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落俗套,磁性人声,铄耳LETSHUOER DZ4四动圈入耳式耳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14 19: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或许铄耳对我Cadenza 12旗舰耳机的评测还算满意,直接找我帮他们试听一下更平易近人的一款新品LETSHUOER DZ4。虽然我一直推崇双动圈配置是入门耳机的好选择,但刚看到DZ4直接翻倍的四动圈配置,还是吓了一跳,是不是有点过了?真的行吗?从没听说一个耳机如此堆料的,别翻车了,有点忐忑。

原文标题:铄耳LETSHUOER Cadenza 12旗舰入耳式耳机不完全评测
原文链接:http://bbs.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05130



颜值

长方形纸盒包装,正面是大大小小四圆圈的抽象图,寓意明显;背面是产品特点和具体参数。


抽出内盒,黑色海绵垫上方是耳机本体;下方是黑色收纳盒;此外,还有纸质说明书、保修卡、产品合格证等。



金属收纳盒的表面做了类肤材质处理,触感特别,有点高级。盒内放了一条耳机线和若干耳机套。这个放耳机套的卡纸设计让我想起了当初自己一见钟情的NF AUDIO宁梵声学 NF2 (^o^)


耳机上默认有一副中号白色均衡套,加上盒内的,随机共提供了三副黑色低频套(S/M/L)和三副白色均衡套(S/M/L)。


原配耳机线为4股216芯高纯度铜镀银,银灰相间,略粗稍硬,用料扎实,做工上乘。0.78插针用红色做了方向标识;3.5mm插口镀金;插座处用了与耳机面板一样的暗金色,细节考虑周详,赞!




耳机前腔为3D打印树脂,淡淡的米色,拿在手里宛如陶瓷的质感,远超一般水平。暗金色面板镶嵌红色字母Z,可谓神来之笔,与我同龄的老烧绝对会想到一部电影一个传奇——佐罗!耳机整体设计简约,做工精湛,配色经典,颇具故事性,个人非常喜欢,大赞!


DZ4的四动圈,其实是三颗6mm钛球顶动圈单元+一颗6mm被动振膜+四路物理导管+双路电子分频。被动振膜(低音辐射器)在我印象里一直是音箱用的,最早是在惠威M7000家庭影院系统的落地主音箱上遇到过,后来常见于各种低音炮上,现在则多用于回音壁和蓝牙音箱。而在耳塞上,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这也是IKKO OH5后再次看到有HiFi品牌将音箱技术移植到随身设备上,赞!


DZ4的导音管不长,出音口比较特殊——有两个声音导管和一个气管,也就是说声音的最终合成不是在腔体内完成,而是在耳道内“浑然天成”的。按之前听音体验,这种设计一般听感会不错,但清晰度可能会受影响。


可能是因为单元多的关系,DZ4的体积比我预想的稍大。公模设计,份量较轻,对我这样耳孔小的来说,前腔稍稍有点顶住耳道口,耳挂服贴,线材稍重,听诊器效应轻微,隔音效果不错,长时间聆听无恙。

产品参数:
型号:DZ4
前腔材质:3D打印树脂
后腔材质:阳极氧化铝
阻抗:12Ω(@1kHz)
灵敏度:104dB/mW(@1kHz)
连接器:0.78mm双拼针
音频接口:3.5mm单端接口/4.4mm平衡接口
线材:216芯高纯铜镀银



音质

煲机50小时以上(最好多煲煲)。学林1969电子管播放器,白色小号均衡套,低增益,55%音量即可。如果用手机直推也行,只是推力和控制力偏弱的情形下很容易感觉到低频有点拖沓,这与被动振膜的天然属性倒是相符。而换用小尾巴或者播放器,会有明显的改善。


DZ4的声音,完全没有以前圈铁耳机频段衔接的问题,很顺畅,看来多单元同动圈比圈铁这种结构在调音方面还是有点天然优势的。只是与我事先猜想不同,其整体表现既不是偏重下盘,也不是翘两头的V形,而是真·三频均衡,谁能想到用了那么多单元,铄耳的调音居然还能这么克制,也是松了口气。

再仔细听,这声音非常独特,和多数动圈耳机不同,与之前听过的双动圈也不一样。很厚很浓,非常利好人声,距离适中,宽松舒展,富有磁性,而且弥散开来充满整个空间,久听没有压迫感,反而有很好的包裹感,轻轻松松代入,情感渲染到位,有种听电脑桌面近场书架箱的感觉。由此看来四动圈的硬件底子的确有点料,而铄耳的调音依然又稳又棒。

与单动圈比较,高频的提高明显,有足够的延伸和密度,声音从容不少。齿音消除完全,通透细腻,非常润泽,既保持了相当的亮度,让萨克斯光芒四射,又钝化了其GAO潮部分的冲击力,不至于令人感觉太顶。听小提琴等乐器泛音丰富,听吉他等乐器琴箱共振的感觉特别鲜明,引人入胜。

而低频并没有因为多个动圈就数量倍增,量感依然适中,没做堆积,对于喜欢摇滚的烧友可能会觉得欠了点,可以换低频套或4.4mm平衡线试试。下潜的确够深,但并非一定要逼近极限的那种表现,依然比较线性比较自然,只是打底时也做了钝化,使得鼓声不像有的耳机聚焦在一个点上而更多呈现的是一个面,听感上会感觉到一种略带回味的沉重感。比如,伦敦奥运会开幕式Emeli Sande演唱《Abide with Me》,其背景的鼓声既不像有的耳塞若隐若现,也不像有的耳塞强势抢戏,而是和女声配合默契,既彰显自己的存在又不令人讨厌,把气氛烘托得很棒!最后,低频弹性不错,余音较长,非常蓬松,不轰头,不发闷,关键是其扩散性很好,氛围营造轻松,韵味十足,适合久听。像HAUSER的大提琴,虽然低频的震撼不是那么极致,但起伏辗转的演绎,如泣如诉的味道,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试听期间,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一个动圈解决不了而非要用四个动圈才能实现的呢?答案是,只有听了才能明白,用文字去描述会比较苍白,有点像硬笔书法家田英章忽然改用毛笔写小楷,至少在大气、舒展、起伏转承方面真的强不少!


此外,四动圈下对前端推力的包容性更强,即使上大音量,也不容易出恶声,DZ4依然能维持一个很好的声音框架和质感,不变形,不突兀,所以有条件的烧友完全可以上台试试。


可能与较厚的声底有关,DZ4的解析不占优,动态一般,貌似牺牲了一点点中低频的清晰度,略有涂抹,在某些曲目中声音会表现得有点平。


搭配方面,原线表现良好,我个人更偏爱白色均衡套。值得一提的是,搭配不同小尾巴,DZ4的差异性比预期大,其中有些表现很是惊喜。比如,英国赛乐士Cyrus Soundkey,大推力、模拟味,DZ4的女声频频激昂在将破未破之际,又靓又顶,一身鸡皮疙瘩!乂度Link2BAL的表现同样不俗,低频扎实有力,声音更显大气磅礴。传神版的Beam一代,虽然推力不大,清晰度略逊,重播更为圆润柔和,耐听度最佳。之后的Beam2se、Beam3pro都有上佳的表现,声音分离度出色,清晰悦耳。



总结

对我来说,第一眼看中LETSHUOER DZ4的是它的颜值,面板上红色的Z字实在太醒目了;其次是惊讶于它别出一格的四动圈配置。实际试听后才发现,同价位中无论用料、做工和配件,还是流行人声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值得强烈推荐,并纳入个人年度榜单中 (^o^)

之前有烧友提到铄耳的时候,多说了一句:有点乱。其实,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仅看铄耳短短几年的型号命名就能感觉到:TAPE低压静电动圈、EJ07静电圈铁、H27圈铁、Singer静电&动圈、S10圈铁、Cadenza 12旗舰……现在又多了DZ4,竟然没一个系列是连续更新迭代的 (─.─||| 一方面给人不落俗套锐意进取的印象,铄耳的新品从来不缺亮点,总是有所创新;一方面又给人缺少传承非常随意的感觉,就像在耕耘试验田,无法判明品牌的未来规划,推荐起来会有点底气不足。





阿明Amin 「原创」

6
发表于 2023-8-17 13: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原线质感确实不错,但上原道家4.4的线听感会更棒,原装耳塞也建议更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8-16 2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最长的旅途 发表于 2023-8-15 08:32
原来是阿明,很靠谱的听感。初听不是一耳朵惊艳的风格,因为它并不是以解析见长的素质流。细听感觉有意思: ...

感谢兄弟补图,分享听感。S12好像也听厂家提到过。
你这乐字还写了繁体,练字嘛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8-15 08: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补图。另外,原线很用心,比ej07m、ej09的原线给的更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8-15 0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原来是阿明,很靠谱的听感。初听不是一耳朵惊艳的风格,因为它并不是以解析见长的素质流。细听感觉有意思:三頻顺滑如同单圈,质感厚实不失鲜活,人声圆润耐听有韵味,低频出色,下盘空间完整,有不错的规模感(这点很难得)。这个声音,这个价位,可以说铄耳这是杀疯了。同样杀疯的还是千元档的s12pro。这俩都是潜力股,内功深厚。听了不少铄耳的作品,应该来说,铄耳对于流行人声和古典编制的兼顾做的不错,注重了框架的完整性以及声音的定位和下盘的空间感。在保证音准和自然度的同时,兼顾了还原度和鲜活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3-8-14 2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隔壁热度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4 02: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