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楼
发表于 2022-11-28 15: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llbird2021 于 2022-11-28 16:01 编辑
目前来讲做不到算法层面的无损(dff转wav后,再把wav转回dff,两个dff二进制比较完全一致)。也没这个必要。
如何达到无损?除非是wav/PCM的采样率跟dsd调制频率一样高,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达到算法层面的无损。当然,这种情况下,wav的文件会膨胀。如果你这个dsd是最低的那种配置,dsd64的格式,那么wav的大小是64倍。40-50g的数据量吧。
当然,用foobar转成cd格式的pcm(16bit-44.1k),可以看做在音质上是极其接近的。
理论上讲,cd的理论动态极限是96db,dsd64的理论动态在20-20k范围不是常数,中低频能达到140db以上,而15khz以上会逐渐下降到110db。所以说,把sacd压缩成cd呢,理论动态范围会下降一点。
不过这点理论上的劣化,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实是听不出来的。
绝大多数音源,其实都没有吃到格式的理论极限。考虑到录音端的各种工程局限,比如麦克风的极限、录音设备的底噪、录音场所的底噪等等,其实很多录音本身的动态压根到不了96db以上。
更何况,目前绝大多数消费级的播放设备,从音源到喇叭,系统整体的实际信噪比甚至到不了100db以上。
也就是说,把cd播放好、充分挖掘出cd格式的潜力,对于大多数烧友烧了半天,其实都还没做到这一步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