴鬆垮一點,主要原因還是新品的側壓實在有點高
如果要用正常的戴法,不光低頻難控制,甚至中頻也會太響亮


接下來談中低頻
首先,我個人認為蹦蹦叫,夜店風那種低頻是屬於異常狀況

但可能也是最多人會遇到的狀況
我自己是透過降低增益、寬鬆戴法去應對

那如果系統增益沒辦法調的狀況下,可想到的應對方法是加條阻抗線看看
或者也可以試著 不要用6.3大頭,用3.5小頭接看看耳擴

接下來是中低頻混響過頭的問題,這個可能很考驗耳擴的失真控制能力

目前試過的結果,是耳擴偏流不能調最大,要不然失真會控制不住
是因為熱飄移還是其他的緣故嗎?總之這大概是手邊這台耳擴的天限了

偏流調低,中低頻量感會少一截,但總算是能控制住的聲音

如果按照以往DT990時代的經驗,隨著耳機熟化
低頻的量感差不多,但速度是會越來越快,越來越通透的

我也很驚訝會用通透這形容詞在低頻上

但總而言之,那不是強調衝擊感或Grado那種Q彈感的呈現方式
而是透過豐潤的極低頻來勾勒出中頻的輪廓


4.T1 3rd可能適合怎樣的人

重視氣場、臨場感多於線條、純度細膩度的玩家
受限於結構,我猜3rd在純度/背景乾淨程度會比2nd吃虧

如果喜歡那種迎面而來,演唱會前排,整個空氣亂竄,聲音瀰漫在四周感覺的
這就是你的茶


5.其他

我自己覺得3rd是製作團隊整個放開了的產物
但是市場反應非常差,甚至T5 3rd的反應還好很多

那接受市場反饋再微調走向恐怕也是很快的事情


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耳罩調整背後通孔,固定單體那個圓形框架的通孔縮減
以及加厚單體正前方那塊海綿,這些調整都很容易,也不花什麼成本

總而言之,以削弱能量感為調整方向.....


72
发表于 2021-5-27 0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嘉兴市
T1 1代无敌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1-5-27 0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同意用低增益推拜亚低阻抗型号萃取最大程度的细腻度. 我现在用EPA-007X 0dB增益推第一代T5p效果非常好.

不同意耳罩塌陷的T1能实现最好声音. T1的强项, 结像力, 是需要饱满海绵耳罩来实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1-5-26 18: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cdzsz67 发表于 2021-2-8 13:36
虽然觉得huang兄对T1对拜亚的执着在3rd这个时代真的是已经不值得, 但对比起上面那种把器材堆成垃圾山就自以 ...

那是个叛逆爱说反话的小韭菜,一贯喜欢把烂的说成好的,然后又把好的说成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1-2-13 2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2-10 01:34
森海家老設計師離職,看新設計師怎麼發揮吧

元AKG K812開發團隊那批人也開了Australia audio,預備今 ...

希望出双边出线的K812,之前单边的太难了,我的就断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0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andylovesu 发表于 2021-2-9 21:06
基本同意楼主关于不同世代的评价。
812千里走单骑,就先不说他了。初代hd800和初代t1都是极具风格化的东西 ...


森海家老設計師離職,看新設計師怎麼發揮吧

元AKG K812開發團隊那批人也開了Australia audio,預備今年要推開放大耳.....
我個人也希望走回風格化路線,但是現在環境已經不比十年前單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1-2-9 2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基本同意楼主关于不同世代的评价。
812千里走单骑,就先不说他了。初代hd800和初代t1都是极具风格化的东西,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更容易抓获自己的忠实粉丝。后来虽然hd800还叫hd800,t1也还叫t1,但是新产出的声音相比初版都有了些变化,到了hd800s和t1二代,可以说是更成熟了,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己的性格以契合大众的口味。
也许到了新时代,以t1三代为首的一众旗舰机,又重新开始发掘个性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1-2-9 16: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听金属要预防走火入魔,感染力太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1-2-9 15: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闷骚的人的绝配,浓浓的黑胶胆机模拟味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1-2-9 14: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舟山市
楼主写的挺好的,我买了一个3代的T1,也有一个3千号的T1一代,基本感受和楼主写的差不多。我买3代是为了办公室里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1-2-9 14: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按照这趋势,以后台机不能再是大力出奇迹了,该注重声音的细腻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1-2-9 13: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charmania 发表于 2021-2-9 12:02
看一路回帖下来,我觉得T1iii评价两极分化是很正常的,因为调音实在是太极端了。为什么不出一个完全版的DT1 ...

听交响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1-2-9 1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孝感市
难得的好帖子,顶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1-2-9 1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看一路回帖下来,我觉得T1iii评价两极分化是很正常的,因为调音实在是太极端了。为什么不出一个完全版的DT1990呢?

我当时听试过430HAD、IFI套、还有RME ADI2,不觉得中低频能通过阻尼去调整。想用这个耳机去听器乐还是得PE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1-2-9 0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T1 III 最大的问题感觉还是中高频凹的太厉害了,从频响上看2-4khz就属于严重不足,IE800/S可以这么玩,但T1III是一个全尺寸头戴这么做真的划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0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bluesky76 发表于 2021-2-9 00:21
说得蛮好  楼主给德奥动圈划上三个时代  还分析了一下他们的调音理念和对市场需求的改变
第一个次世代 确 ...


藍天兄好久不見

先不論失控的中頻下段或蹦蹦叫的低頻上段,我覺得3rd中高頻以上還是beyer傳統的風格
這個就算是用新耳罩也是一樣,就是比舊耳罩粗糙毛躁模糊這樣

我對3rd的感受其實蠻複雜的,因為這耳機跟DT990 ed2005很像,當年初聽的第一感想都是 "這是什麼鬼東西?"
"這東西怎麼可能定位比DT880還高?"


可是在那一片混亂失控失真之中,似乎又有一些真的超乎預期的吉光片羽
然後深入下去就.....就這樣啦,某方面這也是情懷加成

第三世代的提法其實不是那麼順理成章,我想強調的是那種渾沌感,正好跟現在這個大疫時代互相呼應一樣
一片混沌,可是混沌之中似乎又藏著什麼可能性/曙光

這方面的感性應該是mvw兄比較強,這提法就權當拋磚引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1-2-9 0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bluesky76 于 2021-2-9 00:26 编辑

说得蛮好  楼主给德奥动圈划上三个时代  还分析了一下他们的调音理念和对市场需求的改变
第一个次世代 确实是一种开拓和实验  声音不够老练 但明显能感受到新意

可惜T13 已经很不像是T1的声音  我个人觉得  连拜亚的声音特征都很少了

一句话  这是他家的转型   但市场不一定就会好   起码对喜欢拜亚的 或者是 喜欢听器乐的烧油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2-8 15: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大庆市
就是把之前拜亚的刺耳声改掉了,老年人本来听高频就费劲这一改暗死了。  其余和二代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低频多了点就说翻车。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刺耳的高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1-2-8 15: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喜欢这种分享,现在耳机选择太多,器材也太多,不少人贪多嚼不烂,随便插了听听就下结论,不用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1-2-8 15: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2-8 12:33
三代有點功虧一簣的意思

先不要論驅動條件跟前兩代差異太大的因素

直驱大法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0-19 11: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