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35|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检讨846,检讨z1r,检讨一切iem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2-7 1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我深刻检讨了为什么846就感觉差点事
明明三频都非常好听带劲,还是义无反顾地出掉了
根本原因是它确实是干活用的歌手耳返
就是标准的iem in ear monitor
它赢得最多口碑的低频其实是服务舞台使用功能性的,那些明显歌手用的私模基本都是用来聆听欣赏的话低频会碍事,只不过846这个低频的质感和形态实在是太出众而且至今独一无二,实在是享受

其实深刻理解了iem的本质后,可以说所有动铁塞哪怕低频减量了也依然是服务监听功能的,只是往发烧器材的方向上扯的多少差别而已,多数就是反耳返之道,往上盘走,再加上往大空间走,凸出画面感和音色特质,基本就是和846背道而驰的方向。
当然想要大声场低频太少那是不可能的,所有又有z1r这种上盘抓着不放,下盘接着846的衣钵彻底搞到极限,这种低频就是上一堆动铁或者大动圈

含铁iem的发展就是从专业监听向着业余赏玩的方向扯,但不是说纯圈本质就不是监听了
只要你外壳不具备前后腔的声学特性,只是个壳子,或者哪怕外壳是塑料,但里面单元上还是包裹着声学腔体,那你本质上还是脱不开监听的功能本质,只是调音极端化之后,真的拿来监听是不可能了,不然要么刺要么顶,要么又刺又顶

所以什么样的塞子才是彻彻底底本质上鉴赏用的塞子?
就是final那些壶和真无线,非壳中壳的那种
以前的塑料壳平头,以前的塑料壳入耳式
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外壳的声学特性

对我来说,外壳不震动不反射的耳塞无论怎么独出心裁地设计都是跟自己过不去,永远不肯能实现ze3000这种开阔自然,再怎么在各自差异化的声音路径上追求极致,终究是舍弃了某些方面,我是彻底告别了

z1r是利用了腔体材质特性的,里面的硕大的镁壳让钢琴质感迷人,凡是又不得不外面再套一层壳,这层壳子就是个外包装,只是很美丽,z1r听的就是这个镁壳子和壳子中的空间,这是它的本质,但不属于专门聆听用的器材的本性

ie900的特别在于它一半的聆听本性
前腔是外壳参与声音塑造的,但是是一种做减法的方式

而多单元塞子外壳参与声音调制的基本就只剩下音嘴了,capmfire的音嘴是好啊

我认为入耳式如今的设计就是两个词:叠床架屋、削足适履。
清晰是清晰,如今我选final的糊,如果不是因为tws的空间限制,final也还是金属壳套塑料壳,夜壶也只有塑料的行,但也还是没低频

所以感谢tws,感谢果子
让final恰到好处地糊在真无线上
可千万别出金属壳真无线了哈~

不是要外壳震动吗?骨传导给到你!
拜托,这属于脱了裤子放屁,你做成塑料壳
它本来外壳就是传音的
而且你骨传导基本只传得了低音,这就不均衡,所以要像z1r一样,不是低频多,而是低频做得极其地大
55
发表于 2023-2-24 17: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西
写的啥,现实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3-2-21 16: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不愧是绿檀!不愧是魔怔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23-2-16 21: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JJJWWW 发表于 2023-2-11 23:55
ZE8000呢,怎么评价?

8000就不提了
还是谈谈3000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3-2-11 23: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ZE8000呢,怎么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Hufi板载 发表于 2023-2-7 15:44
ze3k空间感是听上去能感觉出不同。
不过从单簧管到小号等乐器,明显音色不对,而且不属于悦耳音染的范畴。 ...

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试试看换上azla的短白套
这对套
我愿称之为一对交响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3-2-10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烟台
ZE3000确实很好听,听流媒体都感觉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2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okamibao 发表于 2023-2-10 09:53
有观察有总结很好,但是不用太早下结论。
欣赏/发烧友角度和工程角度是很不一样的,绝大多数耳机都不是一 ...

我意思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
耳塞不是单纯把声音灌进耳道的泵机
这样的monitor设计起来是方便

就玩频响和音色嘛

我把好的动圈入耳频响曲线看遍了
也对比了顶级的圈铁和纯铁,也结合了自己实际听感
就一个结论,现在动圈基本就一个大方向:
1.凹3k,森海干得最狠
2.拉5k或9k,或者一起拉
一样森海更狠点,579一起拉
3.有些追求到11k还不衰减
也是森海牛
4.有些爆拉极低频
森海还是牛
可以去对比下男人家和森海
还有dita和final,ppt基本让人确信是频响抄b1
总之整体相似度都太明显了,除了iex1这种怪声一点的

塞子也可以不止设计声音本身,还可以兼顾到震动感
包括声音中反映出的腔体震动感、耳廓真实感受到的震动感、耳道感受到的耳塞套震动感
耳塞套可以塑造、放大腔体震动感

套子形塑的声场和震动感与耳机本身构造的声场和震动感
二者可以有很多共存方式(这里开始99%的人可能已经耐不住皱着眉头要破口大骂了)
可以各有主次,可以不同程度削弱对方的存在感,可以完美融合难分彼此
我说的就是最后一种

这听起来可能还会像是天方夜谭胡说八道扯j8蛋
直到你和我一样玩过上千块钱的各种品牌、型号、大小、颜色、质地的耳塞套、转接管
然后你用ze3000试试看也许就能体会到
什么叫声场、震动的融合
我许诺你终会听到比大耳更接近近距离听书架箱的声场
震动感嘛,可能看耳道耳廓敏感程度而异,难保证

或许可以先去测试一下
如果可以和我差不多至少轻松听得出846长短线的区别
还是有希望的
再不济比如z7和z7m2原线的区别肯定要一耳朵辨别
或者什么豆浆机电源线和电饭锅电源线哪个更hif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21: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李小弦 发表于 2023-2-10 20:29
楼主能够体会到846的美妙,我还是挺羡慕的。。。从大学时候蹭室友的w4r到上班以后盲狙w60,再到最近帮朋友 ...

耳朵的个别差异应该是非常大的
只不过大家默认人嘛,同样的声音必定是同样听感
认识自己才是追求好声音过程中最难最难的

我耳朵听来的846中频亲切澄澈带点野性
低频有匀质充绒的质感,纵向空间感极强
高频像条飘带般在边缘或隐或显,很是妖娆

我只能尽量描述准确我的感觉
我很重视声音的质感、画面感,耳廓震动感
这些我把握起来十分敏锐
反而评测中斤斤计较的音色、均衡我倒无所谓
只要好听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3-2-10 2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大庆
楼主能够体会到846的美妙,我还是挺羡慕的。。。从大学时候蹭室友的w4r到上班以后盲狙w60,再到最近帮朋友选机又接触到se846,听过的所有多单元动铁我都欣赏不来,声音又硬又hu,不通透。只能说舞台监听用的专业塞子和民用动圈塞子定位不同,相比之下我甚至更喜欢潜39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3-2-10 09: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有观察有总结很好,但是不用太早下结论。
欣赏/发烧友角度和工程角度是很不一样的,绝大多数耳机都不是一个“不惜成本只为了声音”的极致产品,里面会有很多“看起来像是因果性,但实际上只是存在相关性而不存在因果性”的情况。
不妨在展会时候和做耳机的交流一下为什么这么取舍,我这个想法有没有问题,说不定能得到很简单直接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3-2-10 08: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贺州
846味道赛,就是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喜欢的喜欢死,不喜欢的骂hufi(虽然确实糊) 或者这就是玄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Hufi板载 发表于 2023-2-8 10:50
我觉得亮度倒不是问题,个人听音观不执着追求真实,更希望能讨好耳朵,能把这类乐器表现得润、透、富有空 ...

我用300r调出来的ze3000空气感是炸裂爆表的
我要说空气感这方面打z1r一堆没玩好没听过的就又要来骂街了
空气感和透明度这方面ze3000我觉得没什么可抱怨的
原因可能只在你没换上e套,扔掉短e套
直接连手机那肯定也是没救的
差别太大了

至于润,的确是不润,我好像没有听到过日式调音有润的
也不知道这个润在你这是什么程度
毕竟我觉得箱子上人声是很容易润的
因为润得要厚度要肉感,这在塞子上有点勉为其难
或者就是我的润参照物定得太高

我也是折腾了快一年才感觉把ze3000弄服帖了
当主力最终干掉了846、z1r
再也没有线的纠缠了

ze3000频响相比其他一切final产品都太乖太温和了
你试试看把高频和低频都拉高,失真小点的话应该会脱胎换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Talala 于 2023-2-8 11:48 编辑
qinglian 发表于 2023-2-8 08:17
对于塞子来说肯定是金属外壳符合声学特性,动圈在震动时会产生很多杂波,而塑料外壳很难吸收这种多余的波, ...

本来懒得评价你这满口的胡说八道,但实在是...

金属壳耳机内部不做塑料模的是很少的
一般要么是低价国产货,因为塑料壳开模本身就最贵
还再加一层金属外壳开模,无谓增加成本,得不偿失
声学设计就更别讲了

前后腔都利用金属壳动圈耳机我知道的就只有final的夜壶
而圈铁利用金属前后腔的还多一点
64是代表,但你要说它的后腔有什么专门的声学设计谁信啊
64耳机内部一团糟
另一个就是老铁iex1
alo 的圈铁拿手好戏了,但也只是利用到音嘴部分的金属

z1r是在里面又整个金属壳
acoustune是金属耳机的代表了吧,它单元里一样塞了塑料甚至木头
不这样的话它直接就短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3-2-8 11: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qinglian 发表于 2023-2-8 08:17
对于塞子来说肯定是金属外壳符合声学特性,动圈在震动时会产生很多杂波,而塑料外壳很难吸收这种多余的波, ...

从某种意义来说,调音也是一种失真的艺术。
不同壳体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即使同时金属或者塑料,厚度、材质、甚至表面粗糙度都会是影响要素。
这个不是我们肉眼能看的出来的,就看每家的测试器材功力多到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Talala 于 2023-2-8 11:53 编辑
寻找雨中的猫 发表于 2023-2-8 07:31
估计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这货没事就发帖引战不是一两天了明摆着纯纯引战
想被删号封ip你直接去骂版主
这样来得更痛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3-2-8 10: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
Talala 发表于 2023-2-7 16:07
是的,不过塞子本来在表现这种簧管类金属乐器就很难还原高亢嘹亮的音色,这也是z1r在音色上最让人遗憾的 ...

我觉得亮度倒不是问题,个人听音观不执着追求真实,更希望能讨好耳朵,能把这类乐器表现得润、透、富有空气感的耳塞是有的,但ze3k后两者还是没满足我的期望。ze3k听不追求瞬态的流行和舒缓音乐(如你所说低频的木棉感,整体氛围很舒服),是很合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3-2-8 08: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石家庄
对于塞子来说肯定是金属外壳符合声学特性,动圈在震动时会产生很多杂波,而塑料外壳很难吸收这种多余的波,所以比起金属外壳来塑料外壳声音容易浑,其实就像大部分音染本质就是失真一样,即使塑料外壳没办法吸收多余的声波而显得比较混乱,还是会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失真是一种美妙的音染,有多金属外壳的耳塞音色声场素质都做的非常好,这也并不是单单一个外壳能决定的,调音确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3-2-8 07: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估计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2-7 17: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孟加拉国
影子武者 发表于 2023-2-7 17:27
还有六万,跟你说好的

吓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3-2-7 17: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不是赏了黑名单么,怎么还能看见这么深刻的文章呢???快屏蔽了吧,辣眼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8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