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7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前最后的玩具m30。p6p参考,顺便说说fww和z1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2-5 17: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方形圆圈 于 2021-2-5 18:24 编辑









在比m15迟了一会推出万元级的m8之后,2万元级的m30又实现了“反超”,不过这机器定位和乾龙盛qa390、索六万差不多,属于独立供电的伪随身。

实在没想到,实物这么大、这么重,简直巨无霸,拿快递感觉是收了套itx主机似的。能抱着出街的妹子绝对是经常健身的。

送的箱子也是堪称豪华,质感快赶上拜亚t1一代的铝箱了。还有白手套、一整套拆机工具等等,有点秀。。。

真机做工相当N比,部分细节似乎有借鉴索六万的设计,比如超重的罪魁祸首——5颗18650锂电池、那个金灿灿的大旋钮,还有黑色玻璃面板,这种面板很体现质感不过缺点就是重且沾指纹。正面有个超大触控屏,显示效果秒杀索六万。

之前几乎没玩过山灵的机器,琢磨了半天怎么开机,本人也没有看说明的习惯,一番摸索之后才知道这个大音量旋钮是可以按的。。。按了七八秒的样子前显示屏出现一个小蓝灯,之后大屏终于有显示开机界面了。。。从到货拆箱到成功开机,已经超过半小时。。。

这机器是全模块化,也就是解码部分放大部分什么都可以换,或者说,这机器上下左右都是可以拆的,可玩性胜过任何播放器。很早就放风了,说是比较实验性质的“概念机型”,这种大胆的做法还是很赞的,和全分立的r2r随身p6p一样,国产还是得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才有希望做出更有亮点的新机,更有可能吸粉。

操作方面配合安卓和辅助触控小圆点还是挺方便的,可设置的地方相当多,也支持airplay、双频wifi、双向蓝牙等各种无线扩展,不过操作流畅性还是不如p6p的非安卓系统。后者的操控说实话真算不上短板,比乐彼之前的机型好了不少,个人觉得属于播放器里的中上水准了,只是搜歌还是比较麻烦。

和纯粹便携的p6p相比,m30这种机器就是介于便携和台式之间的“新物种”,也是这两年索六万带出来的风气,然后就是kann cube、qa390、dx220max之类的巨型砖一个个冒出来,目测ak的“kann pro max”以及飞傲的“M50”超级板砖机型也在筹备之中了233,至于乐彼,不知道“LP7”会不会做成“重磅台机”。





这种台机的好处一个是供电很充沛,第二是接口可以做的极其丰富:光前面板的耳机口就有6个。。4个平衡、2个单端,所有主流接口都齐了;后面板更可怕,密集恐惧症表示看了一次草草拍了张照就不想看第二次了:两组rca、1组xlr、同轴1、光纤1、网线接口1、4个usb加1个电源口,其中最令人吐血的是usb口,折腾了半天,发现只有标注了usb dac(最右)的那个才能作为pc-hifi的解码耳放数字输入口,其他几个要么只能接u盘、要么是充电/传歌的,我说怎么用机器标配的usb-type-c连MacBook半天没声,还是不看说明书惹的祸。。。

因为本人不玩台机,所以没法用台机来对比,只能用p6p这样小身板的随身来测试一耳朵音质。本来对p6p音质比较熟,价格也差不多,所以还是拿它小小参考下吧。

推力之类的指标懒得查了,只知道dac是用了两颗ak4497(咦,貌似又是索六万同款配置),4.4平衡推z1r只需要18格音量、3.5单端推fww大概需要25格,第一耳感觉声底很p6p非常像,都是偏暖风格的,力道十足,哪怕不插电源,已经是十足大气的声底了,p6p这种小身板对比之下动态和“不插电台机”居然也不相上下,看官方号称声底细腻,可我听来却觉得气势感一点不差,特别是4.4平衡口下面,起码推z1r两者的动态之类的是旗鼓相当的。说z1r低频肥大人声暗的,真应该听听这种两万档的播放器,无论是m30还是p6p,都能把z1r的中频推得非常饱满、顺滑,丝毫没有逼仄、狭窄、被低频掩盖的纤细、黯淡之感,z1r的潜力完全被带了出来。仔细听了下李宗盛和周华健的live现场,发现m30的人声厚度要好一点点、结像稍微靠前一点点,两者的润度相当、密度相当,p6p的中频整体音高要比m30高一点点,中频上段更突出,所以两位大佬级男嗓的清澈度p6p更好一点、人声结像比m30略小一些。再仔细听了会,发现p6p的细腻之处还是能体现的。它的中频线条的确比m30细腻一点,这个很难形容:m30是有点成块状的微微hufi一点的质感,但是听感很舒服、毫无颗粒感,犹如待切的冒着滋滋油脂的一大块厚牛排,而p6p是很多细密的小结像串联在一起,每一个局部结像都略微鲜活清晰一些,像高级日料,碗碟特多,但上桌摆盘后丝毫不乱,且不失整体的美感。

人声结合伴奏形成的live现场感,m30要稍微弱于p6p一些,这点很出乎我意料。虽然m30比p6p便宜了大概5k,但起码是参考台机的设计,声场规模理应更好,但实际听来则是打脸的:p6p的横向更宽、纵深更好、观众拍手欢呼的环绕感更明显,模拟现场更逼真;相比之下m30的大叔嗓较贴面、但也显得更平面一些、观众和配乐的位置没有和歌手拉开,还是更接近普通的live录音而非真实现场。

两者的低频都非常之好,我认为是不分伯仲的。m30量感稍微多一点点、音色更有丰满度与氛围感,p6p下潜与回弹带出的空气感稍微好一点点、低频听起来会更具质感、更q一点,但是,我再次强调,差距非常小。两者推z1r的低频都可以接近完美的水平,最重要的五个字:完全不轰头!好的前端不是让z1r像高级版beats,而是把低频收住,速度和力度加满,也就是收放自如,听完m30和p6p的z1r低频,iphone、MacBook之类的就完全听不下去了,低频的清晰度、细节感被秒,完完全全的hufi轰头感。

高频部分两者还是听不出明显差别。。可能时间还比较短吧,努力听了下,无论是推z1r还是fww,都没有齿音和毛刺感,说明起码都推得很充分,失真也很少,起码可以达到A+级别,音色的修饰上,p6p似乎更多一点点,乐器和女声的泛音稍微清亮一点点,m30就相对比较注重整体感,延伸相当自然,人声和乐器的音色比较正。在听一些个人收藏的钢琴曲和tta、tak转码wav的acg小众录音时,发现了两者另一个差别比高频更明显的部分——纯净度。这个词算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也不知道应当归因于什么,可能是失真控制?一些奏鸣曲或者女声清唱时可以发现p6p更干净、背景更黑,所有的发声元素中主体更突出,与背景的分离感更好,不知道这么形容能不能理解。。或者拿拍照说,p6p理论光圈更大,能把虚化做得更夸张,更“刀锐奶化”,照理说,两片ak4497比起r2r应该在解析力上更有优势,但这次p6p能把细节和还原度做到完全不虚的程度,确实N比。二次打脸后,我相信了这号称性能倍增的分立r2r敢卖这么贵,还是有点东西的。





另外想说的是,现在不少吹写文章都喜欢写“越级pk”,每次看到都想呵呵,大家都越级了,那不是还等于没越么?一千的战5千,5千的战1万,别人做产品、定价格的时候难道不会参考吗、心里都没b数吗?你要说2021年的一千战2011年的5千那我倒没啥意见,虽然关公战秦琼,毕竟有技术进步因素在里面,不过某些卖了10年的耳塞现在二手1k应该也能搞到手了吧。以价论声不可取,但大部分情况下,价格能说明很多问题,起码在素质上有很大参考价值。




最后说说z1r和fww。因为最近看到不少人吹fww,黑z1r,还是忍不住说两句。我不知道有多少真正仔细玩过这两个、研究过搭配的,就本人的使用体验看,fww的综合音质是绝对不如z1r的,只能说它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耳塞,论全面性和音色的讨喜性,还是z1r占比较明显的上风。fww只有在听一些编制不大、基音偏高的弦乐才有优势、可以发挥出自身特色,其他的一些流行、电音基本就是被z1r虐的份。

两者差距的决定性要素就是低频。z1r的低频无论量感还是质感都明显好于fww,无论m30还是p6p,都无法推出fww足够的量感,和z1r一比下半身缺了一大块,这样在高端局对比中就落了很大后手,很难靠其他方面挽回劣势。有人说,fww的低频质感是很好的,弹性下潜推好了都不错,我想说,没有基本的量感,何谈质感?连基音音高都无法正确还原,还想表达好泛音音色?稍微懂一点乐理的都知道,这怎么可能呢?fww是jvc的一个突破性调音,代表了日系的一种极致偏好的审美—冷艳,你要说高频漂亮,又细腻、又通透、又全面、又有素质,我十分同意,尤其是搭配p6p,那个高频要啥有啥,每次我朋友问有没有亮而不刺的冷声器乐塞,我都会拿这套出来毒一毒它们。但要说fww人声好、流行古典通吃,那就有点扯了,我很确定流行听感z1r更好;人声的话,在p6p单端伺候下fww听女声不错,但是男声还是显薄,和相对结像靠后、并不一定人声见长的z1r比也丝毫不占优势;古典部分之前说了,编制大一些、基音频域广一些的,z1r更强。

所以,fww只能说在万元以内对于特定曲目有很不错的表现,素质和综合实力与z1r这样的万元级标杆还是有差距的,目前二手6k-7k是比较合理的价位。至于搭配,和z1r一样,两个都很挑前端,需要仔细探索一番才能找到合适的前端,来解决动态乏力、人声干薄和毛刺扎耳等问题,不然真是很大的浪费。最后一点就是务必明显调音风格和自己听音喜好的契合度,要是听个普通流行,个人认为fww甚至不如二手1k块的老木振膜fw01好听。总结,多听、多搭配、多对比参考,方能出真知。盲目封神,万万不可取。




1
发表于 2021-2-5 18: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基本支持你的观点,所以我z1r还留着,fww正在挂闲鱼。话说z1r的二手差不多比fww贵1000左右,也是能说明问题。
fww二手在6000到7000这个档位还是很具备可玩性,毕竟很有特点,细细丝丝的高频听感独一无二。没听过一定要听,听过了腻了就可以出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3 04: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