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14|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播终将替代CD,附数播优化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20 1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不断完善,目前自己基于SUSVARA 1的系统已经相当成熟。为了专门做一次现场对比和矫正,本周末刚听了一场川音的马三,整体来说对系统非常满意,声场,定位,音色,动态已经极为接近。流行音乐也味道十足,人声在300B电子管的加持下更是甜美迷人。
这套系统是基于仙籁M1T v2音源,并对周边进行了充分优化。
上周突发奇想,如果用CD转盘,系统是不是还有提升空间?因为M1T是通过I2S接翻车鱼的,效果远高于USB,光纤,同轴,所以主要寻找支持I2S接口的转盘,能最大限度发挥翻车鱼的潜力。经过一番对比,新派的CDT8PRO进入我的视线,电源好,带I2S优化,飞利浦的机构,评价不错。但是I2S的接口线序和M1T有点不一样,只有盲狙了。不过幸运的是,翻车鱼的I2S适应性不错,没遇到任何问题直接开声。
这两天做了数播和转盘的对比,感觉数播时代真的是来临了,CD转盘并没有全面领先,互有胜负,加上数播的便利性这一特点,我觉得如果不是某个音乐流媒体缺失,我会全程使用数播,当然CD仪式感和存在感无可替代。
CD转盘,背景要更黑一些,说明新派的电源设计不错,人声更润滑一些。但数播已经在声场,解析,动态表现出较大的优势,特别是高解析文件,同时在交响乐这样的大编制的曲目中,这样的优势几乎是压倒式的。看来以后CD的钱会剩不少了!
仙籁M1T V2,注意一定要V2,即使在没有任何优化的情况下,模拟味也很不错,特别是听老港台流行,味道很好。当然全面优化后,真的是越级打怪。
1.电源,线电必须,最好再加隔离牛。
2.网络优化,光纤隔离带线电,从入户光猫开始全程线电,其他需要用到网络的设备如电脑,NAS等没有电源优化的设备都使用无线接入,千万不要用有线接入导致光猫或者路由器的污染。
3.使用I2S接口,高品质HDMI线,线不能太长,0.5米以内。

祝大家听音愉快!以上都是自己的一些经验,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包涵。




73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9: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7-23 16:20
以線材為例,以前的我認為電源線影響最大,但經過實踐,信號線的影響不可忽視,特別在調整音色方面,有人認 ...

实验上可以证明你的实践完全正确。特别是数字信号线,例如同轴线缆,必须2米以上,否则消除在接口位置产生反射信号,进而导致jitter,。对此我曾经写过一个帖子,2米以上几十元的非HIFI信号线比很多线的效果都好,很多朋友试验后非常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9: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实验上可以证明你的实践完全正确。特别是数字信号线,例如同轴线缆,必须2米以上,否则消除在接口位置产生反射信号,进而导致jitter,。对此我曾经写过一个帖子,2米以上几十元的非HIFI信号线比很多线的效果都好,很多朋友试验后f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8: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laxim 发表于 2025-7-23 17:39
如果要玩升频,这个数播怎样才能推给hq进行升频?

没有必要,翻车鱼本身就做了升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7-23 17: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不必如此畏惧有线网络,毕竟以太网口都自带隔离变压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7-23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如果要玩升频,这个数播怎样才能推给hq进行升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7-23 17:19
上面的層主,在!兄也教過我數播怎樣玩,也是我師傅

哦,能通过玩HIFI结交天下烧友,是真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7: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7-23 17:10
哈哈,我的那兩個師傅在香港名氣太大,不願意收我呢個徒弟,他們說做朋友算,有問題盡量幫我解決

那是缘分啊!香港人特别好客,特别热情,记得上次到莲香居喝茶,无奈生意太好了,我和夫人一直找不到座位,还好遇到一位香港的大哥很热情的让我们拼桌才算安顿下来,大哥还努力的用普通话给我们讲了很多香港的故事,特别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7-23 1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上面的層主,在!兄也教過我數播怎樣玩,也是我師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7-23 17: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最好的数字就是7 发表于 2025-7-23 17:02
特别同意你的师傅的观点,三分器材七分调教。玩设备千万不能朝三暮四

哈哈,我的那兩個師傅在香港名氣太大,不願意收我呢個徒弟,他們說做朋友算,有問題盡量幫我解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7: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在! 发表于 2025-7-23 16:15
楼主据实分享自己折腾中的感受,是典型的实践派

感谢朋友的认同,对我的鼓励太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7-23 16:34
多謝在!兄,很多剛入門以為買台機回來插電就有好聲音,師傅教落三分器材七分調較,背後多少試錯,多少精 ...

特别同意你的师傅的观点,三分器材七分调教。玩设备千万不能朝三暮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7-23 16: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你从光猫到路由器的埋墙里的网线也要换HIFI网线啊,不然只折腾两头,两头之间传输的部分不搞不是白瞎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5-7-23 16: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在! 发表于 2025-7-23 16:22
原本目的也就是愉悦自己耳朵,yin兄已经非常乐在其中了,其实很是羡慕你啊

多謝在!兄,很多剛入門以為買台機回來插電就有好聲音,師傅教落三分器材七分調較,背後多少試錯,多少精力,器材不論便貴,一套系統如何將器材發揮最大化是最大滿足,便宜的器材也會好聲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7-23 16: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7-23 15:56
現實現在打著科學HI 的口號,根本沒有實踐過經驗,與其有時會覺心灰

原本目的也就是愉悦自己耳朵,yin兄已经非常乐在其中了,其实很是羡慕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5-7-23 16: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以線材為例,以前的我認為電源線影響最大,但經過實踐,信號線的影響不可忽視,特別在調整音色方面,有人認為信號越短越好,過長則影響信號損失,我持相反意見,我認為信號線要在1.5米-2米才能發揮線的特性,同時現在的我認為電源線可能比信號線調音方面影響為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7-23 16: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最好的数字就是7 发表于 2025-7-23 15:38
感谢朋友写这一大段的文字对本楼的支持。说的很透彻,很多科学在被清楚认识之前都是玄学。象你说的数播的 ...

楼主据实分享自己折腾中的感受,是典型的实践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7-23 15: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在! 发表于 2025-7-23 12:04
数播、CD对比开盘机、黑胶、磁带这些,都属于数字播放这一类。数播有点像开源系统,在每个环节都更容易有自 ...

現實現在打著科學HI 的口號,根本沒有實踐過經驗,與其有時會覺心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5: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在! 发表于 2025-7-23 12:04
数播、CD对比开盘机、黑胶、磁带这些,都属于数字播放这一类。数播有点像开源系统,在每个环节都更容易有自 ...

感谢朋友写这一大段的文字对本楼的支持。说的很透彻,很多科学在被清楚认识之前都是玄学。象你说的数播的变数太多,所以门槛更高,被视为玄学的实践也就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7-23 12: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数播、CD对比开盘机、黑胶、磁带这些,都属于数字播放这一类。数播有点像开源系统,在每个环节都更容易有自己调节的空间,而CD系统想要调节的确很难。比如CD机,理论上可以针对性磨机的,只是自身从设计时就不可能考虑留下这样的空间,技术源头上就杜绝了大多数人参与调整的可能,当然,总会有绝顶高手可以例外。其实CD系统到后期,也有各种参与各个环节调整的玩法,比如升频,比如加时钟,但是不是这些也只是一部分烧友有实践,大部分烧友没有参与自然就觉得CD系统除了仪式感,没有其他调整空间…
CD、数播都归属数字播放这一类,源头都是数字音源,只是承载形式有差别,但承载的都是转化为数字形式的音乐,最终往解码环节输送的都是010101……的数据流。说起来CD对数据流的读取转化形式环节好像更多,我不懂技术,也没法评判孰优孰劣,甚至不保证前面这段文字的描述是否精准无误,反正不是写科学论文,能明白大概是这个意思就好。
CD在音源上其实也有一定调整空间,比如各种种类的CD碟,为了突破16bit44.1的限制,甚至还有mqacd、sacd等等。但仅从理论上说,从整个系统架构设计上,CD系统限制也更多一些,很多传统CD转盘只有光纤、同轴输出形式,输出的数据流容量有限。很多烧友说其实CD的16bit44.1数据流已经够了,这个结论真不好说对不对,只能说这是对的话,那那些玩加时钟内部升频的高端CD系统的烧友,都可以是被讥笑的对象,明明已经足够了,还去多此一举…如果以足够作为理由,那不光玩CD的,所有玩hifi的都应该是被讥笑的对象,数量更多的人群,觉得mp3听歌完全足够,苹果小白耳机也已足够,完全不理解花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去买耳机买设备的人…
所以数播系统可以调整的环节比CD系统更多,调整方法手段更多,应该是一种技术进步的体现,起码是给更多追求更高体验感的烧友,创造了条件。只是一提到技术,技术门槛的问题就来了。其实玩CD,怎么辨别听感更好CD碟版本,这种经验何尝不是一种技术,这个技术门槛,在CD烧友群里依然存在,随着新烧友的不断增加,这种“高手”的比例显得也并不是很多了。
玩hifi属于花自己钱愉悦自己耳朵的事情,丰俭随意,怎么玩都无关对错。但玩hifi的确是个重实践的活,很小众的玩意,没有什么科学大拿深入研究总结了科学完备的理论,更多的靠实践去积累各种经验。CD的高端玩家比例其实也不会很高,数播作为新兴事物,对大多数人形成技术壁垒也是正常的事,CD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肯定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数播和CD都是数字播放系统,但数播更开源,可以去涉猎的环节更多,理论上上限更高,可以有更多可能。但同样的,技术壁垒也更好,玩明白CD系统的人都不多,能玩好数播的可能更少。蔡志忠说过禅这个东西,现在外面是坚崖仞壁,现在里边就是层窗户纸,老祖宗也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所以CD、数播哪个听感好,都取决于玩的人吧,一切自有因果。
就是同价位两种系统孰优孰劣,我觉得还是存在着各种可能,依旧是一切自有因果。
比如NAS在数播系统里是无线好,还是有线好,无线可能规避了一些干扰,从这个角度有好的一面,但有线也就有了更多上限的可能,至少很多实践过网播的烧友,都知道网线也参与调音,可能带来更符合需求的听感,所以在有线条件下既能规避干扰,又能利用好的网线增强需要的听感,这种情况下,无线有线孰优孰劣呢?可能一切都取决于自身的条件和动手能力吧,也许这就是因果。
当然,还有很多烧友对线材作用根本就不认可,那以上都是无稽之谈,本来所有的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毕竟,有更多的人戴着苹果小白蓝牙听着mp3,也一样满足地欣赏着音乐,不理解听个歌还要这样那样的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4 01: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