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4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D800的声音空间延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30 01: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2-6-30 01:32 编辑

烧耳机都有十多年了,而我一直喜欢两个品牌声音,一个森海,还有一个是老AKG,其他耳机,虽然有些素质更好,有些味道好,但总觉得不够这两个牌子声音自然。

偶尔看到森海塞尔说法:“耳杯被设计为让声波以某个角度进入耳朵,这样可以带来很自然的聆听体验。如果我们感知到声音信号的空间延伸,我们会认为声音是自然的”。

其实800出来时候,有点感觉是往akg去贴近? 而800更是将这种声场发挥的更淋漓尽致,结像发起一个声音后,伴随有空间回响,其他耳机虽然也有,但800更透明,这样使得舞台更逼真,声音更临场,800的结像鲜明,微动态丰富,加上丰富透明的空间信息,营造富有生机的舞台。

所以800对音源的信息量要注重这方面,一味注重人声细节是不够的,用糊厚的音源也不好,也难怪这么多人说声音空。还是需要补足空间信息,最终出来是一个开放自然连贯的画面

好听的800可以让人每晚听到深夜不肯摘耳机
31
发表于 2023-10-1 04: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3-10-1 04:32 编辑

很多耳机,不讲音色,就讲声音的平衡度,就是高、中、低三频的平衡度也没有做好,例如,歌德、铁三角、天龙等,所以对声音的还原不够精准,加上音色的偏差,大大削弱了对音乐情感的还原表达,极度透明、中性无染的器材才能还原精准的音色和平衡的声音,也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音乐的情感。举个例子,HD800S为了讨好消费者,略加了一点温暖的染色,然而,对乐器音色和人声嗓音的还原,以及声场空间感的还原都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它还原的乐器、嗓音音色都不那么准了,音场有时也出现了偏差,而HD800就没有这个毛病,包括T1一代也没有这个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0-1 02: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还是喜欢初版的HD800,虽然比较偏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10-1 0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王培超 发表于 2022-6-30 11:57
顶一波,好听就对了

看哥们儿最后一张图你的800也和我的缝合怪版800一样,300欧的字倒着装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7-29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海南
xiaotan02 发表于 2022-7-2 15:23
800s其实妥协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更合适的。
但对800系就丧失了原来的魅力
就是不如玩其他平板 ...

为市场妥协,还是得挣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5: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800s其实妥协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更合适的。
但对800系就丧失了原来的魅力
就是不如玩其他平板耳机好了

800的魅力是能量的爆发刹车,微动态丰富,鲜活,场面大但场面层次清晰,而800s把这些都妥协了,这样声音真的不如去搞hifim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7-2 0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我觉得还是看听什么吧!弦乐方面我觉得800很亮丽温润,800s低频增强了但声场小了点听听流行也不错。还是都开了好点,想听那个就听那个不用争论!就像宴席上有龙头大硬菜,也有小炒青菜 都要吃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7-1 17: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长宁区
ECHT 发表于 2022-7-1 16:28
如果需求是真实是还原,那一开始就不应该选择HD800这样精心设计过的耳机
现在很多Hiend解码也存 ...

是的 800是设计过的 但是对于习惯于现场声的 很不适应它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7-1 16: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abccbaa 发表于 2022-7-1 11:26
这么说过吧 在现场听交响 带800 和 3000去 闭上眼睛 对比 3000更像
你说的800有画面感是对的

如果需求是真实是还原,那一开始就不应该选择HD800这样精心设计过的耳机
现在很多Hiend解码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只能说每家都各有特色,更何况是没有soundstage的耳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12: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abccbaa 发表于 2022-7-1 11:26
这么说过吧 在现场听交响 带800 和 3000去 闭上眼睛 对比 3000更像
你说的800有画面感是对的

其实我也明白你说的
我也去过现场
坐后排位置挺像650声音
暗点糊点

前排位置可能更像3000的声音

当然我只是听过几下3000,对于结像之间,还有空间的回响声没有认真去听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7-1 11: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xiaotan02 发表于 2022-7-1 00:44
我在和小香静电对比中,明显感觉到800的堂音,但我觉得可以让音乐在前面构成一个画面去欣赏,而且800的画 ...

这么说过吧 在现场听交响 带800 和 3000去 闭上眼睛 对比 3000更像
你说的800有画面感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7-1 04: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荷兰
在eq过的800面前,800s就是一流着鼻涕的弟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7-1 0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楼主试试th9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0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2-7-1 00:56 编辑
abccbaa 发表于 2022-6-30 17:53
有边界的声场是它的最大缺点
因为现场是听不到边界的
只会感觉被声音包围

我在和小香静电对比中,明显感觉到800的堂音,但我觉得可以让音乐在前面构成一个画面去欣赏,而且800的画面是很工整的,欣赏什么音乐都是自然得体,好比面前一幅严谨构图的摄影作品。
包括听人声,人声立在框中比例很自然很得体够开放,而且人声在空间是自然延伸的,其实akg的人声也是注重这种呈现方式
所以我觉得这两家声音我蛮喜欢
歌德gs3000没仔细听,但我感觉歌德注重结像的热情,但空间关联感相对少了

而800的声场开放度,800的耳罩反射音相比其他耳机是很少的,有点kk的扩散感,但不会过于扩散这样一个好处是结像鲜明,能量在大空间释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6-30 23: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abccbaa 发表于 2022-6-30 22:02
我另外一个帖子里说了
现场的声音是混音的 听不出边界感 和你说的一样
800的声音就像15米外有堵墙 边 ...

我之前在耳放倒数第三级滤波上用了油浸电容,声场严重缩小,但也没有你说的15m这么夸张。
后来换成了两颗蒙多福金银油把声场撑开,声场的边界还是很大很整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6-30 22: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abccbaa 发表于 2022-6-30 17:53
有边界的声场是它的最大缺点
因为现场是听不到边界的
只会感觉被声音包围

HD800的声音表现处处体现着人为设计感,甚至会放大很多系统上的调整,这在同价位的耳机中是很难见到的,当然这也就和真实没啥关系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6-30 22: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王培超 发表于 2022-6-30 11:57
顶一波,好听就对了

头版,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6-30 2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后悔出了800入了812和T1二代,T1二代听了几个月出了,不如812舒服耐听,素质也差那么一点。812听了两年了,618没忍住又入了800S,怎么搞也找不回当年800带来的震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6-30 2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furudeikarei 发表于 2022-6-30 19:19
没说到点子上吧。。。

声场主要是看音乐厅和你坐的的地方,我感觉声场并不是最大问题

我另外一个帖子里说了
现场的声音是混音的 听不出边界感 和你说的一样
800的声音就像15米外有堵墙 边界感很强
所以800出来的声音和现场差别很大
而歌德3000出来的声音和现场很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6-30 2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我是不会出掉HD800的,尽管这个是4W多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8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