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140|回复: 4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剧、弥撒及人声版本鉴赏——长桥卧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3-31 17: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主流之一,但他的器乐作品太杰出了,以至于往往遮掩了歌剧的光辉,而在他所有的音乐体裁中,歌剧则最为直接地反映出他个性特点与性格冲动,换句话说:他的人生价值观、他的思想与精神、他的喜怒哀乐,更多的是浓缩在歌剧中的,创作艺术上,还没有人在用音乐语汇刻画人物性格上超越了莫扎特,他所塑造的众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像,更多的是靠“音乐”的,而非“语言”的,因而,在歌剧的发展史上,是莫扎特首先并开创性的把宣叙调提升到与咏叹调同等的地位,且无后人能比跻,莫扎特的宣叙调同样横溢着音乐的旋律美,可以这样说,他是把意大利的咏叹调与法兰西的宣叙调结合最为完美的歌剧作曲家,他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与《魔笛》《后宫诱逃》分别将意大利的喜歌剧与德国正歌剧都推向了创作的颠峰。

《魔笛》是一部羽化登仙之作,创作于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年,剧情很简单,描述埃及塔米诺王子与夜后女儿帕米娜的爱情故事,王子受夜后的请求,与夜后的捕鸟人帕帕基诺带着一只魔笛,到埃及祭司萨拉斯特罗神殿营救夜后的女儿帕米娜,两人历经种种考验最后终成眷属,剧情表现了以萨拉斯特罗为象征的光明力量最终战胜暗夜夜后所代表的黑暗势力,并给与帕帕基诺的贪欲自私以富于喜剧色彩的讽刺,以现在的眼光看,剧情简单而略带稚气,但在精神上却体现出“平等、自由”的共济观点,作品音乐明朗、色彩丰富,充满欢乐与明快的情绪,而这一年的莫扎特实际生活之艰辛则令人难以想象。

以我看,初涉歌剧者不必过于在意剧情,关键在于熟悉歌剧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欣赏作品的音乐性、了解音乐与人声两条线的和声特点,也在于欣赏它的唱段,唱段是歌剧的灵魂,好的歌剧都有脍炙人口的唱段,众多出色的歌唱家只所以能名扬天下,就在于她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让我们欣赏着那些醉人心脾的优秀唱段,而《魔笛》正是以大量的重唱与咏叹调闻名, 如果说有哪个歌剧听到半截听不下去,或中途要歇一歇,《魔笛》不会,它确是有一股魔力吸引你一路饶有兴趣听下去,我个人对它的喜爱不在《费加罗》之下。      

版本上,伯姆1964年版很出色,我首推它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很贴近莫扎特音乐的风格,另一原因这版是全剧,它包括了念白,在表演上能领略的更多,也算得上大腕云集(最后一场才露脸的两武士竟然用上了詹姆斯·金和马尔蒂·塔尔维拉,真有点奢侈),而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可说出色,整个风格比克伦佩勒要朴实,乐队没得说,氛围与烘托都好,音乐上不像克伦佩勒那样“硬”,柔软质朴,尺度把握甚佳,几位歌唱家均是当演之年,亮点之一在于文德利希扮演的塔米纳,这个短命的文德里希(1930-1966),不愧为最佳的莫扎特男高音,黄金般的一条好嗓子、极佳的唱功、对发音吐字出色的控制、包括念白都给人美的享受,他头一段咏叹调“多美的画像”(第6段)一开声就抓住你,真好,显得菲舍尔·迪斯考的帕帕基诺倒有几分失色,迪斯考的“我是快乐捕鸟人”(第4段)也不错,但与文德利希一比,有些黯淡,可以说,这版《魔笛》最具光彩的就是文德利希。

作品选角的关键在夜后与帕帕基诺,夜后的场次不多,但这两段咏叹调对刻画人物性格与烘托剧情很重要,角的份量不够,会把整部作品的份量拉下来,两段唱的难度在于兼有花腔女高与戏剧女高的特点,唱段中,咏叹调又与宣叙调因素连在一起,对嗓音、唱功的要求很高,花腔要求的是演唱者在高音区域的持性中表现出精湛的用嗓技巧,而戏剧女高则看你对喷口力度的把握与行腔的戏剧性表达,夜后难就难在这里,听了几版夜后能兼而优者少之又少。

夜后的扮演者是美国女高音、大都会名家罗伯塔·彼得丝,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到还可以,最有名的两首吃功力的唱段虽算不错,但还是显得功力不够,特别是高音区域瑕疵明显,她的问题在于实力上差,唱功上与这样重要的大角色放到一起,自身条件不够用,表演能把这个角稳稳当当“拿下来”,但显然缺乏亮点,说实话,唱夜后还得说露琪亚·波普,能听出点光彩来。另一关键主角是帕帕基诺,他在全曲中份量很重,不仅有很多唱段,同时是整部作品一条“串联”的主线,在人性的善恶与个性性格上与塔米诺形成鲜明对照,这是一极富喜剧色彩的人物,菲舍尔·迪斯考的表演棒极了!真是难得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唱功不用讲,人物的刻画就入木三分,为全剧大为增色,把几个版的帕帕基诺都比了下去,克拉斯扮演的萨拉斯特罗气质堂堂,对白与唱段都显出大祭司的威严与正气,伊夫琳·丽尔的帕米娜中规中矩,表演到没啥明显不足,但我感觉她嗓音的纯度不够,偏厚,声线与帕米娜的纯情似乎有距离。

这版《魔笛》总的看,男角都强于女角,女角“集体般”的偏弱,与菲舍尔·迪斯考、文德利希等男角比较,明显缺少亮色。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yFphIfofJgLARwWGSOoWQ?pwd=kw7s


1_副本.jpg (57.38 KB, 下载次数: 815)

1_副本.jpg
478
发表于 2025-4-5 0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MusicAV 发表于 2025-4-4 21:58
冰凉的小手、我的名字叫咪咪

DECCA新发行波西米亚人192K。十年前是96K,难道又从母带上重新提取模拟音频 ...

这个录音不是有二嫂的SACD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发表于 2025-4-4 21: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冰凉的小手、我的名字叫咪咪

DECCA新发行波西米亚人192K。十年前是96K,难道又从母带上重新提取模拟音频了?
下载中:Puccini-LaBohème-Pavarotti,Freni-Karajan+BP [192]  magnet:?xt=urn:btih:227E7127742C36D08DCA0A4057A7999F27F4FBDC
这封面也太简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发表于 2024-10-20 2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0 17:21
CD存档192:巴洛克时期音乐之14:夏庞蒂埃《为8个声部和 8把小提琴和长笛的弥撒》捷尔吉·瓦舍吉[/backcolo ...

lossless版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HARPENTIER - Messe à 8 voix et 8 v...
链接:https://***.com/s/1vGb_IIaaWcKDfyd4PEY4IQ?pwd=wsrn


这类音乐我一般做背景音乐,一点也不闷,久听感觉要成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发表于 2024-10-20 17: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7: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92:巴洛克时期音乐之14:夏庞蒂埃《为8个声部和 8把小提琴和长笛的弥撒》捷尔吉·瓦舍吉
唱片:Hungaroton(匈牙利)HCD 32146  2014年出版


内容:瓦舍吉(Gyorgy Vashegyi)率普塞尔合唱团和奥菲欧管弦乐团演出夏庞蒂埃《弥撒曲》

评介:此曲应创作于1671-1672年,原作已失传,现在通行的稿本是1680年的改编稿,夏庞蒂埃受巴黎耶稣教会会士委托,为庆祝他们的将军弗朗切斯科·迪·博吉亚的封圣而作。

演出阵容强大,8个独唱声部的歌唱家分别是女高音2+高男高音2+男高音2+男低音2,普塞尔合唱团分为I&II两个团体、排出25位歌唱家的强大阵容,奥菲欧管弦乐团更是不容小觑。

此作在结构上庞杂而松散,又很难找到能统一串联全曲、同时又能给人以深刻印像的旋律主题,节奏上也显得沉闷缓慢,因而很难流行起来,版本之少在意料之中。

捷尔吉·瓦舍吉1993年毕业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获得指挥学位,他参加了赫尔穆特·里林和加丁纳的大师班,他们的影响使他对历史古乐产生兴趣, 作为匈牙利早期音乐表演的先驱,他是两个颇具影响力的乐团:普塞尔合唱团 (Purcell Choir) 和奥菲欧乐团 (Orfeo Orchestra) 的创始人和音乐总监,他还指挥过匈牙利及其他地区的管弦乐团,并指挥过多部歌剧演出。

https://***.com/s/1H5eGT1xDwW2wdT1ENPj8vw?pwd=zbmy

MesseMotet book cover.jpg (66.05 KB, 下载次数: 14)

MesseMotet book cov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发表于 2024-10-18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
太牛了,我愿称之为”大家坛最强音乐帖“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摘抄的碟评,配上资源分享
看下来,却发现这竟然是楼主的的“私人藏经阁”

神贴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发表于 2024-9-22 16: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石家庄
谢谢 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1
发表于 2024-9-22 1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多日没来,链接还在,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发表于 2024-9-21 22: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发表于 2024-9-21 2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玉溪
gdyy223 发表于 2024-9-21 15:56
周年祭——巴卡洛夫 弥撒与探戈   郑明勋 多明戈 玛丁内斯

一直以来未给自己写点什么,也不大喜欢将 ...

赞!好洒脱的生死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发表于 2024-9-21 17: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21 15:56
周年祭——巴卡洛夫 弥撒与探戈   郑明勋 多明戈 玛丁内斯

一直以来未给自己写点什么,也不大喜欢将 ...

这个好小众,我手边的还是来自当年的伊美姬,当发烧碟听的。借此致敬一下当年的名人:xuchuan011


IMG_2416.jpg (165.56 KB, 下载次数: 25)

IMG_24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5: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9-21 15:57 编辑



周年祭——巴卡洛夫 弥撒与探戈   郑明勋 多明戈 玛丁内斯

一直以来未给自己写点什么,也不大喜欢将喜怒哀乐诉诸笔端,现在也不想写,谨以这首《弥撒与探戈》慰籍我自己,也慰籍曾经相伴的生命。
哀伤的日子,却不想哀伤的度过,把这张《弥撒与探戈》放在CD机上,这首并无多少哀伤色彩的安魂弥撒顿时弥漫整个空间,灵魂在痛楚中翩然起舞,以此为逝去的生命招魂。
冥界是每一生者最终的栖息地,所以,死亡并不可怕,只要生的充实而有意义,生的有情有义有声有色,生命的符号就足以瑰丽。
让生者的灵魂与逝者的魂灵儿共同相携相伴起舞吧!在这瞬间,高扬的诵咏凝聚成震撼的声流跨越天地之间,蔚为壮观的不仅是响彻天地的安魂曲,更有在音乐交织间生死相伴的狂舞。


简单介绍几句唱片,DG录于1999年2月,2000年出版,收录有8音轨,第1-5是阿根廷现代作曲家路易斯·巴卡洛夫(1933-)的《弥撒探戈》,此曲创作于1998-99年,可以说是教堂宗教音乐与民俗音乐结合的代表作,此类作品不多见,它把南美风格的律动节奏融入安魂弥撒这样的宗教传统音乐之中,增加了鲜活与可听性,也使之更加具有震撼力,但又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圣乐的肃穆,我以为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当然,它的震撼可能并非全部来自于宗教的静穆与神的力量,但当情感专注时,精神与信仰同样强大。A·皮亚佐拉(1921-1992)是南美探戈音乐教父级作曲家,他将探戈元素成功植入古典作品之中,给古典音乐的发展注入活力,也提供出一种可能,颇受古典音乐演奏家和乐迷的好评,他的此类唱片不在少数,第7、8音轨可见一斑。

此片由郑明勋率罗马圣西利亚音乐学院乐团与合唱团演奏,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次女高音是波多黎各新秀亚娜·玛丽亚·马汀内斯,手风琴:赫克托·乌里塞斯·帕萨雷拉,钢琴由路易斯·巴卡洛夫本人演奏。

探戈音乐中,手风琴与低音贝司经常使用,这两件乐器被誉为探戈的灵魂,巴卡洛夫在这部作品里仍有妙用,如“慈悲经”就恰到好处,手风琴不仅未影响沉思,反而激起暇想,多明戈和马汀内斯的演唱萦徊着情愫的感人魅力,多明戈的声线尽管已经稍显暗色,依旧磁性十足,依旧有穿透力,马汀内斯也够好,足有立于多明戈之侧的实力,郑明勋则表现出对作品一流的驾驭,亚洲出道的指挥一般都不惧气势与动态,郑明勋的长处则在于同时有对细部精细的的雕琢,这样的长处总能堪当大任,我听过他的歌剧,他对人声的理解与领会直逼阿巴多和小泽征尔,老中生一代指挥中,他以对作品宏大与精细的展演和鲜明的管弦乐色彩闻名,这张唱片可称佳作。

1. Misa Tango: 1. Kyrie: Andante - (慈悲经)
2. Misa Tango: 2. Gloria - (荣耀经)
3. Misa Tango: 3. Credo: Tempo Di Milonga - (信经)
4. Misa Tango: 4. Sanctus: Lento Flessibile - Moderato (Allegretto) - (圣哉经)5. Misa Tango: 5. Agnus Dei: Andante -  (羔羊经)
6. Tangosain - Luis Bacalov(巴卡洛夫:神圣探戈-为手风琴、钢琴与乐队)  
7. Adios Nonino (Tango Rapsodia) - Luis Bacalov(A·皮亚佐拉:探戈狂想曲-为手风琴、钢琴与乐队)
8. Libertango - Luis Bacalov(A·皮亚佐拉:探戈之页-为手风琴、钢琴与乐队)


https://pan.baidu.com/s/1_B7PfqghkVcTUcQ7MNmG1A?pwd=08ix

R-13456152-1554584941-3290_副本.jpg (82.03 KB, 下载次数: 30)

R-13456152-1554584941-3290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发表于 2024-9-11 04: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发表于 2024-9-9 14: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6 08:51
CD存档191:巴洛克时期音乐之13:夏庞蒂埃《De profundis  Caecilia  In obitum 等》路易斯·德沃斯
...

法国人拍的Charpentier的纪录片,有英法德字幕,无中文字幕,编入了很多凡尔赛宫的演出精彩片段,虽然Charpentier生前未曾获得宫廷乐师职位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harpentier - Un Automne Musical a ...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Zfe0RKvXPV1c8-5xcd84g?pwd=i5q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发表于 2024-9-7 08: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淮安
wpx426 发表于 2024-9-6 09:28
为楼主补个lossless,当年逢Kozena必收啊!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harpentier - Te Deum , Nuit , M ...

2021年发行的这套:《斯苔芳诺 DECCA公司录音全集》 14CD,
非常不错,音质很好,值得收入,你可否收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发表于 2024-9-6 1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发表于 2024-9-6 0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6 08:47
CD存档190:巴洛克时期音乐之12:夏庞蒂埃《感恩赞&午夜弥撒》明科夫斯基
唱片:DG ARCHIV  453 479 ...

为楼主补个lossless,当年逢Kozena必收啊!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harpentier - Te Deum , Nuit , Mess...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Yjf0x5xmgvyrdSKzGSzVQ?pwd=a3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1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91:巴洛克时期音乐之13:夏庞蒂埃《De profundis  Caecilia  In obitum 等》路易斯·德沃斯
唱片:ERATO  4-24232-2  双CD, 分别于1986和1988年出版,1998年再版。
CD1:1-5: 来自深渊 H 189\ 6-14: 塞西莉亚、圣洁与殉道 H 397
CD2:1-3: 崇高而虔成法国女王之死的哀悼曲 H 409\ 4:Elavation H408\ 5:悲伤。

演出:Cantabile Gent(合唱团)、Gents Madrigaalkoor(合唱团)、Musica Polyphonica(复调音乐合奏团)
指挥:Louis Devos

评介:这原是Erato 的两款单张CD,1998年再版时合为双张的套装版,此类冷门作品版本很少,包括乐团与指挥都难以找到相关资料,给听赏带来难度。

唱片收录了夏庞蒂埃5首作品,除《塞西莉亚、圣洁与殉道》外,其它4首都与1683年去世的法国王后玛丽·特蕾塞(路易十四之妻)葬礼相关,比如《De Profundis .H189- 直译:来自深渊》很明显为王后葬礼而作,王后的去世显然深深影响了夏庞蒂埃,不怀着忧伤的悼念之情,断写不出这般深情音乐。

《塞西莉亚、圣洁与殉道》讲述了宗教圣女塞西莉亚与她丈夫瓦莱里安(男高音)、基督教门提布替乌斯(女中音)、罗马统治者阿尔玛修斯(男低音)之间有关救赎与殉道的对话、以及对塞西莉亚坚定殉道精神的赞美,此类音乐微妙而低调,它属宗教的布道性质,你不要指望在这里听出音乐的娱乐性,但演唱塞西莉亚的女高音伯纳德特·德格林(Bernadette Degelin)纯正秀丽的嗓音、以及三位女高音与合唱团跳跃性的重唱仍给我留下印像。

Louis Devos(路易斯·德沃斯 1926-2015)  是比利时歌剧演唱家(男高音)和指挥家,他后期与 Musica Polyphonica(复调音乐合奏团)在Erato录制了不少唱片,颇受好评。


https://pan.baidu.com/s/1zRIkEUER9Jm1F3nzAtEK7w?pwd=kmn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8: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9-6 08:49 编辑




CD存档190:巴洛克时期音乐之12:夏庞蒂埃《感恩赞&午夜弥撒》明科夫斯基
唱片:DG ARCHIV  453 479-2 H正价版 4D录音 1997年出版
内容:马克·明科夫斯基与歌唱家安妮克·马西丝&马吉达琳娜·考泽娜等和卢浮宫音乐家合奏团&合唱团演绎夏庞蒂埃

评介:这是一张极出色唱片,马克·明科夫斯基率领卢浮宫音乐家合奏团&合唱团演出马克-安托万·夏庞蒂埃的《感恩赞&午夜弥撒》,独唱家中囊括了法国出色女高音安尼克·马西丝和捷克魅力女中音玛吉达琳娜·考泽娜,唱片特别提示卢浮宫音乐家合奏团使用古乐器演奏,演出气氛雍容华丽,气度非凡,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感恩赞》是夏庞蒂埃(1643-1704)最著名作品,为八位独唱家和合唱团以及小号、定音鼓、长笛、双簧管、巴松管、弦乐、管风琴组成的大型乐队而作,这样庞大的编制在当时难以想像,现代的听众应该熟悉它的回旋主题,它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都曾经使用,明科夫斯基的诠释完美无暇,气势锐利的合唱尤其有感染力。

与文森特·杜梅斯特的和谐之诗合奏团定调为升C的古乐团版比较,明科夫斯基此版音高A=392HZ(音调为1=C),典型法国巴洛克时期的音高标准,而且声部梳理更为明晰,也并不过于强调定音鼓,似更与法兰西古乐思维吻合。

中间的《Nuit》属小型器乐作品,主题来自另一部圣诞清唱剧,它通过再现圣诞夜的宁静,为听众准备好迎接《午夜弥撒》的圣诞精神。

《午夜弥撒》是一部美丽之作,由于它与圣诞节的联系以及对圣诞颂歌旋律的使用,被许多人熟悉, 乐曲由人声、竖笛和弦乐组成,与使用小号、定音鼓、双簧管、巴松管和弦乐的《感恩赞》在配器与作品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至少我是从未听过如此轻盈喜悦的《怜悯经》和如此充满平和、圣洁、轻喜精神的弥撒曲,它一些段落的舞曲节奏尤为我所惊异。


https://pan.baidu.com/s/12Otl-HdLHKZn-rWeJvJ6Aw?pwd=0e7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发表于 2024-9-3 1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5 09: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