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anolution 于 2022-3-9 09:49 编辑
去年,28换1终于把梦寐以求的Dave拿到手。在才子大佬的引荐,蔓草大佬的帮助下,给他搭配了隔离牛,对Dave的改善也是十分的显著,在此表示感谢。
既然有了Dave,不玩双线升频总感觉是种遗憾。所以我早早就对blu mk2各种种草了。只可惜,去年Chord官方就已宣布了blu mk2的停产,目前想要达到升频功能,也只能依靠在产的m scaler了。
了解了一下相关技术参数,感觉m scaler就相当于把blu mk2的升频部分单独拿出来,装在一个铝金盒子里。其实,从Chord供应链的角度不难看出,由于飞利浦cd2pro旗舰机芯停产多年,Chord也不得不停止对blu mk2的生产销售。而核心的升频技术还要延续下去,所以就有了后来这个,少了cd转盘部分,独立的升频产品——m scaler。 幸好,我有一台同样是搭载着飞利浦旗舰机芯cd2pro的cd机,音乐之旅1up。那么1up做转盘加上m scaler的升频,基本上可以脑放成一台blu mk2了。而且,转盘和升频各自分离,做出了物理上的隔离,理论上或许比blu mk2更能抵抗干扰。
平衡了各方利弊,最终,m scaler现在安稳的放置在我的功放架上。感谢鱼场里的那位少庄主大佬,爽快,细心,好价转让给我。当用双BNC线连接上Dave,看着屏幕上44.1khz的cd音轨被16倍升频置705.6khz时,满足感瞬间爆棚,脑放横溢。
如果以上说的都是感性下的冲动。那么,冷却过一段时间后,下面要说的,就是理性上的听感对比了。简单来讲,对比单台Dave,m scaler的加入,会让Dave更丰满。如果说Dave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它较为纤细的线条感,而在我过往的聆听经验里,这种纤细感是在重放44.1khz采样cd音频时的表现,换做播放DSD、192khz采样或者更高规的音轨文件时,Dave则丰满许多,味道也更模拟。m scaler的加入,并非会改变Dave的味道,而是让Dave即便是在回放低码率的音频时,也能展现出高码率所特有的立体感,模拟感。当然,m scaler的加入不单如此,即便是不开升频功能,Dave在m scaler的加持下,声音也比单台Dave显得安稳,宁静,分离度更高,只是这种变化远没有升频后的效果明显。其实,单台Dave让已经我很满意,硬说不足的地方就是人声,由于过分的追求清晰度,强调细节,使得有时个别人声齿音较重,听起来比较冲。m scaler的加入,正好可以改善一下人声发音的力度,不是那种削弱解析带来的暖糊,而是因为密度增大,模拟度增强所带来的形体感。
现在,m scaler的加入,使得我的功放架看起来更加丰富,也使得我的系统更加完善。 系统列表如下: 音源: Macmini+线电、音乐之旅1up 解码: Chord m scaler+Dave 功放: 力士Luxman 590AX mk2 耳放: 小不点Ld-Y2+SupertTNT 300B 音箱: 意大利卓丽小珍宝 耳机: HD800s、T1、Th900mk2、天龙D7k等等。
Macmini作为媒体中心,不但可以直通电视和Bose5.1组合音响组成家庭影院,满足平时的观影需求。还可以连接以Chord升频解码为核心的hifi音响系统,满足我挑剔的发烧追求。 至于音乐之旅1up,亦可以数字输出,作为cd转盘接入Chord西装,提供更为优质的数字信号。而且,他本身也是一台倍受好评的台式音源,还可以模拟输出直连功放,让我在习惯了代表最强数字技术的Dave所带来的透明和细腻感之余,偶尔也能调剂一下,感受一下1up的那种特有的模拟味儿和时代感。同时,他还能满足我在欣赏音乐时,放上碟片,推仓入仓等操作后,随之而来的高级感和仪式感。更是支撑我继续收藏cd碟片的一种动力。 总之,这套自己搭配的,双休甚至多休,兼容不同风格,满足不同需求的影音系统终于完成。而从初入贵坛一无所知,到反反复复不断尝试,中间也走过不少弯路,最终找到合适自己的。这套系统的搭配,花费了我近十年的时间。而这十年间,hifi已经成为我工作之余,茶余饭后的一种生活习惯,就像烟瘾一样,戒也戒不掉了。
最后,还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各位朋友。 第一,目前给m scaler换了明纬gsm开关电源,外加一根欧亚德8字电源线。有必要上线性电源吗?比如凯乐keces p8? 第二,理论上,线电也好,隔离牛也好,重要的都是那颗牛。目前m scaler的电源是插在隔离牛上的,这样的接法,是否就等同于线性电源对电气的净化效果了? 第三,tt2或者m scaler的玩家们,你们都接地线了吗?像m scaler这种dc插头的设备,应该都没有单独接地吧。我准备把机箱的螺丝拧出来点,接根地线,这样有必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