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xwxwx0 于 2024-8-14 14:41 编辑
防杠精buff:
1)我也知道云试听很low,作用很有限(测量方法也可能引起误导),所以并不求公平客观
2)也不想为了说服谁买平板耳机,只为破除一些常见的认知固化
森海塞尔HD800S VS HIFIMAN ARYA 耳机云视听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V411o7xP
声场
感觉录音听不出纵向故不评价了;虽然hd800s横向大一圈,理论上纵向是arya的优势
也有人说结象感是动圈优势,是这样吗?
想了解“纵向声场”见: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43325
瞬态/解析
录音区别不明显,但理论上是hd800s的优势
动态
这里是最想展开说的:动圈“动态”一定比平板更好么?实际上每个人对动态的理解都不一样,说起来基本是鸡同鸭讲
对动态的理解分几层来说:
1)很多人觉得动态是基于某个频段的量感(比如视频9:30的鼓一出来 有人说动态太好了),这肯定是不对的
2)音乐的动态范围:大体是指对于音乐中有用声音成分 最大响度与最小响度的差;交响乐动态范围肯定是最大的
3)回放器材的动态范围:普遍的说法是 器材所能够不失真地输出的最大响度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人们平时感知到的“动态感”,其实跟正经的”动态范围“没关系,因为你就算不听交响也不用很大响度听音乐,也基本能感知到这种动态。
所以“动态”就需要还有第四层意思(哪怕是一种玄学):指的其实是一个小时间段里你所感知到的 各种强/弱声音元素的对比。它既要求音乐的整体动态不被压缩,又要求系统在各种响度下都能够同时保持低失真(具体跟系统的哪些方面有关系,如何最优化动态的表现... 就得专业人士来解答了)
带着这种观点去看,视频里动态对比最明显的第二首歌(4:30-8:00):这里arya呈现出的动态感明显要好。如果你发现arya声音似乎总是更有“画面感”,你的感觉是对的。不过我也倾向于觉得这里hd800s没有完全推好
低频
视频跳到第三首,森海的主场:低音鼓为主的音乐,可以听出森海的低频能量很强,鼓声仿佛有实体感;但是切到arya(听10:45-11:15),会发现它的低频下潜、弹性和层次感都是相当好。我个人觉得可以打平手
中频/音色
常见的陈词滥调是hfm平板中频(人声)只是很近很顺滑,是一种调音和美化;或者承认中频是优秀的,但这又没什么卵用(仿佛只是厂家买一送一)。
实际上中频素质不要太重要哦,器材的种种特性总是相互关联(牵一发动全身的),好的中频既是三频平衡、声场优秀的前提,又是乐器音色还原的前提。而任何不以平衡性为前提、为追求的“调音” 我感觉都是耍流氓
可以听听视频里 arya有明显音色优势的不只是人声,还有第三首里的琵琶、第五首古典小编制里的管弦乐...
音乐的适应面
这里就只说arya,它神奇之处在于经常(在不同的音乐类型上)打破你对它声音走向的预期,七首歌听下来你会发现 它的声音取向很难猜,最后也基本上很通吃,打破了什么样耳机就听什么音乐的说法。我觉得这种隐实力才是真实力,不然就成了秀肌肉+扳手腕大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