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与“HiFi” 音源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1-9 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我是耳机王 于 2021-11-9 17:29 编辑

HiFi与“HiFi” 音源篇

音源为音频之本

平常文章说的“音源质量”主要指的是录制质量,而不是只看比特率和采样率。因为,音源文件容量大小和规格是“可逆”的,但录制质量不行。录制质量主要包括录音质量,制作质量。

音源质量的上限决定系统的上限,如果从源头就不行,那后面有再好的设备也无法发挥出实力。如果音源质量很高,即使一般的设备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但在现实中,音源是大家最不受重视的一环,因为音源是体系中最容易获取、花费最低的部分,所以在意识中就会忽视其真正的价值。当大众习惯了盗版,音乐变得不再那么有价值,就会回到上期HiFi的价值问题,形成了整个体系劣化的闭环。

高质量音源的价值

高质量的音源制作复杂且昂贵,录音设备不仅要专业,还需要优秀的录音师操控,正确的麦克风摆放不仅“玄学”且十分重要。歌手的各方面准备也非常重要,高水准的唱功加上深厚的情感演绎能够极大增加音源的价值。如果有专业且音乐素质高的乐手配乐,可以极大地提升音乐的质量。最后是制作部分,这个环节不仅考验专业水平还需要很高的艺术素养,就像厨师对于食材火候掌握。如果各方面协调处理的不好,音源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音频数字化的得与失

得益于数字音频的快速发展,使得复杂的音乐制作被大大简化,原来费时、费力、费钱的音乐制作,现在最少仅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虽然音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音源的存入与转化更加方便高效,但真正高质量的音源却变得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技术的便利降低了进入的门槛,并且方便音乐人偷懒。同时用户也容易被各种“高质量”的音乐文件蒙蔽。

音源文件的比特率/采样率高低有怎样的区别

大部分人很难分区别其中的区别,简单来说,主要是声音能量规模感和能量沉稳度这两点的区别,高比特率/采样率的音乐声音能量规模庞大,能量表现沉稳,低比特率/采样率的音源能量燥乱,其他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了。

另外,清晰度和细节多少并不能完全决定音源的质量,有些低比特率/采样率的音源反而比高比特率/采样率的音源声音更加“明晰”,这和音源中的空间信息丢失有关,导致了声音的“平面化”,从而让声音有着贴耳一般的直观表现。

另外低比特率/采样率造成的声音不够沉稳所带来的燥乱、虚散,声音形体变得十分破碎,会被误认为是“细节丰富”。

经常接触高质量音源的朋友会知道,真正高质量音源所表现的声音和谐度很高,音乐元素突出有主次,很少有杂乱的细节去“抢镜”,粗听整体很融洽,细听各部分细节都在那里。另外,音源中的很多细节就不应该那么“明晰”,这点和现实中的视觉体验一样,正是靠着物体明晰的差异反馈,我们才能辨别物体的空间距离,如果各种不同定位的声音都一样“明晰”,那么说明这首音源是平面、不够立体、无空间感的。

音乐的创作

早期的音乐人大多都能够独立作曲,使得音乐作品具有极高的完整性。现在的音乐创作大多都是由不同的职位完成,原有作曲的职位变成曲作、词作(大部分流行乐曲和词都是分开的),另外还需要特别的“编曲”和制作进行融合统筹,这点和HiFi音频中的耳机、线材、播放器一样,如何能够恰当地将他们整合,是音乐创作的重点。

当曲作和词作不是同一个人的时候,这就很考验词作的能力,不仅要发挥自己的创作还要恰当地表现曲子的意境,不然会破坏整首歌曲的和谐度,相信大家在现实中也都听到过很多词不对曲,风格怪异的音乐。

优秀的“编曲”和制作可以让平淡的词曲大放异彩,是能够决定歌曲上限的职位。“制作人”不仅要把音符具象化,还要充分塑造出词曲作者所想达到的音乐境界。

音乐制作风格的转变

现在主流音乐的风格相比几十年前变化很大,那时候的音乐主要是真实的现场录音,听感非常自然,空间混响充足,声音的反馈及发散的表现很强,频段之间的能量较为均匀,各类声音元素的比例协调恰当,现场沉浸感强,一些无关的小细节和瑕疵都会录入其中。较为难得的是大多都是即兴演出,有着难以重复的艺术价值。

如今的音乐来源不只限于真实,原来真实的现场录音被更多的虚拟“合成音乐”所取代,成为了现代制作音乐的主要途径。

虚拟“合成音乐”的优点显而易见,大大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独立且步骤化的制作方便后期修改和打磨,并且可以设计出很多十分夸张的音乐特效,例如,类似彗星的铃铛声从眼前划过,闪烁渐变的电子合成音效。这些炫目的声音特效是“合成音乐”主要的表现方式。

既然是虚拟的,“合成音乐”就很难达到现场录音的那种真实。与现场录音最大的区别是空间表现的缺失,呈现出独特且虚幻般的音乐场景。

主流的 “合成音乐”相比“现场录音”拥有更强的带入感,不会那么地慢热。为了在较短的时长中快速吸引听众,不仅词曲要通俗易懂,还需要清晰且十分突出的声音能量,通过“挤压”频段的能量,降低声音的动态,增加冲击力达到刺激感官的目的,使听众快速进入“状态”。其他方面,通过凸镜效果增大人声和鼓点形体比例,柔化粉饰人声,达到爽快的目的。以上这些主流的“调音”是当今快餐音乐所共用的“模板”。

数字音源的一些问题

目前数字音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各类云存储下载,其中包括一些论坛引流。第二种是各类线上音乐平台下载。第三种是好友或者群友分享。

最好的数字音源是从正规数字音源网站购买的正版音源,音源有保证,歌曲信息和专辑封面都很完整。其次是正版CD抓轨的音源,不过受限于CD的质量,大多抓轨出来的数字音源只能到16/44,同时光驱等硬件会影响音质,例如声音的尖锐感及卡顿,如果没有用专门的软件,抓轨的音源信息会缺失,最糟心的莫过于没有分轨且CUE不识别。

最后是一些地方下载的所谓“无损”音源。虽然这些音源很容易获得,但音质大多也都是打了折扣的。

同时,没必要过于迷信各种音质优化,无论是私人音源改动还是官方的升频都无法有拯救原本很差的音质。

24/96

在崇尚产品标签化的今天,想必大家的播放器里都有几张24/96规格的音源,打开各种音乐网站的数字专区,也会发现大部分数字音源的规格都是24/96。

24/96已经成为数字音源的一种象征,大部分流行歌曲都会采用这种规格,相比DSD更加有实用意义,其地位已经超越了DSD。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24/96涌入了大量粗制滥造的音乐,以至于成为劣质音源的重灾区。这样劣质的“无损”不仅不会保证音质,还会将原有的录制问题放大,像是声音能量燥乱,、高频尖锐、能量过载、形体破碎、毛刺感等问题都会比一般规格的无损更加凸显。

DSD

DSD的听感与其他无损有一些区别,主要是空间背景具有灰暗的幕布感,声音能量规模庞大且沉稳,质感紧密并有较细的颗粒感,声音风格较为严肃相对不是那么活跃。
早些年的时候,烧友们对于DSD音源极为追捧,以至于有些极端的烧友非DSD不听的情况,其实没有必要为了高质量的音源去听自己不喜欢的音乐。
虽然DSD有着其他音源难以匹敌的优势,但音源规格不能等同于音源质量,不必过于迷信。另外DSD的资源有限,音乐种类很较少。其特有的听感比较适合严肃类型的音乐,大多以古典乐、爵士乐为主。

1
发表于 2021-11-9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9 23: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