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40|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苹果搞hifi的目标之大猜测和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9 00: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新疆
苹果马上要推出hifi了,具体怎么搞,前期的宣传物料就不搬运了,大家自行百度。至于苹果突然搞了这个大动作,我个人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1.无线传输编解码技术有了突破或者技术储备,接下来就有充分的理由推出昂贵的hifi无线耳机以及更贵的手机、电脑、平板、甚至是官方小尾巴。
2.当然以上这点是为了用技术壁垒创造更多的利润。
3.计算音频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就是很多老烧看不起、嘲笑的eq。说来好笑,老烧看到eq就破口大骂,但是一看到苹果搞自适应,空间音频,降噪技术(这些全是eq)就闭嘴啥也不说了,是苹果体量太大了搞不过,还是苹果根本不想理他们?自适应技术可以根据自身听觉特点计算出符合自己听感的音频曲线,始终保持最佳听感(兄弟们,这就是未来,未来已来)。空间音频,我个人觉得是对未来做AR的铺垫,这些就不展开讨论了。
苹果这么干了,别的厂商除了跟进软硬件传输解码问题外,国内eq就会大踏步的追上来,雨后春笋,爆发勃勃生机,甚至以前贬低eq,不屑于搞eq的厂家会对过去闭口不提,专心致志的搞eq,按照中国“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属性,会很快搞出一大堆平价的自适应耳机产品出来。
苹果为了一己私利搞了这个,也彻底的揭开了大家的遮羞布(eq不能听之类的论点),毕竟别人搞了,你不搞,你就会死,命和脸比起来,明显还是命最香。
以上。
79
发表于 2021-5-20 15: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1-5-20 15:25 编辑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20 14:17
森海拉个shi都有它的道理。

那苹果更是拉个shi都有他的道理……这家不是重新定义了xiang么?
发表任何这种意见前,先多看看字儿多的那种评测,然后自己再去多听听,动动脑子,再说其他。否则就是相互扔shi,根本讨论不起来。无论看大家谈还是看评测,都像看爽剧,毁天灭地无限反转,这就是大家要的嘛?
知道为啥现在很多人写东西都短平快?我费劲写了一大堆,结果我的受众群嘴里只会发出有限的几个词:shi,xiang,辣鸡,秒,炸,厉害,天花板,真香,买……那估计我说别的大家也看不懂,最后作者和读者就都是这种语言沟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14: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巴音郭楞州
fenk 发表于 2021-5-20 09:51
就说耳机EQ补偿,包括ASR上的大佬都发现了一些几乎无法用EQ补偿的耳机,比如说HD820,发烧友觉得300hz有 ...

森海拉个shi都有它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1-5-20 12: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同学2012 发表于 2021-5-20 12:00
不就是可以线上听无损嘛,前两天不是还说无损和320mp3听不出区别么,鸡冻个啥。。难道现在可以听出区别了?

mp3和无损听不出来 但是mp3和苹果的无损必须听的出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1-5-20 12: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不就是可以线上听无损嘛,前两天不是还说无损和320mp3听不出区别么,鸡冻个啥。。难道现在可以听出区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1-5-20 1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0 11:34 编辑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20 10:10
系统底层级eq确实会带来失真,主要问题是动态范围压缩和削波,动态范围降低造成的削波问题可以通过提高位 ...

又是人类听不出来,你不代表人类,108的动态不是SPL 而是振幅 ,现在录音设备的动态 千元声卡都有AD 120 动态 只要到0dbfs就有120了,如果只是音编,那么上好几百的动态也不过是用响度仪拉一下就行了,因为32位或者32位浮点做后期的时候拉回到24bit 144动态就行,所以你看到的24 BIT的音乐 基本都能超过108的动态,大把抓。因为振幅不代表你实际SPL,如果是SPL那么108很吓人,但是在数字信号里,动态是可以无限大的,108根本就不算什么大的动态振幅,在高清音频里很常见。你随便找一个高清音频扔音编软件里看看,有哪个峰值是-36的,那你还听个寂寞啊,你电位器得开爆

所以哥们请把 数字和模拟 分贝的基础概念分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1-5-20 10: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0 11:16 编辑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20 09:57
物理的频响曲线和人耳实际听到的频响曲线不是一码事。如果,一个耳机能做到一条平直的曲线,那么,在你听 ...

如果在知乎学的EQ就千万不要其他的论坛去吹了,在监听里 本身直线就是校准方法之一,目的就为了消除混响或者更清晰准确的音色

你所谓的EQ都是反推,反推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不过不要拿EQ做正推就行了,耳机 你拿示波器有什么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1-5-20 10: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20 09:44
也可能是我没讲清楚,我说的不是哈曼那样的统计学数据,不是普罗大众,而是根据自己听感为自己量身定做, ...

上一回复 字打错了
不是针对你的内容回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1-5-20 1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20 09:44
也可能是我没讲清楚,我说的不是哈曼那样的统计学数据,不是普罗大众,而是根据自己听感为自己量身定做, ...

不会针对你回复的 只是举例子给大家讲 eq怎么运用进来
再说得深入一些
eq还可以先行计算好
用高质量的音源结合高质量的算法 先行按照几个eq模式生成歌曲
以美食举例 已经明确知道你要吃回锅肉
可以先用最好的食材 做出油多偏辣的 油多不辣的 油少偏辣的 油少不辣 当然有点甜味也行
在根据你经常到这个馆子吃饭的时候 点的菜的口味类型 推一份符合你口味的回锅肉给你品尝 你觉得好吃 你会点喜欢会打红心回家收藏
不喜欢下次就换一个口味回锅肉给你
只要把大家口味分类好 回锅肉准备足够的口味类型 应该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喜好
上述的例子 所有的技术都具备 需要的是有厂家或平台来落地 苹果明显有这个实力和优势 最终口味才是技术壁垒 平台化可以复制性 巨大的市场才是苹果追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10: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
7284 发表于 2021-5-19 18:47
系统底层EQ一样失真满天飞,跟还原没关系,要补救要用完全没问题,要好听要讨好自己也没问题,别谈HIFI别 ...

系统底层级eq确实会带来失真,主要问题是动态范围压缩和削波,动态范围降低造成的削波问题可以通过提高位深解决,把16bit提升到24bit,举例你负增益了36db,这样你的位深还剩下18bit,动态范围108db,够用了吧?这个星球上有几个曲子能有108db的动态?这样就解决了动态范围压缩和削波问题。其余的只要你的耳机素质不差,失真低,那么其余的一点点失真人类是听不出来的。换句话eq没有任何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9: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
魔神Z 发表于 2021-5-19 19:40
此EQ非彼EQ,专业领域的 数字 要搭配专门的DSP模块和非常好的算法 ,比如 插件或者音编软件,一样都是动 ...

物理的频响曲线和人耳实际听到的频响曲线不是一码事。如果,一个耳机能做到一条平直的曲线,那么,在你听来,这只耳机低频肯定下潜不足,中频人声不好,不好听。因为耳内的听觉频响曲线是低频往上翘,2k、3k左右是隆起的,所以频响曲线是直线的耳机,在我们听起来就是低频滚降,中频2k,3k凹陷的曲线的耳机。
解决自己听感的办法,我是用正弦波扫频信号反复聆听,基本扫平了耳内的频响曲线,如果用示波器看的话,我的耳机的物理频响曲线是低频有所抬升,2k凸起然后向极高频缓慢下降的频响曲线(个人和哈曼曲线有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1-5-20 0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1-5-20 09:57 编辑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19 19:29
谢谢科普。论坛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我的确是在用数字eq,因为我是听耳机的,这个 ...

就说耳机EQ补偿,包括ASR上的大佬都发现了一些几乎无法用EQ补偿的耳机,比如说HD820,发烧友觉得300hz有个坑,森海说这个坑就是故意做的,用来解决更大的问题的。发烧友因为脑子有坑所以还是揪着这个坑不放(其实我们理解频响,相位,相平面,极限环就已经很困难了不是,我们理解不了更多知识,所以只能揪住这些不放了),然后ASR上的大佬做了一个实验试图把这个坑补偿上……结果就是怎么也补不上不说,整个耳机的声音变得不可听了。什么普通的单单元耳机近似于最小相位系统一类的事情,我建议你忘掉。你忘掉之后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有些耳机相频特性不能相互推导,等等。耳机设计遵循简单原则的只是一部分,特例还是很多,因为声学上有很多咱们不知道的因素和效应……

当然,这种耳机一般发烧友称之为垃圾。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只猫,他不顺着你的意思生活,于是你就觉得他是一只渣猫……其实你渣还是他渣还不一定。我并不反对你数字EQ补偿耳机,我不是纯粹的模拟派(现在纯正模拟派,比如PSI的代理,在专业场合下都反对DSP箱,反对EQ来补偿房间)。但事实上现在有一小撮耳机,其频响离谱,但如果你实现不知道频响,只听声音,他并不那么离谱,就比如HD820。但这种耳机一般情况下一旦你想动他什么歪脑子,他声音立刻很离谱——设计师有他特别的一些想法,咱们不知道还楞调,这就好比你遇到一个哥斯拉,本来不唤醒他什么事都不会有,结果你想通过科技手段控制他,最后结果不言而喻……很多耳机都没进sonarworks的数据库,我觉得原因八成就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9: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
coolcat197 发表于 2021-5-20 09:36
eq结合大数据 可以玩出花样
每一首歌 对应几个eq 通过数据分析 给出最适合你的eq
目标很明确 你觉得好听就 ...

也可能是我没讲清楚,我说的不是哈曼那样的统计学数据,不是普罗大众,而是根据自己听感为自己量身定做,形成一个耳内能听到的三频均衡的声音,这样就解决了低频下潜不到位,高频刺耳或过早滚降等问题。我就是这么做的。用正弦波扫频信号扫平耳内的心理学频响曲线,会有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1-5-20 09: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eq结合大数据 可以玩出花样
每一首歌 对应几个eq 通过数据分析 给出最适合你的eq
目标很明确 你觉得好听就行
和美食一样 做你喜欢的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1-5-20 09: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不动如蟹 发表于 2021-5-20 01:01
等你玩到后面就知道了,现实很残酷,大量的信息都掌握在欧洲国家哪里,日本也只能搞搞中端线材,甚至很多 ...

哈哈哈哈 这个真的………………
现实真的很残酷,现在的主流市场也就是消费级市场已经开始干掉你所谓的有很高技术含量的线材了,现在的消费级耳机已经没有耳机线了,这个是一个趋势,
看看HIFIMAN的求生欲,他不一直在搞他自己的蓝牙模块吗?
以后的趋势一定是,前端直接到耳机,中间啥玩意都不会有,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当然,所谓的HIFI圈一定还是会被商家圈起来割韭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9: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
不动如蟹 发表于 2021-5-20 01:01
等你玩到后面就知道了,现实很残酷,大量的信息都掌握在欧洲国家哪里,日本也只能搞搞中端线材,甚至很多 ...

可见基本的物理学常识有多重要。
祛除了线材调音的迷信,就不用当洋垃圾的接盘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1-5-20 01: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19 17:51
线就是个导体,除了电阻还能有啥?情感吗?

等你玩到后面就知道了,现实很残酷,大量的信息都掌握在欧洲国家哪里,日本也只能搞搞中端线材,甚至很多还是欧洲老线基翻新了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21-5-19 19: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
7284 发表于 2021-5-19 18:47
系统底层EQ一样失真满天飞,跟还原没关系,要补救要用完全没问题,要好听要讨好自己也没问题,别谈HIFI别 ...

利用正弦波扫频信号,贴着我的心理学频响曲线补偿调音, 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让误差不超过0.5db,最大不超过1db,我听到的是低频70hz和高频12khz开始滚降,中间是一条直线的频响曲线(基于听觉心理学,用示波器应该看到的是低频有所抬升,2k凸起的频响曲线,和哈曼曲线有区别),所以凭良心讲,这个我量身定做的系统对我还是极其还原的。
失真?这个怎么说呢?我有那么不小心吗(笑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1-5-19 1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时间的光华 发表于 2021-5-19 17:47
我指的eq是建立在耳机的本身素质不差的前提上,如失真低,频响曲线不要太难看等,那么剩下的就是频响曲线 ...

此EQ非彼EQ,专业领域的 数字 要搭配专门的DSP模块和非常好的算法 ,比如 插件或者音编软件,一样都是动辄几千上万,免费的,像知乎那些推荐给你的什么再WIN10系统下调的都是有损EQ,不在乎音质损失(也不算很大),调成自己喜欢的风格是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吹的好像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那就是纯粹瞎扯了,什么7506打大奥 打HD800S
我用的正版Sonarworks Reference 4 来校正,软件上校正成直线了,我再用人头测,其实依然不是个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1-5-19 19: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
魔神Z 发表于 2021-5-19 11:21
首先D类的目的是降低成本 功耗 和重量 也就是符合环保,专业领域用D类依然中端或者低端 ,上了高端依然是 ...

谢谢科普。论坛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我的确是在用数字eq,因为我是听耳机的,这个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毕竟你也懂,耳机是直达声,只与频响曲线有关。所以把频响曲线补偿好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9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