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小小的播放器prelude一开始拿到手时,我并不在意,因为很丑,真心丑,按键不灵,系统的逻辑也不好,要返回主页麻烦得要命。
但等我有了闲心,准备细细品一品时,却幡然有意外的惊喜。
搭配的是VR1,对,就是那个VR1,放了一些大家能有切身感受的名场面。
先说人声,人声中最容易察觉到的是歌手嗓音的颗粒度,我很早以前总会被那种浓稠的颗粒度所打动。“序曲”不一样,它并没有很浓密的感觉,但细节确实很多,我分明看到了蔡琴舌头在口腔里翘起的动作,突然而然的翻转腾挪,这些我在LP5里都是没有感受到的,这些细节真的让我耳朵捕捉到了,意外惊喜。另外,我敢说,设计师希望通过抬升某些频段来强化胸腔和鼻腔的共鸣,从而产生某种厚重感,建立起这款产品的特色,这种共振就算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色。后面会继续提到。
古典总是难绕过的科目,器乐的音色准确度、定位准确度、声场还原度这些是着重考察的项,弦乐和管乐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钹的声音我挺不喜欢,声音略微残缺,实际上这还是反映在中频的一些问题,也是刚才人声中反映过的问题。大编制其实还会让聆听者注意到一个视角的问题,好的视角并不是紧紧的靠近舞台,而是最好能有纵观全局的优越感,能感受到声场也是规整的正圆形。序曲在这方面很讨我喜欢。我相信很多人一样,听大编制更注重整体感官体验,视角位置啦,器乐的大致音色啦,定位大致准确啦,而不是死抠每一个细节或某个细节。平常我很喜欢LP5的厅堂感,但古典大编制上我还是得投序曲,它让聆听古典的感受更趋于完整。
其他流行音乐不太想说了,有的歌曲人声低音真让我感觉有点多,有点轰头,有嗡声,包括歌剧都有点轰,LP5就要洁净不少,当然,也有可能是搭配问题。不过见仁见智,看录音和专辑来吧。不过这种低频的增益在某些乐器独奏时却让音色更耐听,提琴是一款,虽然不见得那么精准,但好听啊。
另外要说序曲的音色,是不偏不倚的中性,没有明显的冷暖走向。
推力还是非常够的,4档推力的设计挺好的,给低敏耳机也留下了驱动的可能。推力高档竟然也没什么底噪,神奇。
整体说来,声音不错,胜在解析力还原力,比较均衡的三频,和不错的声音整体表现,人声还有一些独特之处,但外观、系统、做工是扣分项,如果把播放器视为一件艺术,视为整体工程的话,我认为主设计师还得细细打磨这件艺术品。比如系统操作和逻辑,做工用料等,按键的段落感不好,**作时生怕按键不回弹了,这是选件的失误。另外拓展性也一般般,在现在4.4平衡大行其道之时,还不留个平衡口。当然,这也跟机器的体积有关。继续加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